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专业群共享型课程的设计与实践 |
范文 | 李仲秋 贺瑛 [摘? ? ? ? ? ?要]? 以航空电子设备维修专业群电子技术与应用课程为例,通过对专业群共享课程在内容的提取与再分配、创建模块化可共享教学平台、建设特色教学资源库、开发特色教材及以完成任务并解决问题为导向的课程实践方案等方面的总结,为高等职业院校在专业群共享型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提供借鉴或参考。 [关? ? 键? ?词]? 专业群;共享型课程;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 ?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0-0020-02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在争创一流院校建设中,要突出自身所在领域的特色和风格。其表现形式就是要有一流的特色专业,因此,专业内涵建设或特色建设就是当今高职教育发展的主战场,而专业建设的重点和核心内容就是课程,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决定性要素。本文以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电子设备维修专业群的共享型课程电子技术与应用为例,研究总结专业群共享型课程的设计方法和实施方案。 一、专业群共享型课程的设计原则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电子设备维修专业群的建设中构建了能力系统化课程体系,在该课程体系中电子技术与应用是本专业群的专业基础能力平台课程,是群内各专业(包括应用电子技术、飞机电子设备维修、民航通信技术、导弹维修、电气自动化)的共享课程。为了使本课程能够充分承担起本专业群群内相关专业对模电和数电的基础理论教学与电子技术基本技能训练的培养需要的责任,从以下四个方面确定课程的设计方法:一是以专业群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为重点确定课程目标,例如电子技术与应用课程培养目标就是要以满足航空装备的制造与维修行业对相关专业的专业能力培养的要求。二是基于具体任务的完成过程并融合国家相关专业职业资格标准的要求,以具体的实际工作任务为主线序化课程内容。三是教学方法的设计要体现课程实施方式的探究性和实践性,以“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方法,做到边做边学的“做中学”。四是建设可共享特性的教学资源,即建设的课程教学资源在群内各个专业间可共享、可重复且不存在差异性。 二、专业群共享型课程的建设内容与方法 (一)课程内容的提取与再分配,创建模块化可共享教学平台 电子技术与应用是航空电子设备维修专业群中的各专业需共享的基础能力平台课程,是基于对飞机电子设备维修、电气自动化、导弹维修、民航通信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等五个专业各自对应的“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高频电子技术”“电子技术基础实训”等课程的内容进行分配和重组,将课程开发为“电子技术与应用”,其内涵包括电子技术的理论与电子技术的应用两个部分,创建具有本课程特点的模块化可共享教学平台。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该平台的资源,用模块(项目)化的方式组合,充分体现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对本课程的要求,既能保证覆盖面,又能突出重点、难点。课程内容的提取与再分配原则上遵守以下三点:一是紧扣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二是以实践性的知识为主、理论性知识为辅,追求如何重现过程而不追究为什么能实现;三是不以完整的学科体系为选取课程内容的标准,而是综合考虑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与行业紧密联系融合行业特色明显的国家职业标准。 (二)优化与重构群内各专业的课程资源,建设可共享的课程教学资源 专业群共享课程电子技术与应用的教学资源开发,第一步就是将原本各专业的与电子技术与应用课程相关的上课教案、教学PPT、教学案例等资源进行整合,开发出包括课程标准、评价体系、课程教案、教学指南、实训指导书、仿真软件等在内的资源包,并以此为基础建设电子技术与应用课程专业教学资源库。在各专业的电子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充分共享其“电子技术”的基础概念、基本原理,但对不同的专业,需要根据其培养目标不同的侧重点,突出“应用特色”,以使课程教学与专业培养目标紧紧相扣。建设适应各个专业的可共享和可重复的教学资源,使课程资源建设具有开放性和共享性。例如,电子技术基本概念、基本电路分析方法、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等内容。