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巧妙“三借”,共情共赢
范文

    杨胜丽

    〔摘要〕共情,也叫同感、同理心,是指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敏锐、准确地领会与理解对方所表达的思想和内心情感,再把这种领会和理解反馈给对方。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善于向学生“借力”“借爱”“借脑”,善于运用“共情”,设身处地去体察学生的心理感受,形成师生思想上的共鸣和行动上的共振。

    〔关键词〕共情;班级管理;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21-0071-02一、向学生“借力”,调整自己的管理策略

    大英图书馆,是英国著名的图书馆,里面藏书非常丰富。一次,图书馆要搬迁,要搬到新馆去,可是,一算,搬运费要好几百万。怎么办呢?有人给馆长提了个建议,在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广告:从即日起,每人可向图书馆免费借书10本。广告一出,市民们蜂拥而至,没几天,图书馆的书就借空了。书借去,到哪里还呢?新馆!就这样,图书馆借用市民的力量搬了一次家。智者要借力而行,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也应巧妙地借学生之力,让自己从“自我忙碌”中解放出来。

    八年级寒假返校后,班级中出现了好几个非正式小群体,他们是自发的组织,人数不等,少则3~5人,多则10人,例如“漫客派”“TF粉”……这些非正式小群体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社会性情感需求,促进了学生个性多样化的形成,但对学生的发展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如学生带手机现象,开学初,班级中已有26人带手机进校园,随之而来的,班级中形成了“手机控”下的“网游党”“刷题党”“小说党”等,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

    第一个月,我采取了一些强制措施,可该带的还是带了;被没收的,很不高兴,过不了多久,新的手机又出现了;没没收的,变得更加小心翼翼,和我斗智斗勇。这时,显然“堵”是解决不了问题了。于是,我决定向没带手机的15名学生借力,他们中的一部分是坚决不带手机的,一部分是在带与不带之间犹豫的。我开始找这部分学生谈话,了解他们的想法后,动员他们写份“声明书”:自愿不带手机进校园,请同学、老师和家长监督。随后,把“声明书”贴在教室的公告栏,并通过校讯通告知家长哪些学生自愿不带手机了。刚开始,只争取到13名学生,慢慢地,到学期结束,班级中只有3名走读生带手机进校园了。

    本案例中,我借正面小群体之力战胜了负面非正式群体,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也没有引起学生的反感。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的心理感受,并适时调整自己的育人策略,润物无声般推动着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二、向学生“借爱”,尊重学生的心理渴求

    教育家夏丏尊先生说:“教育中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班主任的爱就是流淌在班级之池中的水,时刻滋润着学生的心田。而这份爱只有仔细揣摩学生的所思所想,尊重学生的心理渴求,真正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诚意,他们才会向你敞开心扉,师生才能产生认知和情感上的共鸣。在此基础上管理,方能顺畅通透;育人,方能丰盈明亮。

    在一次“感恩父母”的主题班队课上,学生们纷纷谈到父母对自己的爱,男生漂则讲述了自己特殊的家庭状况。

    漂讲述道:三个月前,我妈妈查出了重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还欠下了一大笔外债,爸爸整天在医院照顾妈妈,家里已没有了经济来源。我真的想退学去照顾妈妈,让爸爸去上班,可是他们不同意,让我好好学习,不要管他们。可我觉得这个家,不再像家,我再也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哽咽)

    一个14岁的男孩说出这些时,需要多大的勇气啊!他的内心多么需要老师和同学的理解与共鸣。

    师:你的母亲得了重病,家庭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大家也很悲伤。你感受不到家的温暖,我很理解你,也很愿意支持你,同学也都理解你、支持你。(示意同学们围上来为他擦泪,擁抱或表达理解和支持)

    漂:(哭出了声,也拥抱着同学们)谢谢老师,谢谢同学们,压抑了这么久,现在舒服多了,其实我想我父母还是爱我的,我一定不辜负他们的期望,好好学习。

    师:我们大家都高兴地看到你变得更加坚强、睿智。我们也深深地祝福你的妈妈早日康复!(顿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这一次,我向学生借了一份爱,这份爱,形成了漂、全班同学和我的一个共振腔,使生命中的美更加艳丽,生命中的爱更加浓郁。三、向学生“借脑”,完善自己的育人智慧

    学生的潜力是无穷尽的,只要我们肯挖掘;他们的能力是不可估量的,只要我们肯给他们提供展示的平台。一个富有智慧的班主任,一定是一名优秀的战略家,懂得向学生“借脑”,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临近期末,我们班的芸离家出走了,第二天也旷课没来上学,家人、老师走遍大街小巷,终于找到了她。原来,前一天有网友相邀,不明事理的芸竟然从家中独自离开了。如果这件事在班级中公开,那么芸以后将怎样面对同学们异样的眼神呢?可是如果不说明,以后班级中逃课现象一定会越演越烈。左思右想后,我决定向学生们“借脑”。

    当我说出芸第二天要返校,而我担心同学间发生不必要的猜测时,大家就具体做法展开了讨论。有人提议,不去问她为什么逃课;有人提议,傍晚就去她家看望她;还有人提议,让全班(包括我这位班主任)写一张小纸条,然后粘贴在一张大纸上,拼成集体书信,等芸回来时,由班长送上这封欢迎信。集体书信的提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芸回来了,收到了这封沉甸甸的信,“芸,幸福八(7)不能没有你。”“芸,少了你,教室安静得让我们不习惯。”“芸,有什么心事可以和我说说……”芸认真地读着信,我分明看到她眼中闪烁着泪花,自此她再也没有逃过课。

    向学生“借脑”,是一种智慧。这种开放、自主、平等的交流,构建了师生、生生和谐的关系。

    在班级管理中,共情是一剂良方。班主任要善于向学生借力、借爱、借脑,不断丰富自己的教育智慧,拨响学生心灵的琴弦,避免凭空的说教。

    善共情者,方能共赢。

    (作者单位: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廿里中学,衢州,324012)

    编辑/于 洪 终校/梅 婷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2:5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