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素质教育探析 |
范文 | 吴豪磊 摘 要 素质教育的管理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随着素质教育实践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其管理的认识必将越来越深刻,并终将揭示其规律、指导我们的实践。 关键词误区 体制改革 思考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 1素质教育认识上存在的误区 1.1只重能力培养轻视基础知识教育不等于素质教育 有人认为,我们过去搞的应试教育,只重知识灌输,轻视能力培养。学生死记硬背、生吞活剥,思维僵化,头脑禁锢,成了中看不中用的花瓶子”、书呆子”,偏离了培养目标,促进了学生的畸型发展,出现了种种弊端,造成了严重后果。于是,人们的思维从一个极端滑向另一个极端。他们认为现在搞素质教育就是要重视能力的培养,至于基础知识的传授可不必讲究。有的甚至歪曲事实真相,大做高分低能”的文章,视能力和智力的关系是水火关系,把两者绝对地对立起来。 1.2弱化或取消考试不等于素质教育 有人把学校追求升学率笼统地指责为片面追求升学率,而把造成片面追求升学率”归罪于考试这根指挥棒。于是我国的教育界人士和社会各界纷纷抨击考识,批评升学考试导致片面追求升学,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进而把教育定性为应试教育”。认为我国的教育围绕考试转,分数成了衡量学校工作成败的唯一标准,考试似乎就成了由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的巨大障碍,成了素质教育的绊脚石和拦路虎。 1.3加强音、体、美、劳教育不等于素质教育 有的学校把培养学生某方面的特长当作素质教育,进而把素质教育演化为特长教育。这些本可以学得轻松一点的课程也成了学生的负担、包袱,使本来已经很重的学习负担越来越重;使一部分原已厌学的学生更加厌学、怕学、甚至逃学。素质教育的本意之一是为了使学生从过重的学业负担中解放出来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和谐的发展。那种认为素质教育就是搞活动课搞音、体、美、劳技课,并用考试的方法予以强化,放弃对其他课程的改革则走向了极端。 2深化素质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教育进程 (1)转变思想观念,更新教学方法。一是在衡量入才质量上由过去依据掌握知识的多少来衡量转向不仅衡量其掌握知识的多少,而且注重从能力和素质的角度来衡量,树立多元人才观。二是将教学的重心从教师着重“教”转向学生着重“学”,教师不能仅仅沉溺于扶着或带着学生走,更要让学生自己走,引导学生实现由被动听课到主动求知,由“学会知识“到“会学知识”的转变,理顺“教”与“学”的关系。三是因材施教,从单一规格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为“合格+特长”的培养模式,从过窄的专业教育向综合素质教育的转变。 (2)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课程结构的改革。一是要改变过去强调基础知识系统性和完整性的传统做法,通过按类教学,拓宽知识的覆盖面,加强实践训练,大力传授反映当代世界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新知识新成果。二是进一步调整和完善课程结构,改变以前过于窄、专、深的课程体系在保证基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增加综合素质教育、创新能力培养、创新精神训练等方面所必须的课程,拓宽专业培养口径改变以往每门课程自成体系的传统观念,整体优化课程结构,加强学科间的逻辑和结构上的联系。 (3)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高素质的学生靠高素质的教师去培养,教师是实施素质教的主力。教师的素质包括:政治思想素质、业务能力素质、文化科学知识素质。教师要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和高尚的情操,要有高深的学科造诣,高尚的人文精神,要能把自己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理解的知识,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新,在所任学科上知识要专,要深,在其它知识面上要广,要博。这样,高深的学术功底是根本人文修养是灵魂,再加上科学的教学于段、方法授课就会富有人文精神。 3素质教育管理方面的几点思考 3.1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 (1)导向机制,即引导教育主体行为实施方向的体制、机构、方法、规章及其实施的总和。要实施素质教育,我们首先要按照教育目标、时代的要求和学生成长发展的规律制订出切实可行的素质目标体系。这个目标体系应该包括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态度等内容,应具有可操作性。 (2)评价机制,即对教育效果和行为进行测量、评估的机构、规章、方法及其实施的总和。评价机制是导向机制的基础是激励机制、制约机制的依据,也是协调机制的工具,素质教育的评价机制至少包括学生综合素质评估机制、教师综合素质评估机制、学校综合素质评估机制和地方综合办学水平评估机制等。 (3)协调机制,即保证教育活动有序、平稳、协调地进行的有关机构设置和制度的总和。素质教育是一种“立体型教育,是一个开放系统,要求教育内部必须加强纵向和橫向沟通。协调机制包括运行前协调运行中协调和运行后协调。运行前协调关键是对进行未质教育的各部门间的人、财、物、事和时进行合理的配置,使各部门之间减少矛盾。 (4)制约机制,即约束教育主体和个人实现教育目的的体制、机构、规章制度、实施方法和具体实施的总和。制约机制是其他几种机制发挥作用的保障。之所以要设立制约机制,就是要对运行目标的实现及提高质量现实的障碍,进行有效的制约。制约的对象主要是素质教育的实施主体,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各级政府、各级学校和各类办学团体,其次才是个人。 3.2素质教育的管理体制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当中,摸索出了政府办学,企业办学,企业和学校、学校和学校之间合作办学,民办公助、私立学校,承办学校,中外合作办学等多元化、多层面的立体办学体制。这就能为我回教育事业调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一定程度上缓解“以最少的钱,办最大的教育“的矛盾,从而有力地保证了质教育的实施。 学校里形成全员与管理的局面,探索出适合本校的质教育的教师管理和教学管理模式,在此基础上,各校应探索出适当的具体的管理体制,这样有利于推进未质教育的发展。 3.3实施素质教育的管理方式和手段 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做到简政放权,转变职能,从过去垂直的直接式的领导,转到主要依靠政策、方针、经济和信息等手段进行宏观的、间接的领导:从过去主要是监督和检查的职能转到主要是服务职能方面来。这样使被动管理变成主动管理,使管理的客体变成管理主体。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