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此处无声胜有声
范文

    汪京莉 武秀文

    

    

    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看待问题的角度都发生了质的转变。作为教育行业的一员,身处其中也必然受到影响。2020年初我们开启了线上会议、云端教研的模式,并延续至今,在探索与研究中凸显线上研修的价值。

    在“线上教研”的过程中,我们不断思考:线上、线下这两种教研模式各自的优势和不足是什么?如何将“线上教研”与“本园全都是新干部、新教师的现状”有机结合,突破在时空中各自的局限性,生成一种全新的、有不可替代价值的研修模式,有效助力干部、教师的成长?我们将常规开展的线下教研和新形势下产生的线上教研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了当前线上教研的弊端。首先,线下教研在一个面对面的空间中开展,教研形式具有多样化的可能性;线上教研由于不在一个空间中,教研的形式比较单一,当前主要以视频或直播为主。线下比较受教师欢迎的小组研讨、体验操作等方式在线上教研中无法实现。其次,线下教研中教师观点冲突时,可以自由、顺畅、清晰地进行讨论;而线上教研受到设备、网络等的影响,会出现听不清、声音混乱、网络断点的现象,不容易形成研讨氛围。目前大部分线上教研其本质是把原来的线下教研场地转换到了线上,因其没有做出其他“配套”改变,凸显了线上教研的不足。于是,我们尝试开展了“见字如面”“妙笔生花”的“线上文字教研”,并在实践中探寻其独特优势。

    下面以我园开展的“以绘本《蹦》为载体,探索基于儿童视角的游戏活动开展”系列活动中的一次研修为例进行说明。

    聚沙成塔——

    教研前的线上教研支持团队研讨

    由于我园是新建园,无论干部还是教师都在适应新的岗位。业务干部有一定的带班经验,但却是新上任的保教主任;老师是新毕业的师范专业学生,有专业知识但缺少实践经验。为了更好地协助业务干部在新岗位上成长、增强教研的实效性,园长和两位新任保教干部武老师、陈老师组成了三人“线上教研支持团队”。在每次教研前共同商讨教研主题、目标、策略等。

    1.从声音到文字

    在确立教研主题的时候,一开始团队采用的也是视频、语音交流,但是很快我们就发现,几个人同时说话的时候就听不清楚了。这还仅是三个人,如果是所有老师在一起还不乱成一锅粥!于是,在讨论过程中,园长提出了“打字”的建议。当我们三人开始在电脑上敲击出一行行文字的时候,我们发现,“文字”也是一种讨论、表达的方式,虽然在过程中会稍有等待,但并不影响研讨的质量。一个大胆的想法就这样产生了。

    2.在文字中看见思考

    在“以绘本《蹦》为载体,探索基于儿童视角的游戏活动开展”教研前,支持团队一起分析了老师们的专业现状:刚进入到园所,在教育教学上还处于关注自我的阶段,更多关心的是活动怎么设计、老师该做什么,而很少关注到儿童的真实需要。于是我们确立了“儿童视角”这一教研目标。那么以什么为研究载体呢?

    汪园长:我们以什么为载体,来帮助老师们意识、发现到儿童的视角呢?

    陈老师:游戏是基本形式,在帮助老师們发现儿童视角的同时,还要帮助老师树立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

    汪园长:游戏、儿童视角,我们如何将它们容纳在一个载体里?

    武老师:我觉得可以选择图书。

    汪园长:为什么选图书,而不选玩具呢?

    武老师:玩具虽然很好,但老师们手里没有现成的玩具,缺少实操体验。而老师们可以从网上看到图书的完整内容,便于教研取材。而且,图书一样可以采用游戏的途径来阅读和学习。

    汪园长:非常好。在选择图书的时候是提供给老师们一本,还是多本呢?

