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小针刀治疗肩周炎的临床观察
范文

    李水清

    

    【摘 要】 目的:分析评价小针刀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将我院与2016年3月—2017年7月收治的120例肩周炎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治疗组60例采取小针刀治疗,对照组60例采取针刺方法治疗,进一步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两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小针刀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因此具备推广及使用的价值。

    【关键词】 肩周炎;小针刀;治疗效果

    肩周炎,又称“冻结肩、漏肩风”,因多发年龄在50岁左右,又称“五十肩”。肩周炎是针灸、康复及理疗科室的临床常见病种,占针灸科10%-15%的病例数,发病率高,临床又具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具有肯定的疗效[1]。笔者自2016年3月—2017年7月采用小针刀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患者60例,并与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60例进行对比,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120例来自医院康复理疗科且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诊断标准的肩关节周围炎患者,其中男性76例,女性44例;年龄最小者42岁,年龄最大者72岁;单侧发病的96例,双侧发病的24例;病程最短者5个月,最长者36个月。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成两组,每组60例。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患者单侧或者双侧肩部疼痛,呈持续性痛,夜间尤甚,甚则不能睡眠,肩部旋转活动受限,严重者不能上举、外展及后伸;(2)肩关节前方、喙突、肩峰下、肩关节后方、三角肌附着处及肱二头肌长头腱区等处有压痛点;(3)病情日久,可导致患侧肢体肌肉萎缩现象;(4)肩关节X线检查阴性,病久者可见骨质疏松或结节钙化。

    1.3 排除标准

    (1)不符合以上诊断标准的患者;(2)不遵从医嘱治疗的患者;(3)有其他病史者(如糖尿病、高血压或者合并严重心肝肾脏器功能损害者等)。

    1.4 治疗方法

    1.4.1 治疗组

    采用小针刀治疗:(1)定点:依病变不同可定点于喙突、肩峰下滑囊、三角肌滑囊、肩峰下、冈上肌、冈下肌、胸大肌止点、肱二头肌长头腱区等肩部压痛点。(2)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暴露患侧肩部,术者带无菌手套,铺无菌巾,然后找出痛点,每次2~4个点,且用记号笔标记,用碘伏和75%酒精常规消毒后,每个治疗点用1ml稀释后的盐酸利多卡因进行局麻,用汉章牌4号小针刀,在阿是穴上进针刀,按照小针刀四步规程,针刀需与皮肤表面垂直,针刀刺入达病灶时,做纵行疏通和横行剥离3~5刀,待针下有松动感时再出针,按压针刀口至不再出血,术后刀口可用创可贴覆盖2d,并使用非甾体类药物、活血化瘀类药物及抗生素3d,术后嘱患者加强肩关节功能锻炼。1周治疗1次,连续治疗4次,4次为1个疗程。

    1.4.2 对照组

    采用针刺治疗:(1)取穴:肩髃、肩贞、肩髎、臂臑、天宗、曲池、外关等。(2)操作:常规消毒后,用华佗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规格0.25mm×40mm)刺入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法,配合TDP红外线治疗仪(仙鹤牌)照射患处,留针30min,每日1次,同时嘱患者加强肩关节功能锻炼,连续治疗2周,2周为1个疗程。

    1.5 疗效标准

    根据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5年2月第15卷第2期1.5疗效评定标准,治愈:肩部疼痛彻底消失,肩关节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正常;好转:肩部疼痛减轻,活动功能得到有效的改善,能从事一些简单的活动;无效:症状与治疗前无改善,甚则疼痛加重;总有效率为前两项有效率之和。

    1.6 统计学分析

    本次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处理数据,计数数据采取百分率(%)表示,采取χ2检验;P<0.05,表示两组数据有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两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計学意义(P<0.05),见表1。此外,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肩关节周围炎属中医“肩痹”的范畴,中医学认为其发病病因多与感受风寒湿邪有关,风寒湿邪乘虚侵入肩部,导致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发为痹症[3-4]。

    小针刀疗法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的一种特殊疗法,其治疗机理就是用针刀切开局部张力增高的筋膜、肌膜、肌腱或韧带,使内部压力得以释放,降低组织静水压,使毛细血管开放,新鲜血液流入,淤积的代谢产物、致痛性介质被循环带走,建立起正常组织代谢环境,使病变消除,起到疏通气血及缓解肌肉痉挛的作用[3]。因此,采用小针刀能够松解肩周病变的肌肉,有效地改善肌肉紧张痉挛,松解肌肉和韧带的粘连,可以明显改善肌肉组织的水肿粘连,疏通阻滞,改善肌肉的营养代谢及微循环,从而恢复病变部位肌肉的动态平衡。

    由此可见,小针刀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不仅对机体的创伤小、疗程短,且疗效佳、起效快、副作用少、易被患者接受,是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首选治疗手段,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田鹏,朱朝霞,张黄鑫,詹建庭,范宏元.针刀联合肩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冻结期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9,31(08):1561-1563.

    [2] 项小林,王伟刚.小针刀治疗60例肩周炎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24):105-108.

    [3] 王苗.对肩周炎患者采用针刀联合针刺疗法进行治疗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16):46-47.

    [4] 王苗.对肩周炎患者采用针刀联合针刺疗法进行治疗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16):46-47.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4:5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