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探赜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德育的渗透 |
范文 | 张素娟 摘要: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以及其内在个人品质的培养越来越受教师的重视,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更新教师教学理念、完善其班级管理制度,在日常教学管理活动中有效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适应了新时期课改提出的新要求,同时也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其综合素质都具有重要作用。在小学班级中,班主任承担着组织者以及管理者的重要角色,所以,小学班主任开展班级德育工作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对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教育工作展开分析,并且提出相关策略,希望可以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小学; 班主任; 德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1)-04-245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小学生具备的道德水平也备受社会关注,学校教育中也更注重对学生品德的培养。品德教育作为学校的基础工作,其对学生身心的良好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且班主任在学校开展的德育工作中也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小学生的品德养成作为素质教育开展的重要部分,其不仅有利于小学生的良好发展,而且对贡献社会也有着重要意义。因此,班主任需根据小学生的自身特点与需求,对小学生具备的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进行培养,并促进小学生实现良好发展。本文主要对小学班主任的教育教学中小学生的品德养成路径进行探讨,以促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 一、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 要实施德育,小学班主任需要摆正自己的姿态,建立与学生的平等关系,才能为学生提供平等和谐的生活学习氛围,减轻学生的压力,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以实现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并且要想真正实现换位思考,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关注他们的问题,所以班主任需要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内心和需求,认真聆听学生的意见,还要尊重他们的观点,在德育工作中因材施教。班主任要实现观念的转变,从关注成绩转变为对学生心理、道德、思维等方面的关注,并且根据学生成长的需求来构建班级管理形式,以提升德育工作的效率。其次,要采用多种方式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通过构建丰富多彩的班级管理活动促进学生的积极性。比如我班学生小成(化名)长期以来学习一直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经过观察,我发现她很少与同学交流,课堂上也基本不发言,性格比较孤僻。我就对她实施一对一的交流谈话,根据小成的实际行为,以朋友的身份与她进行沟通,并且采用心理教育和情感教育的方式来打开她的心扉。了解到她的困难和顾虑后,在平时管理教育中,我也经常与其一起探讨生活、学习以及价值观等各方面的问题,逐渐使其更加开朗,也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当然,在沟通的过程中,教师要掌握方式,提高沟通的艺术性,逐渐打开学生的心灵,实现更加深入地交流,才能更好地了解小学生的所思所想,有效实现换位思考。同时班主任需要关注学生的内心,尊重他们的差异,平等关爱地去了解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以构建亦师亦友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实施德育工作。 二、增强德育工作的时代特征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德育工作的内容处于逐渐变化阶段。小学班主任对于现阶段的小学德育工作,应该增强德育工作的时代特征,并且将它灵活运用到现实的教育管理之中。首先,小学班主任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时,需要从国家政策入手,根据时代相关特征,对德育教育工作理念加以创新,让其能够拥有特别的时代特征。除此之外,小学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时,应该有针对性地开展,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并且在交流过程中了解学生的相关思想,为以后开展德育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与此同时,德育工作的灵活性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主要包含两方面,第一方面为德育工作的内容,另一方面为德育工作开展的方式,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时应该从不同角度进行考虑,这样能够确保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以学生为本,合理制定班级管理制度 随着新课标的提出,学生在教学管理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突出,而且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合理制定的班级教学管理制度才能确保整个班级管理活动的高效实施。因此,小学班主任可以在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和学生在学校的日常行为准则之前,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可以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让学生对本班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进行讨论,积极发言,提出建议。然后教师要将学生的意见收集到一起,并对其进行归纳整理,将最后整理出来的内容作为最后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和行为准则的参考。 例如,在某一班级的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可以在学生入学后一周就本班班级管理制度和行为准则的制定开展一些主题班会活动。教师在活动中可以先将学生分成几个讨论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就上一周以及以前班上学生在学校的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行为表现与同桌之间相互讨论,提出一些自己认为能够有效规范班上学生在课堂上以及学校生活中具体行为的措施、建议。然后让每个小组将组内成员都认同的建议分享给其他小组的同学,就这些建议再次进行讨论并总结,最后班主任将最终的结果记录下来,便于为之后班级管理制度与行为准则的制定提供参考,确保日后班上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四、通过经典案例培养品德 经典案例通常包含榜样与反面案例两种。榜样案例通常指以优秀人物的优秀品德、模范行为、突出贡献等对小学的品德进行影响。榜样人物的选择可以是对国家具有重大贡献的人物,也可以是默默付出的人物。反面案例主要是通过严重的犯罪案例给予学生深刻印象,以此使小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到品德的重要性,并清楚明白违背道德逐渐会演变为违法犯罪,以此使学生深刻體会到缺乏品德最终会成为对社会没用的人。因此,班主任需要依据小学生自身的年龄特点与思想状况,对其日常行为进行循序渐进的规范,并帮助学生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困惑进行解决,从而通过真理的力量对小学生进行启迪、感染。 结语 小学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中有效渗透德育思想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实施的效率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小学班主任可以通过转变自身的教学管理理念,提高班级管理工作开展的实效性,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素霞. 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 好家长, 2018(3). [2]兴隆 石. 如何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J]. 教育研究, 2019, 2(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