    武老师:多本吧,让老师们投票最终选一本,尊重老师们的选择。

    汪园长:我们要传递给老师们的是“站在儿童视角,关注幼儿需求”,那么从管理者这里更要传递给老师们,我们是否“站在老师的视角,关注老师的需求”了。

    ……

    经过支持团队多次线上“文字研讨”,最终确定了“以绘本《蹦》为载体,探索基于儿童视角的游戏活动开展”系列研修活动。同时,我们采用自主报名主持教研的方式来确定教研主持人。两位新干部可以根据自己的业务特长自主选择主持教研的内容。一旦确立了本次教研主持人后,由教研主持人负责设计、准备、实施教研活动,支持团队的其他成员成为教研辅助者。

    见字如面——

    教研现场与教研支持团队现场交相呼应

    随着教研主题、目标、策略的确定,我们同步在微信企业号上建立了面向全体教师的“教研现场群”,由主持人组织所有在群中的老师开展教研。整个教研过程中,所有人均采用文字输入的方式发言,虽各在一方,但见字如面。

    教研主持人和教研支持团队的成员分别加入到“教研现场群”和“教研支持群”中。在“教研现场群”,支持团队成员以观察者的身份潜水在群中,倾听老师们的想法;同时,也作为教研参与者的身份,客观、及时地发现现场教研中教师们发言还没有涉及到的角度,抛出自己的思考以拓展教师思维,协助主持人推动研究的纵向延伸。在“教研支持群”里,团队成员根据教研现场中的情况随时提出思考和建议,展开“研师研研”的过程。

    首先,线上教研开始前,所有老师在群中接龙报到,确保每一位老师都按时参与。紧接着,在主持人的带领下迅速进入研究状态。主持人以电影《我是山姆》为切入点,将思考问题用“文字”发送在教研群中,并不断启发老师们寻找和思考什么才是儿童视角,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到底需要什么?《我是山姆》讲述的是一个智商相当于7岁孩童的父亲,与有关当局争夺女儿抚养权期间发生的故事。

    赵老师:《我是山姆》的电影中,讲述了男主角山姆和他的女儿露西的故事。就像孩子的干妈安娜说的:“我们需要担心的不是山姆能否抚养露西,应该思考的是,如果把露西带离了山姆的身边,她就会受到打击,担心她会穷极一生弥补她心中的空洞。”本片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成人虽然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引导者,但是不能用自己的主观思想判断孩子需要什么、应该怎么样,而是应该以孩子为中心,从孩子的视角出发,看到孩子所看到的,知道孩子所需要的,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助力。

    主持人:赵老师说得很好,成人虽然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引导者,但不能用自己的主观思想判断孩子需要什么、应该怎么样。

    (“文字教研”让主持人能够清楚、全面地看清楚老师的思考,并及时、有针对性地回应和提升。)

    李老师:山姆在法庭上说,“我有很多时间都在想,究竟要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家长,重点是要不断努力,需要耐心,懂得聆听,有爱心。我尽我所能去照顾她,我不是个完美的家长,但我会尽我所能”,这段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孩子拥有独立的人格,然而成人总是觉得自己是对的,经常会忽略他们的想法。我们要对孩子多一些包容和理解,细心关注,和他们多进行沟通和交流,知道他们想要什么,了解他们成长的需要;我们要从孩子的角度进行思考,学会共情,及时回应孩子的情感,相信他们,让他们更加自主;我们应该怀着一颗充满爱的心,陪伴着孩子成长,给孩子一个快乐、幸福的童年时光。

    主持人:李老师关注到了一些具体做法,特别棒!我们要对孩子多一些包容和理解,仔细关注他们,和他们多沟通和交流,知道他们想要什么,了解孩子成长的需要。李老师提到的,也是我在观影中特别感动的一个场景。

    (“文字教研”让年轻的老师在发言前做了充分的思考和准备,一段长长的文字读下来,清晰地看到了老师对儿童的接纳和理解,特别是老师提出的“共情”的策略。而主持人阅读了这段文字后给予了及时肯定,并注意和教师产生共鸣,帮助年轻教师建立自信。)

    王老师:爱是任何物质都给予不了的。法院的人只是站在他们的角度,并没有询问露西的想法。这个影片让我深有感触,再好的物质条件、生活环境,都抵不过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在教育上也是,先有爱再有教育,没有爱的教育是冰冷的。

    胡老师:影片中的一句台词说,“为什么我们如此不同,感受却如此一样”,山姆回答说,“我们需要的全部是爱”。有时候对孩子的陪伴与尊重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主持人:王老师、胡老师都发自内心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特别棒!看來大家都被影片中山姆和女儿的感情打动了。

    (“文字教研”让同伴间的思想得以完整呈现,他们在过程中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也可以延伸同伴的观点。主持人在过程中给予了每一位老师表达的时间和机会。)

    陈老师:王老师提到了理解法院和举报人的视角,他们也是出于好意。这恰恰说明了什么?也引起我们反思,我们有时会不会就是“法院的角色”?

