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教学管理工作的新侧重点
范文

    邓志均 吴伟涛 祝春华

    [摘? ? ? ? ? ?要]? 毋庸置疑,高职院校作为我国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前沿阵地,肩负着为我国经济发展输送高质量人才的重要任务。在现代学徒制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更是迈向了新的发展阶段,但必须要具备强有力的教学管理工作作为根本保障,而有效把握其侧重点无疑是重中之重。基于此,在分析当代教学管理工作的基本内涵和现代学徒制为教学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基础上,从改变教学管理传统观念,实现学校与企业相融合;明确教学管理新目标,系统化完善工作任务;力求技术的更新换代,确保教学管理工作的高效性三方面入手,对其新侧重点加以明确。

    [关? ? 键? ?词]? 教学管理;现代学徒制;内涵与新要求;新侧重点

    [中图分类号]? G717? ?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6-0206-02

    现代学徒制已经成为我国广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道路上主要采用的模式之一,其目的是为创新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全面培养提供良好的平台。可是,教学管理工作无疑是一项最为重要的保障条件,如何才能在这一教育大背景下准确把握教学管理工作的侧重点就成为关键中的关键。文章以此为课题展开深入研究与探讨,希望广大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者能够从中受到一定的启发。

    一、当代教学管理工作的基本内涵

    (一)教学计划、组织、质量的控制

    从目前教育教学工作对教学管理工作所提出的具体要求来看,工作内容主要集中在教学计划、教学组织、教学质量控制三方面管理。其中,每项管理工作都有着明确的要求,但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确保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这也正是当代教学管理工作最为基本的内涵所在。

    (二)“教”与“学”工作的相互协调

    通过以上论述不难发现,当代教学管理工作实则为一项系统工程,其中包括教师对教学计划、教学组织、教学质量的控制,同时还包括学生如何按照教学计划、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开展有效的学习。因此,二者之间能够形成相互协调就成为当今教学管理工作的又一基本内涵。

    二、现代学徒制为教学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一)要体现学校与企业的双主体性

    现代学徒制作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进一步深化,更加强调学校与企业单位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协同,为创新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全面培养提供良好的平台。为此,在这一背景之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要与现代学徒制全面落实的初衷保持一致,在教学管理工作的“主体性”上,要确保学校与企业之间都能成为主体,最终实现各项教学管理工作之间的相互协同,这显然是现代学徒制为教学管理工作提出的第一个新要求。

    (二)管理工作运行过程的信息化

    现代学徒制强调教师与师傅的协同配合,针对学生理论基础、专业技能、职业素养提供全面的指导。在这期间,信息的沟通会极为频繁,由此才能确保教学计划、教学组织、教学质量的控制能够高度适合每位学生。这也意味着教学管理工作的运行过程必须要以全程信息化为根本,无论是在课程设置方面,还是在教学目标制订、教学组织形式构建与运行、教学评价工作中,都需要以网络信息的形式来开展,确保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水平不断提升。

    三、现代学徒制背景下教学管理工作的新侧重点

    (一)改变教学管理传统观念,实现学校与企业相融合

    从以往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观念来看,普遍以教学工作中的“管”为主体,主要依靠制度的执行来开展教学管理工作,这样的管理过程就必须以面对面的形式进行,被管理者的强制性、约束性、被动性非常明显。再从教学管理工作的主体角度来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通常体现在学校这一单一主体,一切以学校为中心,在教学组织、教学计划、教学质量控制方面都要以学校为主。但是我国高职院校当前普遍在走校企合作发展道路,抛开企业显然是不可行的,因此在现代学徒制背景之下,教学管理工作必须将改变传统觀念放在第一位,让企业真正参与进来,而且是全面参与并能够相互融合,方可助力现代学徒制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在此期间,主要工作应从两方面进行:第一,企业关于教学组织的参与。主要体现在组织一切教育教学工作方面,包括理论课程的设置、实训课程的安排、实践课程的规划等,由此让学校与企业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资源共享,为提高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必要的动力因素。第二,企业关于教学计划的参与。企业主要参与课程教学进度的安排与调整,其中包括理论课、实训课、实践课,由于企业工作人员是学生技术指导的主体,因此势必要将其作为教学计划制订、实施、调整的主要对象。另外,由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理论基础的支撑,所以企业工作人员必须与在校理论课教师就教学进度进行协调,并参与到理论课教学计划制订过程之中,由此确保学生在掌握扎实理论基础上完成实践应用。第三,企业关于教学质量控制的参与。在教学质量评价中,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必须作为重要的评价内容,在评价原则、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指标的构建中,都要听取企业相关工作人员的意见,由此方可确保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标准的高度吻合。

