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综合思维培养目标下的高中地理问题设计 |
范文 | 王宏艳 摘要:本文基于高中地理相关教学理论,从地理核心素养之一的综合思维切入,对课堂中的问题设计思路和依据做简要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高中地理;综合思维;问题设计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49-074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学科核心素养成为了各学科的教学指导方向和根本目标,而综合思维作为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如何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落实该目标也有必要进行深入的探索。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研究表明,在适当的问题情境中思考有助于个体的思维发展,而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便正是利用问题这一要素来对相关内容进行整合的一种教学方法。而在课堂教学问题设计中最重要的关键就是创设问题情境,情境教学也早已是当前广大教师普遍认同的一种教学模式,即通过呈现完整的问题来建构出相应的教学情境。但往往教学重点情境多作为一种导入的手段存在,缺少其本质上的创设价值,并没有在确保学生学习兴趣得到调动的前提下,就进行了生硬的情境导入,要知道兴趣是最大的学习动力源,只有让学生对地理产生兴趣,才能够提高其课堂参与度,也因此使得教学问题设计变得有意义,不会只流于形式,学生也不会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去应付了事。对此,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生活中有趣且学生又熟悉的情境来设计有助于推动课堂前进的问题。 例如,在“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的热力环流一课导入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情境:“炎热的夏季,避暑可以说是大家都会做的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去过海边,海边的风在白天和晚上会表现出不同的风向,大家试着想一想海边白天和晚上的风向差别是什么?”还可以创设另一个情境:“同学们家里的空调都是挂在墙上的,而暖气却要置于地面上,这是为什么?”两个情境均从生活实际入手,有效调动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对于培养和激发其地理探究兴趣,掌握知识和形成综合思维有着积极意义。 二、设计链条,引发深思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要很好地将知识进行链接,在形成一个问题系统的基础上再结合教学情境来引导学生逐步拆分和细化,从而呈现出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的特点,在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过程中收获一个又一个知识和技能。对此,教师则需要从问题情境出发,结合教学目标确定主线问题,然后再根据本课的所有知识点来对其进行分解,同时要确保分解后的个问题之间有着内在的关联和层级,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和集思广益之中感受到问题的层次性和综合性,从而在理解和把握问题本质的同时,使综合思维得到提高。 例如,在“荒漠化防治”相关教学中,首先要确定的主线问题就是土地荒漠化的成因,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当下流行的“蚂蚁森林”进行导入,通过常用的app软件来让学生思考“蚂蚁森林中显示的真树种植都种在了什么地方?”“这些地方有怎樣位置特殊性?”“这些地区的气候特征如何?”随后教师播放一段短视频,内容为我国西北地区早期植被茂密到如今逐渐荒漠化的变化,由此再引发学生的思考:“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土地荒漠化,我们应该怎么做?”通过学生熟悉的实际情境来引入问题链,将相关的地理要素及知识点均包含其中,再从不同时空、区域等方面来引导学生展开探究分析,极大提高其综合思维能力。 区域地理课程内容中涵盖的知识点十分繁杂,且大多都需要熟记,对此教师也可以选择设计问题链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框架,从而由理解过渡到自然记忆,减轻学习负担。例如,在“东南亚”相关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东南亚地区是中国人出境旅游选择地较多的一个”设计为主问题,引导学生从东南亚自然与人文特征等方面展开对其中原因的探索。首先,从距离和价格方面可以得出相比于欧洲游,东南亚地理位置更近,而且其国家多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价格相对实惠。其次,东南亚热带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这也是因为其气候、地形、河流等资源所形成的天然优势。最后,在文化方面,东南亚地区的宗教与农业也有着独特的风情。 三、注重过程,探求方法 针对问题展开分析讨论是培养学生地理综合思维的一个有效途径。新课程标准中也对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提出了对传统三维目标的整合要求,其中在过程与方法维度上就给出了“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学习和探究过程、见解与成果”。可见,表达与交流对于反映和提高学生的思维方式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对此,教师也应当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做好引导,发挥小组合作的价值,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表述,优化自己的观点,弥补自己的缺点。 仍以“土地荒漠化防治”相关内容为例,该部分综合性较强的特点使得学生需要综合自然与人文要素进行思考,如土壤、水温、气候、地形、人口、农业、工业、交通等等。教师在学生的分析思考过程中则要适当指点,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各个面、各个点的分析中不断发现和生成新的问题,在思考和解决新的问题中实现综合思维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对于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要求越来越高,本文也期望能够为广大一线教师带去一定的参考,希望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综合思维培养能够更具针对性,培养学生多用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法来建构知识体系,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 参考文献 [1]王琳.高中地理教学中综合思维能力培养研究[J].高考,2018(29):160. [2]李春军.基于综合思维的高中地理“问题研究”深度教学——以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问题研究”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19):48-50. [3]李帅,侯刘起.高中地理逻辑思维问题的成因与教学策略[J].地理教学,2018(17):42-43+4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