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
范文 | 李珊 〔摘要〕中学生规则意识的养成关系着未来社会的道德规范水平,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素养水平。学校是培养中学生规则意识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在中学生的规则意识养成教育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一所优质初中为例,阐述中学生规则意识养成教育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规则意识;中学生;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12-0056-02 一、中学生规则意识养成教育的内涵及意义 规则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必须遵守的科学、合理、合法的行为规范和准则[1]。规则意识,是指发自内心的、以规则为自己行动准绳的意识。规则意识是一种社会意识,具有意识的主观能动性、自觉性和社会制约性的特点[2]。中学生规则意识的养成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未来社会的道德规范水平,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素养水平。中学生作为正在成长中的下一代,是运用社會新技术、接受新思想的重要群体,是国家正在培养中的储备人才。因此,培养中学生的规则意识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中学生规则意识的养成教育,可以从基础抓起,从“知、情、信、意、行”这几个方面,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规则意识。例如,让学生先认识规则、了解规则,进而相信规则,培养他们遵守规则的信念和意志,通过各种活动将这种规则意识强化并内化,自觉付诸实际行动。 孟子曰:“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遵循规则能够让社会健康发展和运行,中学生这一正在成长中的群体,更应该养成规则意识。那么,如何更有效地引导中学生遵循和应对这些规则?如何让他们在了解规则、遵循规则的基础之上,更要学会思考,为什么要这么做? 二、学校是培养规则意识的重要基地 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是在学校教育过程中不断深化和完善的,学校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要从点滴小事做起。学生在学校里学习和生活,要遵循很多的规则,小至与同学游戏中的游戏规则、班集体的班规、学校里的校规校纪,大至国家规定的《中学生守则》,等等。这些大大小小的规则时刻约束和引导着学生如何与人交往、如何适应环境、如何完善自我。学生在学校里日复一日地学习、生活,在这个过程中认识规则、了解规则、认同规则、遵循规则,将规则内化为自身意识,形成道德修养,通过行为表现出来,这个过程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通过一些教育方法和教育活动,让学生获得自我体验,使他们将规则自觉内化为自身的一部分。在这一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要付出足够的耐心,并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全面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山东省青岛超银中学(广饶路校区)非常注重学生的规则意识养成教育,主要内容包括:礼仪习惯、诚信习惯、勤俭习惯、学习习惯和卫生习惯,旨在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通过各种教育活动,踏实做好学生的规则养成教育工作。学校建立了首批“GT少年”规则意识培训基地,在抓好常规教育的基础之上,利用教师节、国庆节、元旦等节日,开展丰富的活动,引领学生“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 三、多措并举,让规则意识外化于行,内化于心 1.建校之本——校训:砺志、铸魂、奠基、自立 青岛超银中学的校训是全校师生都必须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它体现着学校的办学理念、治校精神,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奠基石,是学校文化精神的核心内容,学校的教风、学风、校风由此发展而来。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也是以校训的精神为出发点,渗透到各项教育措施之中。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和行为习惯,学校开展了“自律、仁爱、感恩、理想与责任”等主题教育活动,打造活泼、健康、文明、儒雅的校风。 2.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青岛超银中学将《中学生守则》《超银一日行为规范》的内容融入学生常规管理和教育中。成立了学生会,每天从安全、文明礼貌、纪律、卫生、宣传、体育锻炼等各个方面对全校学生进行监督检查,明确各部的职责、权利及义务。在校领导和政教处的指导及支持下,学生会充分发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工作职能,不断拓宽工作领域,创新工作模式,改进工作方法,成立了学生会各部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形成了“以学生管理学生”的模式。学生会的成员由每年的竞选选出,主要职责是检查、监督全体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并将各项要求与班级量化挂钩。在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过程中少一些劝诚、命令、要求,多一些浸润、滋养、陶冶,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促使学生对于规则的遵从由“他律”最终达到“自律”,让规则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学校每年在新生入学时举办巡讲团培训,在初一年级宣讲“超银的一天”、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此项活动由初二年级各班的班干部组织培训,对新初一年级的学生提出具体要求。 3.让礼仪教育扎根校园 学校每学期开展“告别陋习,走向文明,做一名文明礼仪示范者”主题教育活动。利用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等形式倡导道德自律,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各项行为规范,自觉养成珍爱自己、关爱他人、维护社会秩序的良好习惯。 每月一个德育主题,通过“学礼、懂礼、行礼、说礼、写礼、争礼仪奖章”等形式,人人争做校园文明礼仪的示范者。开展“好习惯传递活动”,用卡片、书签等形式,制作养成良好习惯的锦囊妙计,赠送给关心自己的小伙伴。总之,让学生从一点一滴、一言一行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在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设立校园文明监督岗,劝阻和警示不文明行为,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开展“文明之星”的评选活动等。倡导“日行一善”,引导学生从帮助身边同学做起,开展爱心助弱、环境保护、社区服务等方面的志愿服务活动,使广大学生在投身社会实践、服务社会中学会做人、学会交往,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营造全员育人氛围 为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建设一支坚强有力的班主任队伍,学校实行领导值勤带班制、教师和学生干部值勤的检查制度,做到随时、随地、随人、随事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学校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班主任岗位职责,坚持从跟班情况和实际效果两方面公正、客观地衡量班主任工作,打造一支健康、敬业、阳光的班主任队伍,使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更上一个台阶。坚持开好每一次班主任会,针对每个班级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绩及时提出批评或表扬。定期开展班级管理经验交流会,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发挥班、团、学生会干部的作用。学校定期对团员、班干部进行培训,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带动更多的学生一起进步。 四、家校合作:规则教育,始于家庭 家庭规则,是孩子在童年时期就应建立起来的。在成长的关键期让孩子养成规则意识,能够为他们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独立、专注、平等、责任等意识。中学生学业任务较重,每天奔波于学校与家庭之间,这两个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可以说是巨大的,如若将这两种教育力量联合起来,加强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就能实现彼此之间的优势互补,促使青少年顺利社会化[4]。 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开辟多种渠道,与家长合作,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规则意识的养成。青岛超银中学在办学过程中,十分重视家长学校的管理,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家长学校活动。为了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学校要求班主任开好每一次家长会,确保家长会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家长培训会;定期举办“魅力家长进课堂”社会体验课观摩经验交流活动,邀请家长走上讲台为学生讲授社会大百科知识。总之,学校广开社会育人渠道,积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的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郑三元.规则的意义与儿童规则教育新思维[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5(5):45-47. [2]崔明威.当代大学生规则意识养成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8. [3]童世骏.规则意识程度与社会文明程度高度相关[J].领导科学,2015(31):21. [4]赵婧如.开展家校合作的必要性及重要性[J].高教论坛,2018(20):16.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青岛,26607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