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关于利用模型制作探讨建筑实作新型运营模式
范文

    郑欣怡 巫锐锋 李兆祥 姚锴淞 梁斯亮 翁广华 阮思瑶

    摘 要 我校建筑系的“建筑实作”实训课程主要是配合专业课程的实际建造操作环节,提供学生对于建造过程实际参与的体验,加深学生对设计及构造的理解。每年成果无法进行二次利用,经风吹日晒后被遗弃,最终倒塌或拆除。本项目将成果注入活力,“变废为宝”。

    关键词 色彩 材质 光线 内部空间 展品

    0引言

    项目组以到场参观感受建筑实作的同学为例,发放调查问卷并归纳总结了四大方面的体悟,希冀给读者带来些许启迪。

    1色彩与材质的感知

    从感知角度探讨建筑空间与人本质的关系,可以从色彩出发,色彩是建筑元素中最具有感性的特征之一。

    色彩与人的情感直接相关,它对人的精神和身体都有着潜在影响,无论在衣食住行各方面都能给我们正面或者负面的影响。而人生活在拥有不同色彩和材质的建筑中,情感自然会被建筑影响。

    根据不完全调查显示,36.8%的人群对于建筑的第一感受首先从观察外观开始,29.8%的人从了解室内的布局开始,只有22.8%的人是被建筑内部的展品先吸引的。人们对建筑的感受可以是通过判断它的色彩和材质决定的,色彩与材质无法独立存在,他们总是相依出现。具有温度感、轻重感、距离感、尺度感的建筑色彩能带给人们不同的空间感受,如绿色稳重舒适;蓝色遐想严肃;黑色给人复杂高贵、戏剧正式、强有力的感觉;白色能反射光线,具有洁净膨胀感;红色刺激,给人以燃烧热情感;橙色产生活力,诱发食欲,也是暖色系中的代表色彩,餐厅的灯光一般都使用暖橙色。

    色彩在不同材料中呈现给体验者的知觉受到材料本身的质感影响,色彩与质感的存在相互影响效果。倘若要使得材质在空间中富有表现力,那么需要强调材质在空间中的视觉感知度。不同材料会对人的心理感受产生不一样的影响,各材料有着不一样的特性。

    2实作光线的感知

    光与建筑的对话无处不在,没有光就没有空间。西扎认为“光给予万物以自主,描述万物之间的联系。”光同时有象征意义,如罗马万神庙穹顶的巨大采光圆眼,巴黎圣母院的玫瑰窗,圣索菲亚大教堂穹顶下的一圈窗户……

    光也能强化空间视觉焦点,满足人观看建筑的需要,同时也参与刺激人的感官,塑造空间氛围;带来不同尺度和质感上的变化,从而塑造空间的层次。狭小洞口的光线格外刺眼,较大洞口的光线比较柔和;投影较小、形状较简单的物体往往给人的感觉要比实际尺寸小。本实作中对光的利用除了这三个基本方面,还穿插了色彩的结合、与材料对光的相性。

    白天的实作光线对内为主,三原色的布与亚克力所透出的光营造绚烂的室内效果,弱化空间的狭小之感,数据显示仅两成游览者对空间表示有逼仄的感受;超四成的游览者表示展品中的模型吸引人,这其中是否有这种光线的加持效果,还是大有可能的。

    夜晚的实作以对外为主,凭太阳能板的电能供给灯带灯光成为一个自发光的象征性物体。一个纯粹的三原色的模数方块,给人以平静的感受。

    3实作内部空间的自然感知

    布鲁诺认为,在建筑中相比于建筑形态,主体与世界的性才是最重要的,这种关联性既是构建与构建间的的相互关系,也是建筑、人、自然间的相互关系。在建筑中,自然在空间与人身体的对话具有全面感,自然元素具有调动起人们全部的感官体验的能力。

    风是空气流动的气象学现象,是无形的自然元素。实作位于山坡的最高处,其四面可以完整地接收到四周道路和绿地带来的自然风。水作为一种牛顿液体,缓缓流淌的水带给人宁静之感。考虑美观与防水的前提下,实作坡屋顶可遮挡雨水,雨后的夜晚,留在屋顶的雨滴在实作的夜光反照下显得格外艳丽。

    内部空间序列组织是统筹与协调流线的关键性一步,由于空间位置较小,故以一展臺四面墙布置,可直接观展。有半数受访者觉得空间是适合的,另三分一则认为宽敞舒适,大部分体验者自然情绪稳定舒畅。

    4展品与空间的契合

    在整理归纳的调查反馈表中,根据统计,我们发现在问题“您觉得哪类展品最吸引你的眼球”中,将近半数受访者选择了“模型”选项,其他受访者选择了“墙上作品”与“其他”。

    鲁道夫·阿恩海姆曾解释过,在空间要素与空间组织形式的共同作用下,体验者可以感受到一种似懂非懂的“倾张性的力”的存在。普通观赏者感受建筑的途径无非就是自身运动、自身静止去感受空间运动。受访者通过爬越小山坡来到坡顶休息平台上的建筑实作作品前,由于自身运动对建筑实作产生了建筑实作这一“大展品”的不同视角魅力。尤哈拉·帕里斯玛曾将触觉称之为“肌肤之目”、“感官之母”,在压力感、热感、冷感、痛感与肌肉运动感之中,观者可以亲切好奇的触摸展品,感受着这一份触觉带来的惊奇。展品的布置与空间的契合,在乎于观者每一次转身或是转头,都可以看到下一件展品。仿佛下一件展品已经俯首帖耳的静静等待着观者的目光,让观者从容之中生出一股自然拥护之感。

    5结语

    本项目组人力能做到的事情总是有限的,但本项目放眼全国建筑系高校建筑实作的新型运营模式的探索是先行的,不仅可以不断更新同学们的空间体验感,并在这种运营模式下带动校园“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发展,而且丰富了学生老师的校园生活,无形之中推动学校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建设。让我们一起探索创新建筑系建筑实作课程吧!

    参考文献

    [1] 缪思齐.感知建筑——基于感知的建筑空间体验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7.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