    (作为支持团队的陈老师发现了王老师在表达中和本次教研目标非常契合的思想,陈老师在支持群中及时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支持团队立刻决定抓住这一契机,将研究深入下去,建议陈老师此时以教研参与者的身份在教研现场群中提出追问。)

    胡老师:“法院的角色”是通常以“我们认为的”“我们看到的”来判断,他们是为了让露西得到更好的生活环境或者教育环境,但是“法院”并没有想到,真正好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到底是什么。露西喜欢跟爸爸一起生活,对于她来说,这就是最好的环境,能得到爱、陪伴、理解。不能光从成人的角度去看问题,要从孩子的视角,了解孩子内心所想的,倾听孩子的想法和需要。

    杨老师:所以我们需要听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们的真实想法。

    赵老师:不能只想着自己认为的孩子应该在什么环境中生长,还要想到“露西睡醒了一定想要父亲在身边”。只有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才能理解孩子做事情时的行为表现。

    王老师: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我们要站在儿童的角度,询问他需要的是什么,而不是我们认为的。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到幼儿。

    田老师:“法院”是许多大人眼里的“我认为你需要什么”,是强加给孩子的,而不是孩子真正的需求。我们往往因为这种大人视角,才忽略了孩子的真实想法。其实孩子想要的很简单,我们只要耐心倾听和陪伴,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满足孩子的真实需求,孩子会比大人所强加给的更快乐。

    主持人:我们要遵从孩子的内心,从孩子的视角,了解孩子内心所想的,倾听孩子的想法和需要。那么,接下来带着这样的想法,我们一起来分享老师们基于绘本《蹦》设计的游戏。

    (追问引发了老师们深入的思考,并逐渐聚焦到了反思成人视角与儿童视角之间的差别上。)

    以上仅是“文字教研”过程中的一小段,但是依然能够看到两个场域中的热烈讨论,能够发现两个场域间的相互交融和思维碰撞。

    随后教研主持人引导老师们带着对儿童视角的思考,进入了游戏案例分享。主持人通过对一个个问题的不断跟进,结合游戏材料、设计意图、视角转变、个体差异、层次体现等,多方面、多角度地对游戏进行了深度思考和剖析,在一个个提问——回答——再追问的过程中,帮助教师梳理经验,深度理解儿童视角。而每位教师也在问题的引领下基于儿童视角对老师设计的游戏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相互碰撞、汇集智慧。在主持人的问题引导下,教研聚焦现实问题,教师充分表达自己的分析,设想解决问题的方式,学习绘本游戏设计的技巧和原则,可谓是层层递进。

    细酌慢斟——

    在教研复盘中不断发现生长点

    教研现场的结束并不代表着完整教研的结束。每次“线上文字教研”后,教研团队会再约定时间,提前反思今天教研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然后进行线上交流。在反思中,每一位支持团队的人员都会反复研读教研记录,复盘教研过程中的场景,分析过程中哪里需要加强策略,哪些提问更加适宜,哪些地方对教师发言中信息点的捕捉不够等等。而正是由于在教研过程中的“文字留痕”,让我们能够有更全面、更真实、更详细的过程性资料留存。

    例如,在“以绘本《蹦》为载体,探索基于儿童视角的游戏活动开展”系列研修的第四次教研复盘中,发现了教研中采用的动画片《小猪佩奇》中羚羊夫人的视频引发的问题。

    武老师:(出示教研现场的文字截图)在教研最后看《小猪佩奇》的视频中,支持团队在备课的时候一看就能看到羚羊夫人的长板和短板。所以,我以为,在教研中经过大量的引导和思考,老师们也会轻松看到。但老师们并不“买账”,他们对于太空音乐的分歧似乎没有太多感受,这也是我在本次教研中的认知冲突。

