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融合数学核心素养,提升初中数学学与教方式的
范文

    康芳芳

    摘 要:数学核心素养是对初中学生的一项基本考核,对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和数学知识运用都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所以,初中数学教师要结合数学核心素养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把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作为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促进初中生数学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数学;核心素养;教学形式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20)04B-0070-0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与发展,广大教师在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也越来越关心和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这与当前的教育教学要求有关,也与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相呼应。数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对学生的成长有重要的作用。数学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采取多样的教学形式,不仅要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还要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教育价值

    (一)是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关键

    数学核心素养是基于计算、测量等数学思维的重要数学态度,学生通过学习和接触此类的计算形式,不仅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还对学生的生活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元角度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观

    数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对于培养初中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学习数学,学生可以进行逻辑推理、直观想象,并且在一系列的活动中认识到生活中的数学,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树立一定的数学意识,纠正数学观念。

    (三)有助于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

    数学核心素养渗透在教育领域,可以引领学生主动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规律,对学生的数学知识运用与提升,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另外,在核心素养的引导下,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设计时,会以核心素养为目标,更加利于提升学生数学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数学核心素养下的学与教策略

    (一)坚持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在新的教學目标的影响下,师生之间的教学地位已经发生了扭转,教师不再是课堂中的主导者,学生也不再是课堂中的被动听课者,这种转变对师生的成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思维,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自主讨论和探究中梳理自己的知识脉络。

    例如,在学习“直线、射线、线段”时,笔者为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直线、射线、线段,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生活中常见的其他的直线、射线、线段,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纷纷加入到讨论的行列中。在讨论中,学生逐渐有了答案。有的学生想到了生活中发出的的射线有激光笔、阳光、灯等;有的学生例举了生活中的线段,比如钟表内的分针、时针、秒针,板凳、桌子的沿线等,学生想到生活中直线的例子就更多了,有数轴、无限延伸的电线、无限延长的公路等。通过讨论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呈现出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被激活了,每个人还能积极发挥课堂主人翁的作用,主动参与到探索与讨论中,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文化意识。

    (二)创设数学之情境,激发学生数学兴趣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战场,而有些数学知识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一定的差距,教师可以借助生活中的资源,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实际教学中,笔者习惯采用多媒体的形式丰富课堂内容,因为通过多媒体的形式,不仅可以对学生产生一定的视觉冲击,还会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对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例如,“中心对称”是初中数学中重要的学习内容,通过学习这一知识,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还能提升学生的空间形象能力。但在实际学习中,有些学生对对称的概念理解不是很透,笔者采用了多媒体的形式展示△ABC和其中心对称图形△AB'C'。笔者使用多媒体动画功能,将△ABC围绕点B旋转180°,学生发现“△ABC和△A'B'C'完全重合”,这时笔者将画面停住,然后问学生:“这样通过旋转而实现完全重合的三角形属于什么三角形?”学生很快说出是全等三角形,并最终理解了中心对称的含义。

    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通过创设多媒体的相关课程,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满足了学生的探究心理,加深了学生对中心对称知识的理解。

    (三)强化学生之训练,提升学生数学思维

    数学知识对生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但数学知识的掌握和顺利运用离不开平时的积累和训练,所以,在数学课堂中,笔者经常出示与课堂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多练。在练习中学生的数学运算方式更灵活了,有效提升了他们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并最终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统计调查”时,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整合与认知,笔者在课堂的中间环节为学生组织了以下练习题进行训练:小华学习小组为了解本地区大约有多少成年人吸烟,随机调查了100个成年人,其中有15个成年人吸烟。对于这个数据收集与处理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调查的方式是普查;B.本地区只有85个成年人不吸烟;C.本地区有15个吸烟的成年人;D.本地区约有15%的成年人吸烟。通过实际练习,学生明白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位置,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还提升了对统计调查的深刻认知。

    通过创设课堂习题,不仅疏通了学生的结题思路,还检测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学生全面掌握相关的知识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四)实践与应用并存,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数学与生活具有很强的联系性,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时,教师要增强学生的实践锻炼,让学生在实践锻炼中加深对生活的了解,提升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感受能力。当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他们会更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并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最终提高其数学应用能力。

    例如,“一次函数”是很多初中生感到头疼的学习内容,他们普遍认为这样的学习内容比较枯燥、抽象,并且觉得这样的知识对生活的帮助不大,所以,在课堂授课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不能将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于课堂上。于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际课堂中,笔者通过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加深学生对“一次函数”的理解和认知。例如,鼓励学生统计当地人口的总数,并让学生估算人口每年递增的增长率,经过多少年才会达到一定的数目等。当然学生估算的数目不准确,笔者也不会给予学生指责,而是让学生在课下查找相关的资料验证自己的估算是不是准确。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立马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出来,因为每个学生都想施展自己的能力,每个学生都想证明自己的估算是最合理的。当学生估算出一定的人口之后,笔者让学生根据他们原先的预测进行演算,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对“一次函数”的理解和体验。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将数学与生活相连接,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还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感受力和应用能力。

    总而言之,基于数学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数学教学,需要教师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将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综合能力放在教育的重要地位。综合而言,教师要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注重学生的实践、探索和自我感知能力的提升,学生只有在一定领域内获得了一定的成就感,他们才能以更大的兴趣和积极性投入到下一步的研究和学习中,从而提升他们的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继猛.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J].好家长,2018,(8).

    [2]孔祥辉.科学培养初中生数学核心素养模式探究[J].科学咨询,2018,(7).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7 11:3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