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窦娥冤》超现实主义情节浅析 |
范文 | 关业锋 窦娥,是我国古典戏剧中一个熠熠生辉的人物形象。她善良、勤劳、安分、孝顺,具有中国古代妇女的传统美德。面对邪恶势力乃至整个黑暗社会,她敢于质疑,勇于抗争。虽然最后含冤而死,但悲剧性的结局使她的形象更显鲜明和可贵。尤其是她临刑前的三桩誓愿,更是惊天地、泣鬼神,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和强大的艺术魅力。 窦娥一生命运多舛,三岁母亲去世,七岁被父亲抵债,成为蔡家的童养媳。十六七岁,与丈夫结婚。本应过上美满幸福的生活,岂料丈夫又因病去世,不得不与婆婆相依为命。后又遭到流氓地痞,张驴儿父子的逼婚、陷害,平白无故惹上死罪官司。为使婆婆免予受刑,自己屈招揽罪,终遭斩刑。多年后,其父科举高中,作为朝廷命官巡查地方,来到蔡州惩治了贪官奸邪之人,终于替她平反昭雪。如果删去其中临刑前的三大誓愿等情节,按这样的故事情节和结局,也能赢得人们的审美预期,体现善恶有报的伦理逻辑,也可称得上是一部内容完整、故事性强的一出剧作。但作者关汉卿却在剧中设置了超现实主义的情节,主要表现为窦娥临刑前的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和大旱三年。这三桩誓愿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发生的,纯属作者借鉴古代典故所做的艺术虚构与夸张。这样的超现实主义的情节违背了事理逻辑,是否对整部作品的艺术表现力有所削弱呢?在笔者看来,这种大胆想象、夸张的浪漫主义手法不仅没有削弱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反而对作品的主题、人物形象的塑造、悲剧性的强化等方面起到了无与伦比的作用,堪称神来之笔。 一、实现了作者的创作目的 《窦娥冤》是一本取材于当时社会现实生活的悲剧。作者通过窦娥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民的共同不幸,进而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吏贪赃枉法,颠倒黑白,恶霸流氓横行。面对这样的社会,作者是深恶痛绝的,他在剧作最后借窦娥的鬼魂明确地说出自己的创作意图:“将滥官污吏都杀掉,与天子分忧、为民除害”。虽然由于作者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不可能与整个封建统治制度作对,但全剧布局的重点是放在官府的黑暗和受害者的坚决反抗上的。在当时,百姓有冤情只能求助官府,而官僚腐败、贪赃枉法不能为民做主,那么作为弱势群体的百姓只能寄希望于天地神灵,通过超人间的力量来表白冤情,来惩治贪官和邪恶势力,使他们罪有应得。即使天地神灵不能直接为百姓撑腰,但至少间接起到了昭示和支持的作用。而三桩誓愿恰恰是天地显灵,为窦娥展示清白,引起窦天章的怀疑和重视,间接为后来窦天章为她平反昭雪设下预兆和铺垫。正因为三年大旱才让窦天章觉得此地定有冤情,才深夜察看案卷,才有窦娥鬼魂诉冤,进而重审旧案,斩杀流氓张驴儿,流放贪官桃杌。这一结局实现了作者“与天子分忧、万民除害”的创作主题。 二、突出了人物的反抗性格 窦娥这一形象,既善良柔顺,又倔强坚定,至死不屈。她的刚烈和反抗在整个剧情中时有体现。张驴儿父子自认为救了蔡婆的性命持恩逼婚,婆婆本已无奈应允,但窦娥坚决不从,还对婆婆力劝加责备,使婆婆拒婚的立场也坚定起来。在押赴刑场的路上,窦娥通过《端正好》《滚雪球》等曲子,对天地鬼神大胆的埋怨斥责,使反抗性格进一步强化。而其性格中最具反抗性的体现就是她临刑前发出的三桩誓愿。在现实生活中,窦娥作为一名弱女子,尤其是在等级森严的黑暗社会环境下,她无力辨白自己的冤屈,惨遭极刑。如果删掉她被斩前的三桩誓愿的情节,即使最后父亲为她平反昭雪,但她强烈的抗争精神就不能充分体现出来。作者在人物临刑前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创造,将超现实的巨大力量赋予给她,使她具有超强的反抗精神。作者有意将其反抗性格夸大到极致,使一个渺小的凡人也能打破自然常态,改变上天的意志。使人们对其反抗性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也使这一人物更显丰满和鲜明。 三、迎合了人们的审美心理 中国传统戏剧中有一种常见的形态,即大团圆结局。指的是主人公遭遇悲剧命运,遭受冤屈,历经种种磨难后安排一个圆满的结局:善战胜恶,美战胜丑。这一中华美学观念中的一种审美心理定势被作者贯彻到作品之中。对于正面人物的毁灭,善良的人们总是感到同情和遗憾。人们信奉因果报应的思想,“好人要有好报,坏人罪有应得”。这样才符合人们的审美期待和心理平衡。在我国传统文学作品中,即使主人公被毁灭,死后也要通过某种方式实现生前愿望。如《梁山伯与祝英台》主人公死后双双化蝶;《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与刘兰芝双双殉情,合葬后化为鸳鸯鸟等。这既反应了人们对正面人物、美好事物的肯定、赞美和祝愿,也寄予了作者鲜明的爱憎。作者以奇特的想象赋予主人公窦娥临行前超强的意志和感天动地非凡力量,体现了“天道酬善”、老天有眼的观念。加上相对圆满的结局来一定程度上减轻故事的惨痛性。借以给悲剧性涂上一抹亮色,给人们心灵一点抚慰。 四、洋溢着奇异的浪漫色彩 “文似看山不喜平”,观賞戏剧也是如此。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反应生活的真实作品固然有其可取之处,但当真实性不能更好地为剧情或人物塑造服务时,超现实的想象和夸张等表现手法便可以发挥其无可替代的作用了。我国文学史上从古代神话传说到南北志怪小说,从唐代传奇到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等文学作品,备受人们推崇和喜爱,拥有无穷的魅力和持久的生命力。因为这些作品既迎合了人们的猎奇心理,也符合人们所熏染的传统文化中的天地神灵、善恶有报等思想内容。这些思想虽有糟粕的成分,但已然为人们所认同。在传统文化的范畴内,这种大胆的夸张和想象看似人为虚构,与现实相去甚远,但也能为人们所接受,给观众带来别样的刺激与体验,给剧作抹上一层奇异的浪漫主义色彩。所以,这些离奇的情节虽然欠真实,表面上不符合事理逻辑,但不仅没有削弱作品的表现力,相反使作品洋溢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 总之,《窦娥冤》中作者通过大胆的想象与夸张,创设出超现实主义的情节,给作品蒙上了一层奇异的浪漫主义色彩,达到了摄人心魄和振奋人心的艺术效果,显示了作者高超的创作技巧,也是使《窦娥冤》这部戏剧千百年来具有持久艺术生命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通联:湖北潜江市实验高级中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