    我分析了原因:第一,老师们第一次看,并不深入;第二,老师们更多看到的是羚羊夫人的优点,确实羚羊夫人在很多时候是非常尊重孩子们的;第三,老师们并没有感受到孩子们喜欢太空音乐,而没有得到进一步支持。这也说明在教研中,老师的判断会被一些因素左右。那么到底是哪些因素呢?我认为:在教研中,对于幼儿的观察,或者视频资料分析,还是缺乏深入思考和观察,会有一些“武断”。我觉得还是要不断增加各种实践资料,补足老师们的短板。

    汪园长:武老师这个发现也是我在昨天的教研中发现的,咱们认为顺理成章的事,可是却出现了问题。这说明了什么呢?

    陈老师:老师们的判断,还是会被表象“蒙蔽”。真正懂孩子,走进童心世界,要通过不断的实践与经验积累,以及教研的不断引领。

    汪园长:是的,首先我们要尊重老师们的认识发展速度,不要强求所有老师的认识都一致。其次,我们要找到有的老师没有发现问题的原因,支持他们。最后,接纳老师的不同,可以通过问题引领,慢慢引导老师思考。昨天是因为时间关系,我们欠缺了这一环节,可以在后面的教研中再次利用这个视频。

    陈老师:是的,作为组织者,也要走进“教师视角”,充分理解与尊重教师的经验与需求。

    武老师:特别同意陈老师的分析,我觉得,其实老师们也意识到了羚羊夫人的“自我”,但是缺乏对“儿童视角”的重视和有意识的表达。其次,在之前的教研中也能感受到老师们特别善于发现好的地方,所以,我们要用批判性思维去思考,鼓励、启发老师们大胆表达。

    汪园长:主持人能够接纳老师的行为差异,并且站在老师的角度思考问题,能给老师们做出示范,学着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我记得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理论到现实到底有多远?是行走在抽象和具体之间。主持人要保持平和心态,不要急于求成,给老师们一个成长的时间和空间。

    武老师:好的,我会放慢脚步,跟随教师一起学习,一起成长。

    (“线上文字教研”不仅便于业务干部回顾,也让业务干部在回顾的过程中更清晰地感受到教师的教研现状以及自己主持的现状,并以此反思、调整和改进。)

    此处无声胜有声,“线上文字教研”给新干部、新教师更多思考的空间。在思维转化文字的过程中促进了自我梳理与反思,也能更有时间对同伴的想法进行反复推敲;满足了不同性格教师的需求,尤其给予了不善口语表达,或者平时教研活动中不爱讲话的老师更多表达的空间;让会议记录更详细真实,也有助于后续对活动的进一步分析与完善。然而,作为线上研修的一种新模式,“线上文字教研”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不断摸索,我们也认识到要想充分发挥“线上文字教研”的价值,要注意以下幾点。

    第一,保持平和心态,把握“线上文字教研”的节奏。文字表达的节奏要慢于语言表达,因此在教研过程中,主持人要保持平和心态,给予老师们思考、文字输出的时间,不要着急和催促老师,“慢节奏”不代表着“低效率”。

    第二,关注每一行文字,给予教师回应。不同于线下教研,主持人可能由于老师同时发言听不到就忽略回应,“线上文字教研”中每一位老师在教研中发出的文字都是他的思考,也留痕在教研中。这就需要主持人及时关注并回复,努力做到“不忽略,全回应”。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文字教研的独特魅力。

    第三,因事而异,多种模式交互使用。教研的目的是提升教师专业成长,因此教研形式要更好地为实现教研目标服务。在线上教研时不要拘泥于某一种模式,可以因研究内容的特点而异,多种教研方式交互使用。例如,我们在文字教研中也会穿插“视频对话”“PPT分享”“定时直播”等辅助形式,让整个教研过程充满生机。

    电脑上一行行敲击出来的文字是老师们思想的力量,隔着屏幕无声的交流同样能够感受到学习的力量。疫情带给了我们挑战,也同样是机遇,愿我们能用更积极的心态,更智慧的思考,更平和的心境,转危为机。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9: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