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聚焦延展,为学生言语智能发展助力
范文

    张莉

    [摘 要]语文教学的资源非常丰富。教师的课堂教学要在完成教材文本的基础上,适度地拓展与延伸,以丰富学生的认知体验。教师可通过研制适切的教学内容、创设可感的言语情境、丰富饱满的习得过程等途径进行拓展延伸,促进学生言语智能的发展,使学生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言语智能;拓展延伸;研制内容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22-0033-02

    语文教学不能局限在一本语文教材上,需要在完成教材文本教学的基础上,适度拓展与延伸,以丰富学生的认知体验,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资源,让学生的言语能力得到发展。一、逆向考量,研制适切的教学内容

    (一)基于学生,以生本视角准确研制

    教学,说到底就是教学生如何去学,教师之“教”是为学生之“学”服务的。语文教学中,究竟该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这些问题都要根据学生的学情来确定。在学习中,学生需要怎样的内容呢?他们可能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呢?教师要从学生“学”的角度精准地选择、研制教学内容。

    如,教学《天火之谜》一文,教师要求学生复述课文:“围绕着富兰克林进行‘风筝实验的经过,有条理地进行复述。”复述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难,难的是如何让复述扣人心弦。从这一教学基点出发,课文中有两类词语非常值得关注。首先是描写人物的动词,如“放”“拴”“结”“系”“攥”等。要引导学生抓住这些词语来感受当时富兰克林的投入与专注。其次是渲染氛围的词语,如“一叶扁舟”“一道闪电”“一个炸雷”“一道火花”等。在引导学生复述时,从这些关键性词语入手,不仅可以将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过程有条不紊地展现出来,而且能营造出紧张刺激的故事氛围。

    为什么关注这两类词语?主要就在于教师把握住了学生复述课文所可能遭遇的问题。紧扣这两类词语,就能为学生复述课文扫清了障碍。

    (二)基于文本,从体裁视角精准研制

    每一种文体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标记。不同的文体,即便描写对象相同,它们在语言风格、写作策略上也是完全不同的。在教学时,教师要从文体特征入手,将文本置放在某一类文体的背景下去考量。

    如,《三打白骨精》选自古典名著《西游记》,是一篇经典的小说,作者通过人物冲突来推进情节的发展。教学时,教师以孙悟空、猪八戒、唐僧与白骨精之间的矛盾冲突作为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梳理,并感知这种矛盾冲突的作用。随后,教师引导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写法,增设孙悟空与猪八戒之间的矛盾冲突,并围绕着猪八戒的语言、神态和动作等展开描写,让他在孙悟空与唐僧中煽风点火。这样,使学生在对比之中理解孙悟空疾恶如仇、忠心耿耿的精神品质。最后,教师出示《西游记》原文对猪八戒描写的语段,让学生寻找自己创编与原著之间的差异。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将教学内容的重心聚焦在矛盾冲突上,引领学生从内容理解转向表达形式,使学生领悟了人物的鲜明性格。二、契合认知,创设可感的言语情境

    (一)激活游戏因子,唤醒学生情趣

    要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就要提升语文课堂的趣味性,用体验替代灌输,用童真童心替代理性分析,用情趣实践替代机械训练,让学生在游戏化的体验中形成语文课“好玩”的本能认知,激发他们对语言文字的兴趣。

    如,教学《航天飞机》一文时,教师引导学生以航天飞机的身份来进行自我介绍。为了变任务驱动式为自主探究式,教师创设了这样的言语表达情境:“现在你就是航天飞机了。你来到了太空,好多星星都争着和你打招呼。你要怎样来介绍自己并展现自己的特点呢?”此时,学生就自主地回到课文中,将文本的知识信息转化为语言材料,在提取、整合、重组、表达的思维过程中完成了对航天飞机的自我介绍。

    角色扮演,让机械的言语实践变得极有游戏味和童真味,形式新颖,调动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二)彰显自由天性,释放学生诉求

    学生的思维方式、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是完全不同的,因此他们对文本的内容、人物的形象、表达的主题也就有着完全不同的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提问时不能局限在某一个层面上,而要考虑整个学习的过程,让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权利,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如,教学《我们爱你啊,中国》这首现代诗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诗歌流淌的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之情,教师设置了这样的练习:“当我读到_____________(词语或者句子)时,我心里就感到__________。”学生几乎不约而同地用了“自豪、骄傲”这两个词语表达感受,但他们的表达抽象而机械。为此,我们对这一练习进行了修改,将内容调整为:“当我读到_________(词语或者句子)时,我_________。”虽然只是省略掉了几个词语,但给予了学生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减少了对他们的束缚,唤醒了他们沉睡在心灵深处的自由,张扬他们的个性。三、让学引思,丰富饱满的习得过程

    (一)彼此融通,在互构中强化言意切换

    相似论观点认为:世界万物都可以借助相似性作为媒介来进行相互联系、彼此激活、互相融通。因此,在文本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要调动自己原始的认知经验,全面而深入地詮释作者的表达之意,感受作者的烦恼、体验作者的欢愉,而且在练习表达的过程中,还能够据意寻言,强化文本之意与自我之言之间的转换。

    如,在执教《“番茄太阳”》一文时,在结尾部分教师这样引导学生:“作者卫宣利本身是一位残疾人。在经历了人生变故之后,她深深地感受到生活的艰辛,更洞察了人生的真谛。当她遇到明明,感受到明明的聪明可爱、天真乐观之后,心中自然生发了这句话:‘心底有了真正的快乐,那光明还会远吗?”然后出示:“对我们来说,心底有了_________,那________________还会远吗?”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尝试运用两三个语句表达自己对生活、对人生的思考。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学生将自己的认知以及对生命的感悟表达出来。

    教学至此,学生已经不再是简单地学习教材中的课文,而是将自己的情感世界融入文本中。这样,使学生在言和意的转换中相互构建,人在课中央,言在意切处。

    (二)实践转化,在迁移中增强言语效能

    语言的学习就是在具体的言语实践活动中感受语言表达的内在规律,不断丰富的语用表达经验,再将经验迁移到语言输出实践,切实提升学生的语用实践能力。

    比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伊索寓言》时,组织学生运用对比的方式来阅读《狐狸和乌鸦》和《蝉和狐狸》两篇课文,并引导他们思考:“同样都是面对花言巧语,为什么蝉和乌鸦却有完全不同的结局?”这样,学生就有意识地关注课文的语句:“蝉觉察其中有诈,就摘下一片树叶扔下去,狐狸以为是蝉,猛地扑了过去。”此时,教师进行点拨:“在写作中,这叫作‘转折。它能使情节发展更加曲折动人,使文本的语言更加具有魅力。”在获得这一认知之后,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另两篇寓言故事——《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深入理解这样的表达方式,进一步夯实学生对这一写作策略的认知。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以第一篇寓言故事为载体,使学生习得一种语言表达策略,然后趁热打铁,组织学生及时巩固,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学是教师教的目的和归宿。只有将学习的时间和权利完全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广泛的延展、补充的空间,学生的言语智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责编 韦 雄)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