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对优化小学德育工作的思考与实践 |
范文 | 金丽娟 【摘要】德育工作任重道远,需要教师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小学德育工作是培养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环节,是德育工作的奠基工程。为了更好地帮助小学教师从事德育工作,分析总结了几点建议,分别从几个方面阐述了对于小学德育工作的思考和实践,以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小学德育 思考 实践 教师 小学生 教育的根本在于育人,育人就离不开德育,可以说德育是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基础。作为当前的德育工作者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德育理念,开拓自己的工作思维,找寻新的工作方法,提高德育的工作效率,加强实际效果。 一、增强教师育人意识,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 德育工作需要教师来实践,因此,教师平时的言行举止都是学生德育教育的一部分,所以建立一支有着优秀品德和业务能力的教师队伍是至关重要的。首先,学校要加强教师的德育观念,时刻牢记把德育放在核心位置,对于言行品德优秀的教师要大力宣传和表扬,要养成全校争当德育典型的好氛围。如我校开展师德承诺仪式、师德讲座、“讲师德、正师风,精诚铸师魂”等系列活动,进行师德问卷调查,在教师中开展“感动学校的好教师”“爱生故事评选”等活动来促进教师师德的提升。我们还结合实际制定了一系列师德建设方案,对教师的仪容仪表、言行举止、教育教学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要求,让教师的举止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努力做到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让学校“天天是德育之时,处处是德育之地,人人是德育之人”。 二、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树立“文化育人、环境育人”的观念 德育工作离不开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德育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学校自身的氛围,离不开校园的文化建设,包括校园的绿化环境,整洁程度,美化程度等,在此基础之上开展德育工作将是事半功倍的效果。环境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如校园文化墙可以开设“校长寄语”专栏,每周由校长亲自为全体师生书写、更换寄语,激励师生,使师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和学习。校园内还应设立各种校园宣传橱窗和板报,分期、有主题地出版学校简介、安全教育、环保教育、科普教育、爱心教育、法制教育、国防教育等内容。通过校园雕塑的摆放以及名人画像、名言警句、艺术作品的悬挂等校园环境的点缀来体现出全校师生的共同思想、共同情感、共同审美观等精神文化,形成处处有文化、时时受教育的文化环境。 三、科研探路打造品牌,树立“德育课题化”的观念 德育教育不是纸上谈兵,应该是通过科学合理的研究论证,然后落到实践上,产生实际的效果。假如学校改变德育的方式,把事务性工作改成科学-实践为主的德育工作模式,那么对于德育工作的实践无疑是有巨大促力的。德育课题研究实践活动能将学生置于一种独立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动状态之下,再加上德育课题实践研究主题往往都贴近生活,学生不但感到新奇,参与主动性强烈,也使他们获得了在课堂上从未有过的感受。德育课题实践活动能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人际交往的机会,真实地了解社会的机会、培养团队精神的机会、独立思考完成问题的机会、体验实地调查的艰辛与快乐的机会、利用所学到的知识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 四、家校与社区联手,构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网 教育工作的主體是学校,但是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帮助。学校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加大与社区的合作,如构建社区教育基地,开展联合德育活动。我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教育岗活动”。分别在学校一至六年级划分不同的岗位,即安全教育岗、爱心教育岗、环保教育岗、法制教育岗、科普教育岗和国防教育岗,充分、合理利用德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社区等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及志愿者服务等教育活动。学校在每年3月安全教育活动月,开展的一年级安全岗活动,邀请交警支队的警官到学校开展安全讲座,通过真实的事例和演练生动地给学生们上了一课。学校还组织学生观看了安全教育影片,影片中真实的、血淋淋的事例给学生们敲响了安全的警钟。讲座和观看影片过后,学校还开展了全校性的征集安全标语活动,把学生们写的优秀的安全标语做成标语牌粘贴在校园醒目的地方。这些系列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和别人。 五、在课外阅读中融入德育教育,提升学生品德 课外阅读是培养学生基础知识的重要部分,通过把德育融入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丰富课外阅读内容,还能促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得到提升。在课外阅读中,首先,语文老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小学生的不同性格、不同兴趣、不同爱好来准备不同类型的课外阅读资料。其次,语文老师还应发挥引导的作用,引导学生培养思维能力,提高思想觉悟,使用正确的阅读方法,这样才能促使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获取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提升思想品德素质。 再次,在课外阅读中,语文老师还可以把课外阅读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以“三八”妇女节、母亲节、“六一”儿童节等为契机,开展征文、读书卡设计比赛、评选读书小明星等活动,从而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积极性,进而使学生能够热爱课外阅读,促使学生品德的提升。 六、评价改革促发展,树立科学的德育评价观念 改革德育的评价体系对于教师德育工作开展有着方向性改进,对于加强育德工作有着实际意义。只有把德育工作的目标具体化、标准化、数字化才有可能达成我们想要的工作实效。我们可以对于学生的品德要素进行逐项解析,分项测量,找出设计依据和层次,在根据设计好的标准进行评定。如某校以前对班级管理的评价是依据每周金星班级的评比结果。但经过这些年的实践慢慢发现,金星班级的评价内容过多,只要有其中一项做得不好,被扣分,无论其它项做得多好都没有资格评上金星班级,不能凸显班级管理和评价的细致化和具体化,不能对班级进行有效的激励,存在一定的弊端。加上长期采用一种评价方法,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此都感觉渐渐麻木,兴趣不浓,表现出对评比的结果热情度不高的现象。因此,为了细化学校的管理和评价体系,充分肯定班主任和学生的各项表现,促进师生争星的积极性,学校决定除了保留每周评比金星班的传统外,还加入了“卫生保洁优胜班”“文明礼貌优胜班”“排队快静齐优胜班”“按时进课堂、认真听课优胜班”“书声琅琅优胜班”的评比,这些评比细化了学校德育的评价手段,极大地肯定了班级的各项表现,出现了全校各个班级积极争红旗的氛围和景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校园、教室变干净了,学生有礼貌了,排队又快又好,每天进入校园都能听到朗朗的读书声。 综上所述,德育是一项长期、复杂而又系统性的工作,其影响因素非常繁多。小学生在这个阶段在德育上是一张任意书写的白纸,这个阶段的德育对于小学生的整个人生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积极做好德育工作。德育工作目前虽然处于摸索阶段,但我相信只要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的认真态度,根据学生各自的性格特点,找到相应的切入口,实施事先制定好的德育模式,充分利用科学管理的手段协调多种关系,开展丰富、有针对性的德育活动,就能创出学校德育特色,取得最优的系统功效,进一步推进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梁江龙.分析文化育人视野下小学德育的困境与策略[J].新课程,2018,(06). [2]郭葳.文化育人视野下小学德育的困境与策略[J].新课程,2016,(09). [3]李赐平,杨小玲.文化育人视野下小学德育的困境与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2014,(02). [4]王美娜.文化育人视野下小学德育的困境与措施[J].好家长,2019,(3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