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和善而坚定”地维护小学心理课堂秩序 |
范文 | 于静秋 [摘要]正面管教所倡导的不惩罚、不娇纵地有效管教孩子的理念,有助于培养小学生自律的意志品质。结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探究正面管教的理念在小学心理课堂上的本土化、创新性应用,提出“和善而坚定”地维护小学心理课堂秩序的有效策略,从而确保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课堂秩序;正面管教;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23-0053-02 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倾向使用“获得奖励”和“避免惩罚”来规范课堂秩序,从而确保有效的课堂教学,帮助学生们顺利完成课堂学习任务。这种“趋利避害”式的课堂秩序管理模式会诱发学生出现一些现象,如开始完成任务前先询问奖励的大小,预估任务完成概率小而直接放弃努力等。这些现象都不利于小学心理课堂中学生自律的意志品质的养成,甚至可能导致学生容易产生自卑感。 正面管教所倡导的不惩罚、不娇纵地有效管教孩子的理念,鼓励帮助学生体验归属感和价值感,在确保尊重的前提下运用有限的选择、自然后果等有效的策略替代惩罚,有助于培养小学生在心理课堂中的自律的意志品质。基于正面管教的理论与方法,结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实践,本文提出了以下维护小学心理课堂秩序的有效策略。一、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体验归属感和价值感,有效内化心理课堂秩序 (一)掷骰子随机提问,使学生获得归属感 首先分组,每六人一个小组。在六人小组中,根据骰子有六个面的特性,将各小组成员按照1~6号进行编号。在面对一些开放式的提问时,采用投掷骰子的方式随机提问各小组固定号数的组员。投掷骰子随机提问的方式有效调动了全班同学的参与积极性,顺利地解决了部分同学因开小差游离于课堂之外的现象。同时通过这样的提问方式,小组内的成员也明白了每一位组员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在小组内获得课堂的归属感。 (二)小组长轮岗制,让学生获得价值感 传统的课堂教学经常是部分优生的“表演舞台”,许多学生在课堂中寻找不到自己的价值,产生自卑心态以及未被满足的关注需求,这会导致他们反叛和破坏课堂纪律。采用小组长轮岗制度,为每一位学生提供表达自己的见解,或者在小组成员的鼓励与帮助下尝试发表自己的见解的机会。学生们在小组长轮岗制度中体验到自己行为的价值,获得成就感,从而保证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秩序。 (三)良性竞争,促进学生课堂秩序的内化 每节课根据各小组的得分以及班级的投票,推选出当堂优胜的小组,该小组将获得一枚徽章。每一枚徽章都将只有一位持有者,即该小组当堂课的组长或者是当堂表现最优的组员。通过树立正面的榜样,让更多的学生体验遵守课堂秩序的意义,从而乐于遵守课堂秩序。二、通过正面管教,让学生参与探讨心理课堂秩序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学生通过有限的选择,制订可接受的心理课堂常规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但随着新课改大潮的袭来,学生主体体验的理念让我们思考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常规制定过程中学生所扮演的角色。在学期初,与学生一同制订可被学生接受的心理课堂常规,能有效地调动学生遵守课堂秩序的积极性。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一次性提供大范围的选择会导致选择困难,且非常耗时。因此教师可以在制订的过程中提供有限的选择,从而高效地与学生一同完成制订的过程。例如,在“一堂课被提醒几次可以视为违反课堂秩序的行为”的界定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一次”或“三次”的有限的答案中做出选择。 (二)让学生在课堂中亲身体验自然后果,从错误中学习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采取指责或者惩罚的方式去处理学生的错误,这使得学生总是消耗心理能量去承受或者抵挡指责或者惩罚,却忽略了反省自己的不足。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可以让学生体验自己的行为选择产生的自然后果,例如承担因为个人违反课堂秩序导致的小组失分。随后,教师抓住契机与学生私下交谈,用“我相信你能处理好”这样的话语去替代“我早就和你说过”等借题发挥的指责。 (三)在规则主题课程和班级大会中,寻找解决课堂秩序问题的方法 通过设计有关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秩序的主题,例如“规则的意义”,让学生在“火车轨道上的两难道德选择”活动中,体验并理解规则的意义,并完成有效的拓展迁移,重新审视遵守课堂秩序常规的意义。也可以采用召开班级大会的方式,在教师营造的相互尊重的、安全的氛围下,帮助班级某个或者某类具有共同特性的学生,展开专注于如何解决违反心理课堂秩序问题的讨论。让该学生和班级的其他学生重新审视自己和他人身上的不足,进而减少此类问题的再次发生。三、活用徽章兑换,完善心理危机干预制度,提升心理课堂的参与性 (一)在心理课堂提供宣泄机会,有效识别特殊学生心理状态 针对寻求过度关注或者报复性地破坏课堂纪律的现象,一味地“堵”并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部分学生开始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利用课前准备时段,通过设置徽章兑换、课前“吐槽大会”等方式,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式宣泄和表达情绪,同时也利于心理教师有效地识别一些特殊学生,准确地掌握学生们的实际心理状态。 (二)提供参观体验心理辅导室的机会,改变学生对心理辅导的“有色”看法 光靠宣传,学生们对心理咨询室的理解还是停留在抽象的概念上。有一些好事的学生,会片面地将到心理辅导室寻求帮助的同学等同于有心理问题的人,这样的舆论氛围不利于个体心理辅导的有效开展。通过设置徽章兑换心理辅导室的体验邀请卡,为徽章的持有者提供单独或者携带朋友一同前往参观心理辅导室的机会,并提供沙盘体验、卡牌游戏、宣泄、放松等选择性项目体验,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了解心理辅导。这能有效地打消学生们对前往心理辅导室会被“恶意”议论的顾虑。 (三)利用心理小调查,丰富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内容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小学生们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也层出不穷,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并不能全部覆盖。通过设置徽章兑换参与“愿望实现大会”的机会,徽章持有人当众提出自己学习生活中实际遇到的问题,号召全班同学根据这个问题进行小组研究性学习并展开调查,汇聚老师和同辈的力量去应对这个难题。例如,“水痘隔离复课后隔离停课学生的心理状况调查”就是在学校爆发水痘传染病期间,一位因为出水痘被隔离的学生发起的一次调查。调查后利用心理剧的形式号召全校同学来关心帮助出水痘隔离复课后的同学们,从而进一步改善他们隔离复课后的人际关系,为他们寻找到有效的社会支持。 参考文献 [1]简·尼尔森.正面管教[M].玉冰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 [2]简·尼尔森,琳·洛特,斯蒂芬·格伦.教室里的正面管教[M].梁帥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 [3]张宏武.美国“正面管教”在中国的本土化实践[J].中小学德育,2017(3):6. [4]暴侠.正面管教视域下教育惩戒的有效运用[J].闽南师范大学学报,2017(4):111-115.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金山小学,厦门,36100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