电子技术的应用部分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针对某个专业可开发不同的教学载体作为项目模块,进行选择和组合使之与各专业岗位所要求的岗位技能相吻合。各个专业间肯定存在专业要求上的差异性,但在课程资源库中有丰富的来自各专业相关行业的各类载体,完全有能力满足专业群内各专业在课程教学中的不同要求。 (三)专业群共享型课程特色教材的开发 理实一体化的电子技术与应用课程的教材要具备的基本功能:(1)必须是电子技术理论学习的依据:(2)电子技术基础实践操作的指南。因此,在创建电子技术与应用可共享特色教学资源库的基础上,对专业群内各专业的相关电子技术课程教材进行重新规划,针对不同专业对电子技术课程的不同要求,深入分析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特点,充分吸收相关行业企业的专家意见,开发适用于本專业群电子技术与应用课程理实一体教学要求的特色教材。 由机械工业出版社组稿的电子技术与应用这本教材重点突出以下几个编写特色:一是紧扣群内多个专业共享这个共性要求来组织选择教学内容,在教材建设中兼顾课程目标和湖南省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抽查标准,融合相关专业行业的职业资格标准的知识技能态度三个要素;二是重点突出训练实际操作技能,相关理论知识以适度能说清为界,做到学习知识理论与操作实践训练活动融为一体,实现一体化指导教学做三个环节只要一本教材;三是组织流程遵守能力形成的简单到复杂的规律强调运用知识理论指导实际工作任务的完成,以解决问题,导向;四是学习载体设计与选择具有能力模块化的项目特点,使不同专业能根据专业要求的自身特色灵活组织不同的模块,如此,既可增强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直观感,也可使学生个性化地体会到自身专业特点的学习成就。 三、专业群共享型课程的实施方案 电子技术与应用是教学做合一模式下的理实一体化课程,将以纯任务驱动教学为主体的教学过程改进提升为以完成任务并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完整过程。遵循渐进式学习规律,安排难易程度不同的载体,将知识融合到实践中,根据难易梯度不同分三个层次实施课程。第一层次为导向性学习阶段,在课程开始实施的阶段,需要老师分解工作任务和工作流程,指导对工作流程的每一个阶段的任务进行整理,并点对点链接每个点对应的知识理论,形成目的指向;即时的技术示范和问题探讨讲解,让学生将知识与经验建起连接的桥梁,形成体系化认知。第二个层次提升到学生自主学习阶级,是在前一层级得到的知识及学习能力形成后,以小组为组织单位,自主根据指导手册(特色教材)完成完整的工作任务,对工作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一般问题进行总结,并能自主去解决问题。第三个层次为工作情境实战性学习阶段,在课程结束或总结阶段时间,以小组为团队进行合作分工,共同完成学习性工作任务;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扮演的是一个下达任务的监督员角色,学生则是一个实际的操作技术工,例如在学校的校办工厂等完全真实的工作情景完成实际的工作。 在专业群中各个专业开设的内容高度相关,能支撑各个专业自身特色的课程就是多专业共享的课程,电子技术与应用是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电子设备维修特色专业群的多专业共享课程,本文以此课程为例,深入研究分析本专业群建立的能力系统化特色课程体系,针对电子技术与应用课程的特点进行总结归纳,确立了共享型特色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提取与再分配、创建模块化可共享教学平台、建设可共享特色教学资源库、理实一体的特色教材开发及以完成任务并解决问题为导向的特色课程实施策略等方面实践的分析总结,为高职专业群共享型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提供一点思路或借鉴。 参考文献: [1]于连福.论专业结构调整在品牌特色专业群建设中的优化方向[J].现代职业教育,2017(9):91-92. [2]周建松.推進高等职业院校内涵建设的策略和路径研究:基于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6(34):13-18. [3]屠锦红,李如密.“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学理分析、价值透视及实践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13(3):24-29. [4]叶澜.课堂教学过程再认识:功夫重在课外[J].课程·教材·教法,2013(10):3-13. [5]李森,龚海平.正确处理校本课程建设的六个关系[J].江苏教育(教育管理),2013(9):27-30. [6]吴锡平.浅析高职广告设计专业“大平台+多方向”课程体系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4(9):140-141. [7]寇焱,周群,孙延长.职教师资培养本科专业的特色课程开发研究,以工艺美术专业《工艺美术导论》为例[J].职教论坛,2018(6):73-77. ◎编辑 张 慧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