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谈小学高年级音乐欣赏兴趣的培养
范文

    谢芳

    摘要: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老师经常会询问学生:“这首歌听起来感觉怎么样?”而学生则会用“好听”或者“不好听”来回答老师的问题,对听的音乐进行评价。像这样对音乐进行简单的评价,不能不说学生具有音乐欣赏的基础。随着新课程的改革,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的“美”就是审美、欣赏的能力,这恰好是很多小学生所欠缺的。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浅谈小学高年级音乐欣赏兴趣的培养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音乐欣赏;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1)-04-136

    引言

    课程改革的深化对小学音乐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音乐教学除了要对相关知识进行传授以外,还要加强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如音乐欣赏能力,其作为音乐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很多教师在对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往往并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这不仅对音乐教学的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也阻碍了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化。因此,教师还要对提升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当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趣味性不强

    由于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基础还比较薄弱,音乐感知力不是很轻,音乐情感也正处于培养的初始阶段,所以小学音乐课程的学习容易受到个人学习兴趣的左右。但是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对学生的兴趣培养,过于单一的教学途径很难增强音乐欣赏课的吸引力,无法有效集中学生音乐欣赏的注意力,对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是大为不利。

    (二)缺乏对学生音乐欣赏过程的引导

    在小学音乐课堂上,要想让小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作品的艺术特点,仅仅依靠教师的灌输性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感悟是远远不够的,这是因为小学生的认知能力相对有限,很难从表面感悟音乐作品中的艺术元素和情感元素,这时音乐教师的教学引导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很多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引导,相对统一的教学方式很难让所有学生都有效融入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过程,学生学习“两极分化”的情况也就比较明显。

    二、小学高年级音乐欣赏兴趣培养策略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学校重视音乐课程

    为了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营造浓烈的音乐氛围,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习过程中,也应该重视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首先应该增加音乐的课时,至少保证小学生每周有三次接触音乐的课程。其次是购买相应的音乐教学设备,如钢琴、口风琴、古筝等,在这些乐器的应用中,培养小学生的音乐细胞。

    (二)对相关教学体系加以完善

    第一,想要对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首先,教师本身就应该具备较高的音乐素养。教师应该从多方面入手,不断提升自身的音乐修养,以此来保证音乐分析的全面性与透彻性。第二,可以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一些与作品相关的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并在课堂教学中呈现在学生眼前,帮助学生对音乐的内涵进行理解。这样不仅能够提高音乐欣赏教学资源的丰富性,还能为相关教学体系的完善以及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通过教学语言激发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在小学阶段,大部分学生都很喜欢音乐、美术等素质教育课程,但是音乐课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唱歌以及掌握一些基础的音乐知识,一些教师相对忽略了对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情感能力的培养,时间一长,音乐课堂就很容易出现学生参与度和学习兴趣下降、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基于这一点,音乐教师在课前要明确教学目标,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在上课时,教师要用语言等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集中注意力。

    (四)提高教学评价的科学性

    第一,教师应该对教学评价标准进行科学的编制,评价指标应该涵盖音乐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音乐内涵的理解能力等,要通过定量以及定性分析的方法,提高教学评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并帮助学生明确掌握音乐鉴赏的相关需求,推动音乐欣赏教学体系的改进和完善;第二,教师要对课堂教学结果加强评价,不断提升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第三,教师要开拓自身的评价思路,提高教学评价的开放性,要避免应用单一固化的评价标准来局限学生,要通过自由、多元的评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其思维的发散性,从而为其音乐欣赏能力的提升提供支持。

    (五)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音乐实践能力是音乐教育重要的核心素養要求,也是音乐教学的难点和重点,音乐实践是学生对音乐进行再加工的一个过程,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法表现音乐,体现出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在音乐课上,在带领学生通过听、看的方式欣赏音乐后,还要让学生通过表演、演唱等方式来实践音乐,更好地理解音乐中所蕴藏的情感和精神。在表现音乐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的演唱姿势、呼吸方法、节奏、音准,让学生掌握这些基本的音乐技能后,再让学生结合歌曲情感再次演唱歌曲,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

    (六)引导学生加强对音乐艺术特性的体验和感悟

    一方面,音乐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来制定教学方案,其教学内容和欣赏难度不要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对学生的音乐欣赏过程要进行有效的监控,确保整个学习过程的高效;另一方面,音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感悟,在音乐欣赏过程中积极融入自己的情感,生产良好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情怀,这样可以更好的增强学生的音乐课堂主体地位,在音乐的情感世界中收获丰富的音乐欣赏体验,并实现音乐鉴赏能力的不断提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需要学校和教师共同努力。必须在深入分析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和学习需求,加强对音乐欣赏课传统教学模式的变革与创新,更加强调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与表现。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音乐欣赏能力。

    参考文献

    [1]魏黎.重视音乐欣赏提升审美素养——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9(12):54.

    [2]刘丽群.小学音乐欣赏课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探讨[J].黄河之声,2019(21):109.

    [3]陈小娃.浅谈小学高年级音乐欣赏兴趣的培养[J].北方音乐,2017,37(22):153.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0:5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