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紧扣诗言诗境助推古诗教学
范文

    陈丽萍

    【摘 ? 要】古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课为例,要有效达成教学目的,教师可以通过淡化分析、创设情境、活化体验等相应策略,引领学生理解诗意、读出诗韵、体悟诗情。如此,便可以将古诗教学的课堂打造成享受传统文化魅力的生命课堂,让学生在掌握诗歌的基础上收获丰富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古诗教学;诗意;诗韵;诗情

    古诗是中华文化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以精练的语言、深刻的意蕴、丰富的情感和美妙的意境,向人们展示了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如何让中年级学生充分领略这道独特而又亮丽的风景,有效引领他们感悟诗言、诗意,真正体会作者的诗情、诗境,品味古诗的“形之美”“神之韵”呢?笔者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为例,谈谈中年级古诗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淡化分析,适度解读,理解诗之意

    古诗的用语都是文言,它的词义、句法与现代白话文相差很大。加上古诗讲究用典,而有的典故年代久远,成人也不容易理解,硬是让涉世不深的少年儿童去深刻理解古人在特定情境下的思想情感,实在有些勉为其难。鉴于此,要求小学生领悟古诗的大意,似乎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征。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大体把握诗意,而不是刻意咬文嚼字、讲深讲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的年段阅读目标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这表明教学时对古诗的解读要适度。如果过度解读,人为拔高,就会远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难以接受,久而久之,对古诗的兴趣也会荡然无存,这是得不偿失的事情。因此,在理解大意这一环节中,教师应淡化分析,让学生自主选择方法,进行合作学习,尝试解决疑难。同时,教师要对学生自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做一些点拨,帮助学生总结、提炼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我能学”的转变。如在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时,教师先让学生组成合作小组,借助课后注释、词语手册、字典等工具,讨论并交流自己理解的和不理解的字、词、句。然后组织全班学生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首诗。

    师: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大家已完成自主阅读和合作学习,那我们就来聊聊这首诗吧!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的大诗人王维,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呢?关于这首诗,你已经知道了什么?

    (生自由交流)

    师:你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吗?

    (生质疑,师生适时补充点拨,完善认知)

    师:谁来用自己的话比较完整地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通过以上讨论交流,学生已经基本能理解这首诗的意思,并初步感知诗人王维的情感。可见,尝试运用自学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来理解诗句,效果是比较明显的。学生在教师的有效组织下,相互交流、补充、启迪,解决疑难,从而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始终是热情的鼓励者、方法的总结者。

    当然,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要过早地将答案告诉学生,而应适当地进行延迟评价,让学生在主动探究的精神状态中学习。这样一来,学生学习古诗的主动性和学习能力都会得到较好的提升。

    二、创设情境,潜心吟诵,读出诗之韵

    古诗往往不对客观现实做全面具体细致的描绘,而是在作者情思的驱动下选取现实生活中最富有特征性的片段,将作者的情感和表达的事物融为一体,勾勒出诗歌的意象。当作者在情感的主导下巧妙地将“物”“情”“神”“意”等多个层次融为一体,就会创造出可供情思自由活动的艺术空间——意境。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寥寥数语,就勾画出诗人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备感孤单、思乡心切的心境。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反复吟诵来点燃学生的激情,让学生理解、领悟。

    (一)涵泳文字,体悟诗歌的温度

    诗歌的生命和灵魂是情感。古诗教学应重读轻讲,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聲音去诵读,用自己的方式去吟唱,积极体验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为例,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展开教学。

    师:诗歌是诗人抒发情感的媒介,是诗人心灵的独白。怎样才能充分地体验诗人的感情呢?除了要理解古诗的意思外,还要走进诗人的内心,把自己当作诗中的人物,与诗人一起高兴,一起悲伤。现在你就是大诗人王维了,请打开课本,再读读这首诗。

    (生自由读)

    师:有些句子,我们一读,心里感到热乎乎的;有些句子读过后,我们感到很难过,心里有一种凉凉的感觉。这就是文字的温度。诗歌也一样,你们读出来了吗?(出示第一句)你觉得这句话的温度是热的还是凉的?

    生:凉的。

    师:你是从哪些字或词中体会到的?

