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巧借综合实践课程,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范文

    李伟

    人们常说这样一句话——理论联系实际。作为一名老师,确切地说是一名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老师,我觉得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综合实践课程给其他课程很好地做了示范,也给其他课程如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供了一些思路。这不是空喊,而是我通过长期的教学活动总结的经验之谈。在我看来,如果我们善假于物,巧借综合实践课程之力,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到书本知识,更有助于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而这,往往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

    我喜爱教师这份工作,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我也会经常做出反思,以便对我的教学内容进行及时调整和更改。我精心准备我的每一节课程,从备课到教学再到课后总结,每一个过程和细节我都牢记,可以说我把我上过的课都当成自己的作品一般,每次提及,如数家珍。課上发生的事情,学生的表情和话语,即使过了很久,我也会历历在目,不是我的记忆力有多好,或许这就是综合实践这门课程的魅力所在,理论联系实际,可以让我们不管是老师还是同学,都能寓教于乐,从学习中获得乐趣,从实践中掌握知识。

    我记得那节课的主题是“小小演说家”,旨在通过演说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胆量,为学生提供当众讲话的机会,通过实践课的锻炼,让他们切实感受什么是演说以及演说的魅力所在。在上课前我给了学生充足的准备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生活经验,把日常生活中的小窍门、小的注意事项、哪怕是自己的某项小绝活儿……不一而足,都可以作为分享的素材。

    等到实际上课的时候,我细心观察了每一个学生的表情和状态。有的跃跃欲试,摩拳擦掌;有的故作淡定,手心却攥紧拳头;更多的同学则是低下了头,没有掩饰自己的恐惧,好像不敢看我的眼睛,生怕我喊他们起来发表演说。这其中有一个男同学的表现尤其特别,他的状态好像介于二者之间,当我喊道谁愿意主动演讲的时候,他会快速地抬起头,目光中透露着想要发言的冲动,而发现我视线扫过他的时候,他的头又会迅速低下去,和周围其他大多数同学一样,陷入沉默……

    看到他这样,我慢慢走到他的面前,故意提高了嗓门:“有没有哪位同学想要上台跟大家进行分享?”说完我冲着他露出了微笑。这次他没有再低下头,而是有些颤抖地站了起来,手一直抓着衣袖,三步并做两步地走上了讲台。

    我清楚地记得,在他演讲之初,他始终低着头,手一直抓着衣袖,眼睛瞄向墙角的位置,声音极小,含糊不清。此时很多学生开始笑了起来,我示意大家不要笑,然后耐心地听他的演讲内容,努力听清每一句话。他讲的是他的兴趣爱好,说自己喜欢看书,最喜欢的一本书是妈妈给他买的生日礼物《三国演义》,最喜欢的人物是诸葛亮……整个演讲大概持续了三分钟,当他最后说完“谢谢”想要回到座位的时候,我一边鼓掌一边走到他的面前:“你说得非常好,能给我们讲讲诸葛亮的故事吗?”我语气和蔼且恳切地说。看到我这样,他没有回绝,然后开始继续说了起来。接下来的几分钟,他的语调逐渐高了起来,声音中没有了颤抖,虽然仍然能感受到一丝紧张,但相比之前已然好了很多,同时当他说起他的偶像诸葛亮的时候,会引用一些例子和书中的经典语录,那种从容和自信跟刚才简直判若两人,最终当他再次走下讲台的时候,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有了该学生的示范,刚才本来低头不语的学生,纷纷抬起了头,紧握的双手也慢慢放开,一个个走上了讲台,分享了他们的爱好和小故事,一节课就这样很快地过去了,之前没有分享的学生甚至还有一丝不甘心。

    后来,在学校的六一活动上,我看到了那个讲三国故事的学生代表集团学生发言,状态坦然,举止从容,吐字清晰,我作为老师站在台下,倍感欣慰,也深刻感受到如果利用好综合实践课程,对学生的影响将是积极和深远的。

    本节课也对我产生了很多积极的影响,首先一个学生某一时刻或者某一时间段的表现并不能代表他的全部,或者说这能代表他的过去和当下一段时间的状态,我们作为老师不能以此来作为判断他们“优劣”的标准,更不能盖棺定论式地说他们可教或者不可教。其次,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换言之,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具有不可替代性。我们作为教师,“棍棒式教育”和“夸奖式教育”都有其局限性,面对不同的学生,我们要根据其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因材施教,但落脚点都是要让他们战胜自己或者超越过去的自己,以此来达到学习的目的。再者,在学生遇到困难或者因为自身条件限制不能很好地完成相应任务的时候,我们不能操之过急地予以批评或者不耐烦,更不能吐露负面情绪和语言,我们一定要有耐心,通过良好的沟通与引导帮助他们走出暂时的困境。

    最后,我要感谢那位上台演讲的学生,于他而言通过这次综合实践课的锻炼,让他不再惧怕演讲,不再害怕当众展示自己;于我而言,更加坚定了我执教综合实践课程的决心与信心,通过综合实践课程,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在课堂之上最大限度地解决问题。正如那位学生那样,通过课堂上的及时演练,很快找到了演讲的乐趣,通过一堂课或许真的会影响他的一生;于我而言,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通过反思也加深了对综合实践这门课的理解。育人之中提升自己,幸甚至哉!

