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预设与生成”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
范文 | 周绿红 在课堂教学中,预设和生成是有效教学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没有预设的生成是盲目的,没有生成的预设是低效的。在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课前的预设,又要注重课堂上的生成,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一、预设是生成的基础 预设和生成,是水乳交融、和谐共生的关系。生成,离不开科学的预设。 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需要教师课前精心策划,也就是对教学进行预设。教师准确把握教材,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是进行教学预设的重点,也是走向动态生成的起点。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好的预设,也无法预知课堂教学中的全部细节。但要有精彩的课堂生成,我们必须作精心的预设。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有更多的机会用自己的独特方法去理解所学的知识,同时还会有许多意外的发现。在教学中,我是这样预设《圆的周长》教学方案的。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我先用动画演示蚂蚁跑步比赛的情景:两只蚂蚁分别沿着正方形和圆的周长跑步,在相同的时间内,两只蚂蚁都跑了一圈。接着,我请学生思考:“哪只蚂蚁跑得快呢?”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了比较哪只蚂蚁跑得快,其实就是比较正方形和圆的周长。 2.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學生分组,四人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这些材料:一元硬币、象棋子、用布剪成的圆、画在纸上的圆、剪刀、直尺、细绳等。 (2)学生动手测量圆形实物或图形的周长。学生能用滚动、绕绳等方法测量出一元硬币、象棋子的周长,而测量用布剪成的圆有一定的难度,也无法直接测量出画的纸上的圆的周长。 (3)我请学生汇报测量的方法与结果,有学生提问:“用滚动、绕绳等方法直接测量画在纸上的圆的周长有困难,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 (4)教师引导探究,进一步激发学生计算圆的周长的兴趣;指导学生动手实验,学习圆周长的计算方法。二、调控是生成的关键 学生的差异和教学的开放,使课堂呈现出多变性和复杂性。教学活动的发展有时和教学预设相吻合,而更多时候则与预设有差异。当教学不再按照预设进行时,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调整教学预案,生成新的教学方案。 有一次,我在教学《有余数除法》之后,出示一道拓展性的练习题,没想到这道题却引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题目是这样的:一个语文老师和一个数学老师带着24个学生准备租船去春游,请你帮忙设计一个租船方案,每条船只准乘坐4人,看谁的租船方案合理。 生1:我用24除以4等于6,所以我认为租6条船就可以了。 师:你们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2:不对,我觉得应该用26除以4等于6余2。因为两位老师也要坐船,共有26人,所以他们要租7条船。 我充分肯定这个学生的说法后,板书:26 ÷ 4=6(条)……2(人) 我作了小结后,认为这道题已经解决了,于是便准备下课。 生3:老师,我知道他们怎么坐船。这7条船中,有6条船,每条船上坐4个人;另外1条船上坐两个人。 生4:我不是这么想的,我觉得他们可以这样坐船,有5条船,每条船上坐4个人;还有两条船,每条船上坐3个人。 生5:24个学生坐6条船,两位老师坐1条船,共要租7条船。 生6:我是用画图的方法表示的,你们看…… 设计租船方案这一道小小的练习题,成为了学生放飞思维的舞台。学生开动脑筋,思考合理的租船方案,争着发表自己的见解,热情高涨。通过讨论,学生丰富了生活经验,实现了对有余数除法的深层次的理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常常有不期而遇的精彩,但更多的精彩缘于教师课前精心的预设。教学过程的生成性对教学预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全面地了解学生和有效地开发课程资源,预设才能富有成效。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拘泥于预设,并能巧妙地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这样的课堂才会更加精彩。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