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关注教学细节感受细腻之美 |
范文 | 郑芸芸 [摘 要]教学细节的处理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课堂教学中微不足道的细末之处,往往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水平,折射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师有意识地引领学生在识字写字中感受细腻之美,在阅读探究中感受细腻之美,在有效朗读中感受细腻之美,能让语文课堂变得妙不可言。 [关键词]课堂教学;细节;识字写字;阅读探究;有效朗读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28-0071-02 一个难以捕捉的眼神,一个不经意的行为,一句看似无心的话语,课堂教学中微不足道的细末之处,往往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水平,折射着教师的教学思想,表达着教师的教学风格,体现着教师的教学实力。教学细节的处理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下面以部编教材二年级《去年的树》和人教版教材四年级《浅水洼里的小鱼》两课的教学为例,谈谈对教学细节的把握。 一、在识字写字中感受细腻之美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在二年级的阅读课上,我们会把学习生字词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 [教学片断一]生字“捡”和“扔”的教学 (学生认读生字卡片,教师最后将“捡”和“扔”一起拿在手上) 师:比较这两个字,你有什么发现? 生1:都有提手旁。 生2:它们都是用手做的动作。 师:这两个字都是形声字,有着相同的偏旁——提手旁,表示它们都和手的动作有关。让我们一起来做做这两个动作吧!捡——扔——捡——扔—— 师:这两个字是要求会写的生字。我们先来观察课后田字格里的“捡”字,观察它各个部分在田字格里的位置,观察它笔画的变化。 (生交流,师板书“捡”,生书空) 师:这个字左窄右宽,提手旁的“提”要短而有力,右边的第一笔“撇”不能太长。汉字的各部分在书写时应遵循谦让的原则。 (生练习写字,边写边对照) 师:我们刚才是用什么方法学会写这个字的?一看,二写,三对照。我们在写其他汉字时也可以用这种方法。 这个片段信息量丰富,展示了教师扎实的字词教学功底。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捡”“扔”两个形声字共同的形旁,借以了解字义。而做动作感受这两个字,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字义的了解,增添了教学的趣味性,另一方面也为学习课文做了准备。课文就是通过小男孩不停地捡鱼和扔鱼,让读者感受到他对弱小生命的重视。在写字教学中,教师强调了汉字书写的谦让原则、一看二写三对照的写字方法,让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学会写这两个字,更能举一反三,写好一类字。 二、在阅读探究中感受细腻之美 新课标提醒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联系上下文,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在教学中,我将词语教学置于课文情境中,引领学生在仔细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咬文嚼字。这不仅能让学生记住词语的意思,体会到词语的感情色彩,还能让学生记住这个词语应该在什么样的语境中运用,这有利于学生语用能力的形成。 [教学片断二] 生1:(朗读) “那你为什么还在捡?谁在乎呢?” 师:他有没有读出说话的语气?不怪他,这里有个词语特别难读。“在乎”,“乎”是轻声,“在——乎”,大家跟我读。 (生练读) 师:你再读读这个句子,我相信这次就能读准了。 (生再读) 师:我来采访一下,在家里谁最在乎你呀?(生答)看来你们都是家里的“小宝贝”。 (师引导男女生分角色读这两段对话) 師:现在你知道了吗?谁在乎? 生2:这条小鱼在乎!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师:到底有多少小鱼在乎?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3:很多很多。我是从省略号中看出来的。 师:很好,读书会读标点了。 生4:也许有几百条,甚至有几千条。我从第一自然中看出来的。 师:真棒,会联系上文来解决问题了。 生5:成百上千条。我是从第三自然段中找到的。 师:他找到的是个词语,更加精练。 师:成百上千条小鱼在乎小男孩是不是把它们送回大海,小男孩捡鱼、扔鱼太有意义啦!我们再来读读这两段对话。 “在乎”一词的理解对课文内涵的把握有着重要意义。教师因势利导,从学生的朗读中提出这个词语,纠正读音后让学生说说在家里谁最在乎自己,了解“在乎”一词在生活中是怎样用的。再通过“谁在乎”这一问题,引导学生仔细斟酌课文,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阅读方法,感受小鱼们对生命的渴望以及小男孩的善良和责任感。这个细节很好地把语文学习的情感与语言运用紧密结合在了一起。 三、在有效朗读中感受细腻美 我们都知道,朗读在阅读教学中有着重要地位,“怎样引导学生有效地朗读”是我们一直乐此不疲探究的话题。平时我们注重朗读形式的变化,男生读、女生读、分角色读、师生对读等,但如果引导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不到位,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感悟还是会很浅,对文字的内涵还是会挖掘得不够深,自然就会朗读得不到位。以《去年的树》一课的教学片断为例。 [教学片断三] (男女生对读小鸟和门的对话) 师:小鸟是以什么样的心情来问这句话的呢? 生1:她充满了希望。 师:为什么? 生2:她以为在山谷的工厂里一定能找到她的好朋友大树。 师:你带着“充满了希望”的心情读读看。 (生读) 师:还有补充的吗?说清楚理由。 生3:我觉得她很着急,分别都一年了,她太想见到自己的好朋友大树了。 生4:我觉得她很担心,她只见到了树根,不知道她的好朋友大树怎么样了。 师:此时,鸟儿的内心很复杂,既着急又担心,既担心又充满了希望,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读读鸟儿的话。 (生读) 师:门呢?门是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回答的?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5:冷淡,冷漠。我是从“树么”这个词语和它后面的逗号里看出来的,他停顿了一下。 师:能抓住关键词语和标点来揣摩情感,你真会读书。鸟儿那么着急,那么担心,门为什么还漫不经心地说“树么”? 生6:因为他每天都会看到很多大树运出去,他已经无所谓了。 师:是啊,作为木材加工厂的大门,每天要见到很多大树进进出出,他根本没把这些当回事。请你们练习读读门的回答。 (学生再读小鸟和门的对话) 在这个片段里,教师没有直接从朗读技巧入手,告诉学生该用什么样的语气、什么样的节奏来读,而是通过润物细无声的引导,真正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准确把握了语言的内涵,这是进行有效朗读的关键。 总之,语文课堂上哪怕一个细小的地方都是充满语文气息和文化意味的。关注教学细节,感受细腻之美,能让语文课堂教学变得妙不可言。 (责编 刘宇帆)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