    生:我是从“独”“异乡”“异客”这些字词中体会到这句话的温度是凉的。我读着读着感觉心里一阵难过,想到此时的王维真的非常孤单。

    师:体会得真好,你走进诗人的心里了。我们读这句诗的声音应该是低沉的,语速适当慢点,试着读读看。

    (生自读自悟)

    师:是呀,对一个年少的人来讲,离家时间长,心里一定是悲凉的。他独自一人在京城里生活,这就叫——

    生:(齐读)独在异乡为异客。

    师:对,诗人王维孤独一人,漂泊他乡,举目无亲,内心多么凄凉。这就叫——

    生:(齐读)独在异乡为异客。

    (二)由景入境 ,感受诗人的感情

    诗人的情感、诗歌的意境往往是由一连串有意义联系的事物表现出来的,正是这些事物构成了古诗的艺术画面。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找到这个“客观联系物”,使学生逐步进入诗境去悟诗,受到诗人感情的熏陶,认识诗中反映的客观现实,学会赏析领悟其意蕴。只有将学生引入诗的意境,并加强悟性训练,才能获得应有的教学效果。请看下面的教学片段。

    师:就在王维孤独的等待中,九九重阳节到来了!看,大街上可热闹了!想象一下,此时的长安街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生: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兴高采烈,有的结伴去登高游玩,有的跟家人一起去折茱萸,插在身上、门上,有的跟朋友一起饮菊花酒、吃桂花糕……

    师:这样的情景,你们在过节的时候曾见过吗?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有过类似的经历。我觉得十分高兴和幸福。

    师:这就是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此时的王维触景生情,加倍思念自己的亲人,他不由得叹道——每逢佳节倍思亲。

    作客他乡者的思乡怀亲之情,在平日自然也是存在的,不过有时不一定显露。一旦遇到某种触媒——最常见的是佳节——就很容易爆发出来,甚至一发而不可收。这就是所谓的“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往往是家人团聚的日子,且往往和对家乡风物的美好记忆联结在一起,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十分自然的事。学生找到了“佳节的欢乐场面”这个客观联系物,进入诗歌的意境也就不难了。

    (三)熟读成诵,品味字句的韵味

    《课程标准》提倡诵读优秀诗文。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指出:“国文课本是读的学科,光听老师讲,而不让学生读是违背儿童学习语文的规律的,是极不明智的事。”所以古诗教学一定要坚持反复诵读,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领略诗的大意,真正落实高效的课堂背诵。语文教材选编的这些古诗都是精品,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对于这些作品,课本不仅要求学生了解,而且要求学生背诵,让这些优秀的民族文化融入学生的血液之中,成为学生生命的一部分。如在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从课始的读正确、读出节奏,到感知诗的大致意思并读出自己的理解,再到品味精妙字句后诵读出诗的韵味,可谓层层推进,水到渠成。学生将自己融入古诗中,想象着画面,美美地诵读诗句,真正读出诗的味道。

    三、活化体验,有效拓展,体会诗之情

    (一)品味语言,寻找秘妙,增强古诗鉴赏力

    古诗是极富魅力的语言作品,每个字、词都是作者的匠心所在。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这些语言进行琢磨、推敲、品析甚至吟咏,体味古人用词断句的精妙之处,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感,增强鉴赏的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一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渲染了凄凉的氛围。对亲人的思念,对自己孤独处境的感受,都凝聚在这个“独”字里面。“异乡为异客”说的是在他乡做客,但两个“异”字所造成的艺术效果,却比一般的叙说在他乡做客要强烈得多。不同地域之间的风土、人情、语言、生活习惯差别很大,离开多年生活的故乡到异地去,会感到一切都陌生、不习惯,感到自己是漂浮在异地的一叶浮萍。“异乡”“异客”两个词朴质而真切地道出了这种感受。这种体验,可以说人人都有,但在王维之前,却没有任何诗人用这样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的诗句成功地表现过。而一经诗人道出,它就成了最能表现客中思乡感情的名句,影响深远。

    (二)读写结合,化詩为文,丰满古诗的意境

    小学阶段的古诗,大多是写景叙事之作。学生可以借助想象,把已有的经验与课文中所描绘的情景有机整合,产生主观感受,化诗为文,把简约的诗歌语言变为生动、丰满的景物片段或故事小品。这种由读到写的转换,给学生打开了一扇自由之门,使学生走进诗歌,走进作者内心,真正与文本、与作者对话,获得情感共鸣。这对习作能力的提高有着现实意义,对升华古诗的意境也起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群诗阅读,感受民俗,升华爱国的情怀

    本单元选取的文章都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选取的三首古诗都描述了传统节日及风俗习惯,寄托了作者的感情。教完这首诗后,教师将文中的三首诗同时呈现,让学生美美地读一读、品一品,再带领他们了解诗歌中描述的除夕、清明、重阳节,体会作者不同的感情。然后出示学生熟悉的描写传统节日的诗句,如描写元宵节的《元夕》、描写端午节的《端午三首》、描写七夕节的《秋夕》、描写中秋节的《嫦娥》等,鼓励学生积累语言,拓展同题材的古诗词,吸取文化营养,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加深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总之,小学中年级的古诗教学课堂应该是口中有声、目中有象、心中有情、胸中有人的课堂,应该是个性张扬、有温度的课堂,更应该是享受传统文化魅力的生命课堂。这样的课堂是实在有效的,也是生动有趣的。

    (浙江省诸暨市天马实验学校 ? 31180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3:2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