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统编语文教学背景下识字教学的变革 |
范文 | 孙素丽 [摘 要]没有变革就没有发展,也就没有社会的进步。统编语文教材的编排给师生一种全新的体验,仅从识字教学的编排来看,方法上就有很大的突破,教师可以从教师的角色,识字教学课堂以及识字作业的布置特点等方面进行改革,以达到提升识字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识字教学;教学变革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9-0096-01 统编语文教材特别重视学生的识字教学,特别是识字单元前置更是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另外,新教材在识字的编排与形式上也发生了很大改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能够认真研读教材,把握统编语文的识字特点,并注重教师自身观念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从而使学生的识字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变: 识字观念:从“定向性”向“全能性”方向转变。 在统编语文教学背景下,教师的角色也应发生很大改变,更应注重自身角色形象的转变,识字观念应从“定向性”的教学逐渐向全能性综合性的方向转变,这样教学,符合学生们接受认知事物的特点,可以使学生的生字学习质量真正得到提升。 以统编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识字教学为例,这单元有《天地人》《金木水火土》《口耳目》《日月水火》《对韵歌》几课,如果以传统教学方法来教学生识字,那么,识字教学基本上都是以正音,组词为主,整个学习过程简单,枯燥,学生的识字机械,重复,无味。在统编语文教学背景下教师的转型,就要改变传统专一的教学方法为全课型,如在教学《天地人》一课中,教师可以借助观察图画来让学生对国画艺术有初步的了解与认识,以丰厚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教学《日月水火》一课时,由于这一课的生字都是象形字,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太阳,月亮,水,火,山等等,在学生画完以后,教师再让学生把自己画的画与生字进行对比,以使学生对象形字形象化的特点有一定的感悟;再如,在教学《口耳目》一课时,在学生识字的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动手做一做,摸一摸自己的耳朵,或者指一指自己的眼睛;在教学《对韵歌》一课时,教师可以借此让学生对传统的对子文化进行了解。这样教学,全方位,多角度地丰富了学生的识字途径,学生们学的欢,记得牢,真正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识字的乐趣。 识字方法:从“单一性”向“多元性”模式转变。 在统编语文教学背景下,在识字教学方面,教师应遵循教材的特点,从单一性向课堂多元性转变,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使学生从中感受到识字的乐趣。 以统编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这单元主要安排了《春夏秋冬》《姓氏歌》《小青蛙》《猜谜语》几课,在识字教学的方法指导上,教师要改变传统以正音,组词,造句为主的单一的教学模式,逐渐把学生带人主动识字,多途径识字,快乐识字的方向上来,这也是统编语文教材对低年级识字教学要求的基本目标。因此,在《春夏秋冬》一课的教学中,根据生字特点,教师就可以采取多媒体教学法,让学生在直观的画面中识字;在教学《姓氏歌》一课时,教师就可以“我知道……”来拉开学生主动识字的引子;在教学《小青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采取比较识字或者找朋友的方法来引领学生识字;在教学《猜字谜》一课时,就可以鼓励学生创新猜字谜的方法,主动去创编谜面……这种丰富多彩的识字教学方法,可以真正促进学生识字能力的提升。 识字作业:从“机械性”向“复合性”模式转变。 一直以来,在传统教材的识字教学中,识字作业的布置基本上都是以给汉字加拼音或者组词的形式进行,这样的作业形式简单,枯燥,乏味,很容易使学生感到厌烦,在统编语文识字教学背景下,在识字作业的布置方面凸显了其多元化的特点,可以真正调动起学生的识字兴趣,提升识字教学质量。 以统编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姓氏歌》一课为例,传统的识字教学基本上都是以让学生知道这些姓氏的读音,了解個别字的写法为主,在作业的布置上,多是以记一记为主,而在统编语文教学背景下,在作业的编排方面就显得灵活多了,教材中“照样子,做问答游戏”的作业安排就给学生以很好的示范作用。因此,在课堂作业的布置方面,教师就可以从课内作业与课外作业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是书写巩固这一课中需要掌握的生字;二是以游戏的形式仿照文本中的“你姓啥,我姓张”的形式进行口语练习;三是说说班级里同学有哪些姓,或者向父母询问一下自己所认识的人的姓是什么,这样的作业形式好玩,有趣,学生们参与作业的兴趣会更浓厚。这样的作业设计,可以把识字与音乐、绘画、文学、艺术,等等结合起来,把学生从机械乏味的识字抄写中解放出来,以真正促进学生识字综合能力的发展。 总之,统编语文教学背景下的识字教学,为当前的识字教学敲响了警钟,识字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因此,在识字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改变教法,并运用上先进的教法,长此以往,学生们的识字能力定然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责编 韦淑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