    (二)明确教学管理新目标,系统化完善工作任务

    面对现代学徒制所提出的新要求,高职院校在教学管理目标上必须保持清晰的视角,进而对教学管理工作任务不断做出系统化明确,方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其间,在教学管理新目标上,要以学生理论基础、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的全面培育来设定。就学生理论基础方面的教学管理目标而言,要以学生实际应用和实践创新为根本立足点,就学生理论知识结构体系的全面强化作为教学管理目标。就学生专业技能方面的教学管理目标而言,要以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主要目的,将专业技能的深化与发展作为教学管理目标的重要组成,同时还要将技术创新作为重要选择,由此为学生专业技能的创造性价值充分发挥出来保驾护航。就学生职业素养方面的教学管理目标而言,要以学生追求长远发展作为重要出发点,进而确立全面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意识这一教学管理目标。在教学观管理工作任务的系统化上,要强调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以及企业参与教学管理的基本任务。围绕以上教学管理目标,学校应针对理论部分和专业实训部分明确课程设置、教学组织、教学评价三项教学管理工作任务。企业则应该立足学校在专业实训部分的教学管理目标,设定实训标准、实训流程、实训质量评价三项教学管理任务,并与学校之间保持相互协调。在职业素养培育教学管理目标中,企业要作为主体,针对人才培养标准、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等多个方面明确相关工作任务,进而确保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全流程能够与社会用人标准高度符合。

    (三)力求技术的更新换代,确保教学管理工作的高效性

    众所周知,我国已经进入互联网全覆盖的时代,互联网技术的日新月异正在满足人们更高的工作、学习、生活需要,而在现代学徒制背景之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也势必将技术更新换代作为重要突破口,谋求教学管理工作的高效性。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网络技术要紧跟时代发展大趋势。从当前社会发展大环境来看,5G时代已经成为一个新的代名词,数据联通更快和信息传递更加及时已经成为基本表征,虽然在我国一些中小城市并没有实现5G网络全覆盖,但这也是未来时代发展的大趋势。所以,在现代学徒制背景之下,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要以此为目标,将网络技术的升级换代准备工作做充分,为其高效性提供强有力的前提条件。而针对我国已经建有5G基站的特大型和大型城市而言,高职院校要将其技术引入进来,力求教学管理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便捷性,进而提升其高效性。第二,管理模式要体现出人性化。结合当前我国各领域的办公模式来看,“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已经成为主要办公模式,其原因就是4G无线网络已经实现了全地域的无线互联,“互联网+”也成为当今时代最热门的代名词。为此,在现代学徒制背景之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模式也要迈向“互联网+管理”,确保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能够保持信息沟通上的便捷,能够及时对管理建议做出反馈,由此突出教学管理工作的人性化新特征,为其高效性提供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特别是在现代学徒制全面深化的大环境下,高職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行无疑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具体表现主要在于要将把握侧重点放在首位,由此方可确保高职院校充分满足现代学徒制所提出的新要求。为此,如何做到将上述三个侧重点不断加以完善,自然成为广大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者今后实践与科研的主要方向,进而为我国创新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全面培养提供强大的保障力。

    参考文献:

    [1]赵春宝,徐随春,陈和祥.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J].科技视界,2017(4).

    [2]李祥新,李岩.现代学徒制教学管理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672(20).

    [3]张倩.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教学管理实践与思考: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启示[J].机械职业教育,2016(6).

    编辑 司 楠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