    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是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我们选择课程的基本原则,如何把趣味性和生活连接在一起,让广大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快乐,从生活中获得真知,是本门课程的重点任务。劳动与技术教育是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内容范围之一,通过老师的正确引导和课程的有效开展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启发其对生活的观察和热爱,对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充满兴趣和求知欲。

    说到这里,我想到了另外一次课,课程的主题是“种子变形记”。对于很多城市学生来说,玉米他们经常吃,但是一颗玉米种子如何从种子到幼苗,其间的发芽过程他们是不曾遇到的。于是我便萌发了通过探寻玉米种子发芽过程带领他们感受自然,同时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并锻炼他们的试验能力。

    在课程开始的时候,我打趣地问了大家一句:“同学们,吃过玉米吗?”

    学生一时间炸开了锅:“当然吃过了,黏黏糯糯的,老师要请我们吃玉米啊……”几个平时表现活泼的学生淘气地说。

    “不,我今天带你们种玉米……”我边说边把事先准备好的挂图拿了出来,跟大家简单说了一下种子萌芽的过程,让大家先从理性上直观感受种子萌芽的全过程。

    紧接着我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并将事先准备好的实验器具——玉米种子、小花盆、土壤、水等分發给他们,借助此前挂图的讲解,我们开始了为期两周的观察实验。

    两周后,到了检验我们实验成果的时候。当我问大家你们觉得种子发芽的条件是什么的时候,学生众说纷纭。有的学生回答说:“老师,我们认为种子发芽的条件是水,我们小组每天都定期浇水,您看,我们的种子都发芽了……”我微笑地点点头,示意他先坐下。有的学生马上提出了不同意见:“不对啊,我们的种子也天天浇水啊,但是老师,您看我们的种子就没有发芽……”他边说边从一片黑色塑料布下面掏出了他们做实验的小花盆……我微笑着,让他先坐下。话音刚落,又有学生提出了不同意见:“我觉得浇水也不是种子发芽的条件,老师,您看我们组的种子,天天浇水,也没有发芽。为了防止它变坏了,我还把它放进冰箱了呢……”说完学生纷纷笑了起来,我依旧点点头,微笑地让他坐下。

    “看得出来,过去两周大家都很认真地在做实验,也都有所收获,但是我想给大家一个小提示,当我们看拳击比赛的时候,裁判员都会让同一量级的运动员进行互相比赛,也就是同一身体重量的运动员之间才能比拼,大家知道这是什么道理吗?”

    “控制变量,这个我听爸爸说过……”经过一段时间的沉默,学生中间突然传来一个声音。

    “好的,那我们在做实验过程中是不是也应该运用这种思想呢?只有控制住某些变量以后,其他条件的对比才有意义。接下来,大家再想想玉米种子发芽的条件。”

    听了我的叙述,学生开始在小组内部讨论起来,过了不久,学生纷纷起身开始发言:“老师,我们组认为水是种子发芽的条件之一,因为当我们把种子发在不同碗里的时候,有的浇水,有的不浇水,只有浇水的种子才能发芽……”

    “很好,还有其他意见吗?”我继续问道。

    “我觉得温度也是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因为我跟我们组的学生交流后发现,其他条件都一样的情况下,放在冰箱里的种子不发芽,放在室温下的种子就发芽了。”刚才说把种子放进冰箱的学生补充道。

    “老师,我认为光也是一种条件,因为我们组的种子都放在了黑色塑料带子里,刚才问了其他组的学生,我们的其他条件基本相同,他们组的种子发芽了,而我们的没有发芽,仔细想想,只有这一点不同。”

    “好好,大家总结的都非常好,老师给你们点赞,其实种子发芽的条件正是大家所说的阳光、水分、适宜的温度,其实还有一个条件是氧气,只是我们暂时没有真空环境,于是没有让大家操作……”听完大家的发言,我进行了总结,随即铃声响起,一节生动的综合实践课也在铃声中结束了。

    本节课课后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对于我们综合实践课而言,前期选题尤为重要,所选课程内容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他们才能更愿意参与到课程学习中来,同时取材和用料最好是生活中常见之物,这样他们不会有距离感和陌生感,当他们通过这些物品学习到知识之后也更容易分享出去,增强他们的学习成就感。其次,在学生的答案不是很完美时,我们作为教师不能急于给出正确答案,这样“填鸭式”地给出答案,有时候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对学生真正掌握知识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到循循善诱,逐渐引导学生去探寻问题的本质,最终找到问题的答案。最后,我其实也有一些小反思,或许在上课之初,我就应该把控制变量的思想灌输给学生,这样他们就能少走一些“弯路”,尽快找到种子发芽的条件。但同时,通过这样的后期引导,或许更能加深他们对控制变量的理解,有助于后续实验过程中对控制变量思维模式的运用。

    正是通过上述这样一堂堂生动的综合实践课,我跟我的学生都有所收获,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0: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