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桂花雨》课堂教学例谈
范文

    吴明月

    摘 要:“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教完琦君的《桂花雨》,村子里的桂花香气早已沁入心脾,童年时的摇花乐趣也历历在目。桂花,是江浙一带常见的乔木,在作者琦君笔下,桂花不仅香气袭人,还承载着她对故乡深深的怀念。那一抹乡愁,如烟似雾,虚无缥缈,却又诠释得淋漓尽致。对于身居海外远离故土的游子而言,思乡已泛化为一种最为普遍的情感纠结。这种思乡之情在琦君的笔下却显得浅淡而深沉,并且形成一种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感情氛围。品读《桂花雨》,当引领学生体会文中处处弥漫着的淡淡乡愁以及深深亲情。

    关键词:感情基调;品读语言文字;意蕴内涵

    一、了解写作背景,奠定感情基调

    琦君的故乡是山清水秀的浙江永嘉,1949年,琦君离开了生活了十二年的故乡,只身去往台湾,鉴于种种历史原因,台湾海峡两岸音讯不通。在这种情况下,琦君创作了大量怀乡思亲的散文。《桂花雨》改编自《故乡的桂花雨》,取材于作者回忆中的童年往事,是琦君于1976年在台湾过中秋节时想到故乡的桂花而写的。课堂伊始,以“作家卡片”的形式帮助学生了解琦君的生平,了解《桂花雨》的写作背景,抓住“两个时间”“两处地点”引导学生体会琦君与故乡、亲人分离时间之长久,相思而不得见之无奈,奠定下淡淡的思乡愁绪基调,使学生在学习课文时能有意识地主动去体会那一抹乡愁。

    虽然琦君在童年时目睹了一些不幸和不快之事,但她仍是在家人和师友的关照爱护下度过了童年。在饱读诗词之余,可以漫山遍野去采花,自由自在去捡拾卵石。因此,故乡的山山水水、花草树木,无一不深深印刻在琦君的脑海里,以至于在台湾时,一闻到桂花香,便会勾起她无限的思乡愁绪。更何况是在那中秋佳节,往日潜藏在心底的淡淡乡愁便涌上心头,融入在那香飘十里的桂花雨中。琦君在《写作回顾》中写道:“面对着姹紫嫣红的春日,或月凉似水的秋夜,我想念的是故乡矮墙外碧绿的稻田,与庭院中淡雅的木樨花香。”

    如果不去了解琦君的生平,这桂花香,这桂花雨,只怕会被单纯地认为作者是在回忆童年时代的桂花,而再读文字,就能清晰地捕捉到字里行间的思乡情怀。

    二、品读语言文字,感悟淡淡乡愁

    杨牧说:“琦君小品散文最执着的特征,于平淡中注入深沉的感情,那是她无时不在的浅愁。”在《桂花雨》一文中,那份深沉的思乡情,自然也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地蕴藏在字里行间,在缕缕桂花香中,在阵阵桂花雨中,在父亲母亲的声声叮咛嘱咐中,在邻里乡亲手作的罐罐桂花卤、杯杯桂花茶中。也正是因为这样,琦君的这份乡愁读来并不沉闷压抑,反倒因为处处彰显着浓浓的生活气息而显得清浅自然。

    在初读课文后,不妨抓住重点画面、重点词句展开教学。首先,请学生们轻声自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地方写到了桂花的香气,把有关语句用直线画下来:①“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②“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③“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④“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⑤“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找到句子后,通过自主朗读感悟,让学生说一说从哪些关键字词中感受到桂花很香,进而分析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品析重点字词“浸”等,让浓浓的桂花香气也沁入学生的心脾。此时,还可以请学生闭上眼睛,听听教师的范读,再次在朗读中感受桂花的香气袭人。

    三、挖掘意蕴内涵,体会母女深情

    在大部分《桂花雨》的课堂教学中,往往容易被忽略的就是潜藏的母女之情。琦君年幼时命运多舛,亲生父母在她一岁和四岁时便相继离世。琦君笔下的母亲并非她的生母,而是养母叶梦兰。尽管叶是养母,却对琦君百般呵护,视如己出。因此琦君在很多作品中都写到母亲,母亲的慈悲、善良、聪慧不仅印刻在琦君的记忆中,也跃然于琦君的作品中。

    《桂花雨》一文看似只写乡愁,细细品味,却也是把这份淡淡的乡愁凝聚在母亲的身上。母亲担心天气的变化、捡拾摇落的桂花、洗净双手撮桂花、晒桂花收桂花、做桂花卤泡桂花茶等一系列生活场景的截取,正是桂花与母亲之间千丝万缕关系的体现。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边默读边找一找描写母亲的语句,想一想为什么作者写桂花却还花这么多笔墨来写母亲?至此,学生自然能体会到母亲在文中的独特作用,在作者心中的特殊地位。也正是因为对母亲的这一份深深的思念,让这乡愁不至苦涩心酸,反又多了一分温馨和美好。

    尽管琦君经历了战乱、至亲的离世、父亲的久客不归和对母亲的冷淡,但幸运的是,琦君有母亲的爱护、恩師的照顾、朋友的关心,使琦君的人生依然充满了温暖和爱,这也成为琦君作品的出发点和归宿。课堂尾声,推荐学生阅读一两篇琦君的相关散文,相信学生对于琦君与其母亲的感情会有更深刻的体会。

    如果学习《桂花雨》一课,使学生不单单体会到了作者童年记忆中摇桂花的浓浓乐趣,也感受到了作者对故土家园的深深眷恋,还领悟到了作者与母亲之间的绵绵情思,那么于学生而言,就不仅仅是学习了一篇清新雅致的散文,同时也受到了厚重的文化熏陶。当学生再次遇到这样文质兼美的散文时,相信他们会不自觉地问一问,在这平淡清奇的文字当中,是否弥散着主人公别样的情思呢?

    参考文献:

    翟东晔.快乐来自体验 精彩缘于生成:《桂花雨》教学例谈[J].新课程研究,2007(12):106-107.

    编辑 李建军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5 17:0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