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隔离病房医护人员心理调查及心理护理干预
范文

    张佳丽

    

    

    【摘要】目的:分析隔离病房医护人员心理调查健康状况以及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0年2月我院隔离病房医护人员25名作为研究调查对象,使用T检验对比第一天与第五天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干预前后心理健康状况各项数据。结果:医护人员第一天焦虑、敏感、抑郁评分数值分别为5.12±1.23、5.01±0.22、5.14±0.39;第五天焦虑、敏感、抑郁评分数值分别为7.34±1.02、7.24±0.23、7.11±0.09,P<0.05;医护人员接受心理干预前焦虑、敏感、抑郁评分数值分别为7.34±1.02、7.24±0.23、7.11±0.09;接受心理干预后焦虑、敏感、抑郁评分数值分别为2.15±0.68、2.47±0.56、3.15±1.29,P均<0.05。结论:隔离病房医护人员心理压力随着时间递增逐渐加大,需要及时接受心理干预,可以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

    【关键词】心理护理;心理干预;隔离病房、隔離病房主要用于——心理健康水平不高改为(隔离病房主要用于收治高度传染性疾病、免疫力极低患者等需要隔离救治疾病。其中,高度传染性疾病患者主要通过空气、接触传播,患者进去入隔离病房可以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减少传染性患者与外界接触,控制疾病传播。医护人员长时间在隔离病房工作,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工作危险性高,心理健康水平下降。隔离病房医务人员需要及时接受心理护理干预,改善负面情绪,提升工作质量。)

    此次研究,选择2020年1月~2020年2月我院隔离病房医护人员25名作为研究调查对象,使用T检验对比第一天与第五天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干预前后心理健康状况各项数据,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选择2020年1月-2020年2月我院隔离病房医护人员25名作为研究调查对象,医生8名,护士17名,年龄20-46岁,均龄(34.13±1.21)岁,专科学历7名,本科及以上学历18名。研究过程中,所有医护人员知情同意,并表示如实填写相关调查表。

    1.2 调查方法

    数据调查法:为所有参与调查研究的医护人员发放SCL-90心理状态量表,分别在医护人员调入隔离病房后第一天、第五天、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后(第七天)进行调查,了解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1~2]。

    文献分析法:从万方数据库中精选10条与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相关文献资料,作为此次研究理论依据,总结心理护理干预措施。

    访谈法:与隔离病房的医护人员进行谈话,实际了解医护人员工作中的困难。

    1.3 心理干预方法 前期:

    (1)我院成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紧急应对小组,专门负责隔离病房治疗与护理工作。

    (2)对所有参加疫情防疫工作医护人员进行身体检查,评估其心理健康状况,当医护人员投入工作后,由专门人员负责定期对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鼓励医护工作人员言明个人困难。

    中期:根据医务人员心理健康调查数据,第五天及时对其提供专业心理干预,筛查心理健康高危医护人员,改变前期一般心理健康干预模式。

    (1)合理安排医护人员工作时间,尽量降低医务人员工作任务量,避免高负荷工作导致医护人员情绪恶化。

    (2)引导医护人员互帮互助,并安排专职人员与医护人员进行交流,了解医护人员情绪变化,也有助于医护人员在工作中抒发不良情绪,调节心理状态。

    (3)对医护人员进行思想动员与健康教育,使其正确认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可防、可控,树立其工作信心,消除其恐慌、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

    (4)重点观察医护人员的心理状况,如有特殊情况及时将其调离工作岗位,必要时请专业医生对隔离病房医护人员进行心理治疗。

    (5)关心进入隔离病房医护人员的家属,做好关心关爱工作,有困难的家属及时给予帮助,为医护人员解决后顾之忧,以便更好的投入抢救、治疗、护理工作中。

    1.4 调查项目

    调查25名医护人员调入隔离病房后第一天、第五天、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后(第七天)心理健康状况。使用SCL-90心理状态量表,主要了解医护人员焦虑、抑郁、敏感三项负面情绪状况,单项0~10分[3~4]。

    1.5 统计学分析

    此次隔离病房护理人员心理健康调查研究数据,均使用SPSS 16.0处理各项数据。研究过程中医护人员调入隔离病房后第一天、第五天、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后(第七天)心理健康状况均为计量型数据,使用T检验对比第一天与第五天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干预前后心理健康状况各项数据。P<0.05满足此次心理健康调查研究需求[5~6]。

    2 结果

    2.1 第一天与第五天心理健康状况

    如表1:医护人员第一天焦虑、敏感、抑郁评分数值分别为5.12±1.23、5.01±0.22、5.14±0.39;第五天焦虑、敏感、抑郁评分数值分别为7.34±1.02、7.24±0.23、7.11±0.09,T分别为6.9465、35.0324、24.6096,P<0.05。

    2.2 心理干预前后心理健康状况

    如表2:医护人员接受心理干预前焦虑、敏感、抑郁评分数值分别为7.34±1.02、7.24±0.23、7.11±0.09;接受心理干预后焦虑、敏感、抑郁评分数值分别为2.15±0.68、2.47±0.56、3.15±1.29,T分别为21.1683、39.3959、15.3116,P均<0.05。

    3 讨论

    隔离病房与一般病房不同,收治患者主要为高传染性患者,并且能够借助空气传播病毒。医院设置隔离病房目的,是通过有效的物理隔离措施,避免患者与其他健康人员接触,控制传染源。隔离病房医护人员调入隔离病房后,需要严格执行消毒与防护设备穿戴标准,工作压力大,工作危险性高,医护人员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敏感、恐慌等不良心理,不利于疫情隔离病房工作开展,损害医务人员身心健康。隔离病房医务人员需要及时接受心理干预,防止负性情绪加重。根据临床研究数据显示,隔离病房医务人员接受心理干预后,不良情绪能够得到显著改善,心理健康指数提升。

    此次研究,选择2020年1月~2020年2我院隔离病房医护人员25名作为研究调查对象,使用T检验对比第一天与第五天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干预前后心理健康状况各项数据,通过数据可以得知,医护人员第五天心理健康差于第一天,感到焦虑、抑郁、敏感。基于此,我院及时采取心理干预措施,制定心理干预方案,并积极与医护人员进行沟通,合理安排工作时长,通过倒班制减少医护人员工作压力。经过心理干预后,医护人员第七天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优于第五天,数据结果与上述讨论相符。

    综上所述,隔离病房医护人员心理压力随着时间递增逐渐加大,需要及时接受心理干预,可以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

    参考文献:

    [1] 黄晓璐.骨科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饮食保健,2019,6(51):293.

    [2] 林海燕,蒋海仙,潘疆疆, 等.医护人员心理压力的现状调查分析及干预措施[J].浙江临床医学,2019,(6):875-876.

    [3] 江萍,曹英华,韩兰萍, 等.医改形势下医护人员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现况调查[J].心理月刊,2019,14(20):1-4.

    [4] 周蕾,曾雪琴,郑雨晴, 等.医护人员心理健康服务与医患关系相关性调查研究[J].医学与哲学,2019,40(7):62-64,77.

    [5] 杜晓东.急诊男性医护人员心理韧性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23):4059-4061.

    [6] 樊建朝.从事放射介入工作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心理健康影响因素调查及防护[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9,28(6):1447-1448.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7: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