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基于新课标理念下的初中历史教学
范文

    朱军林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初中历史教学旨在培养学生构建初步的知识框架和体系,让学生学会分析历史事件。通过纵横对比,学会在分析中辩证看待某些特定的历史事件,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主合作、分析归纳的深度学习品质。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会学生分析、推理的辩证思维品质和概括理解能力。然而,纵观目前的初中历史教学,仍存在诸多方面的认识误区和亟待改进的方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从教多年来的点滴教学体会,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方面

    1.多数教师仍穿新鞋,走老路,课堂教学理念陈旧,课堂教学仍然以灌输知识为主,照本宣科的多,很少教会学生独立分析历史事件的本质及前因后果,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仍局限于课本,教师很少进行课外延伸与拓展。

    2.教师很少对教材内容体系进行归纳梳理与整合,就教材教教材,很少挖掘某些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度原因,导致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不透彻,记忆效果欠佳。

    3.备课欠精细,心智投入少。对于教材重难点把握不到位,宏观讲解的多,微观分析的少;知识讲解的多,体系梳理的少,没有将教材进行活用,未能正确处理“鱼”与“渔”的关系。

    4.对于学生历史学习方法的指导不到位,课堂讲解的多,学生参与面少,课堂效率低下。

    (二)学生方面

    1.多数学生对历史课不感兴趣,学习被动应付,课堂很少做笔记,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停留在表层。

    2.多数学生不会学习历史,对历史知识仍以机械的背诵记忆为主,对历史事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会从历史材料中概括提取有效信息,对历史材料进行深度加工的能力欠缺。

    3.平时知识欠帐大,临考前突击记忆的现象较为普遍。多数学生仍以应试为主,学习方法、复习方法缺乏科学性、针对性。对于基础记忆类的题目似乎短期内有效,失分较少,但对稍有难度的题目便无从下手,不知所云,失分较多,尤其是材料分析类题目,学生抓不住要点,答非所问的现象较为普遍。

    4.学习上缺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学习方法严重依赖教师的讲解,很少进行积极的思维,表达自己的见解。历史是一门人文学科,学生应学会善于质疑、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深度学习品质,而这一点恰好是学生极为欠缺的。

    二、新课标理念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一)突出人文精神及核心素养理念

    1.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积极思维的深度学习品质。教师应让学生学会在分析历史事件的过程中,由表及里,深度挖掘历史根源,明确历史原因,追本溯源,实现知识体系化、框架化。教师可将中外历史纵横对比,通古贯今,纵向梳理历史脉络,横向对比分析,这样才能使学生记忆深刻,理解透彻。

    2.更新教学理念,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基。积极落实新课标理念,使历史核心素养在教学中落地生根,从而为学生日后的持续学习奠定基础。初中历史教学是高中历史教学的起点与基础,从这方面而言,教师应该有大历史观,要具有国际视野。在课堂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实现对历史知识的讲解由点到面,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事件,深度挖掘课本资源。

    (二)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善于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1.教师要善于总结提炼课本中的知识点,使零碎的知识点系统化。对于某些历史事件,要加强对比分析。如一战与二战、三次科技革命,教师可从时间、原因、影响等方面引导学生以图表的形式、以口诀的形式等让学生强化记忆。如“战国七雄图”,学生单纯记忆七雄的地理位置比较枯燥,教师可自编口诀:“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在中间”,这样引导学生记忆,学生印象深刻,记忆效果好。這需要教师在平时的备课中加大心智投入,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提供资源。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师应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改变以往单一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入讨论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对于某些历史事件,可让学生通过观看媒体资源,引入网络素材,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便会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会明显提升。

    (三)加大备课投入力度,实现高效教学

    1.加大个人备课投入力度,尤其是心智方面的投入。要深入研究教学、分析考纲,加大对历年中考试题的研究,明晰考试动向,把握教学重难点,构建历史知识体系与思维导图,以备课的高效力促课堂教学的高效。

    2.加大课堂提问力度。教师要有意识地在每节课前对上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检查学生的巩固情况,尤其是中考中的常考题目、知识点,从而使教学有的放矢。

    3.重视课堂小结与单元知识体系构建。每节课下课前教师要对本节课进行提纲挈领式的小结,重视知识框架的梳理。单元小结也可由学生来完成,教师补充归纳。

    4.加大集体备课力度,分享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作为一线教师,要虚心学习同备课组内其他同志的典型做法,汲取宝贵经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多与同仁交流教法、切磋学法。

    (四)夯实双基,突出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历史综合素质

    1.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对于既定的历史结论,学生要善于记忆,精准把握。夯实双基,实现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有机衔接,突出学习过程,强化知识积淀。

    2.突出培养学生的基本学习能力。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求同存异、批判性思维、辩证唯物主义等历史观念,让学生学会尊重历史,了解历史,学会分析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某些历史事件,揭示历史发展规律,在创新思维中继承和发展历史,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根本性转变。

    3.提升学生历史综合素质。学生的历史综合素质是融人文素质、历史素养、知识积淀于一体,旨在通过初步了解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轨迹,在掌握基本史料的基础上探求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学会分析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历史事件之间的有机联系,从而为日后的深度学习奠定基础。

    编辑 李建军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1:3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