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考语文阅读的变化及应对策略探索 |
范文 | 马萱 摘要:阅读是高考中语文科目重点考察的项目,阅读关乎着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写作能力等,近年来高考语文也对阅读考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阅读理解题目的考察量逐渐增加。对于高考阅读行形式的变化,语文教师要及时调整自己的阅读教学策略,从而使学生尽快适应高考语文阅读的新变化。 关键词:高考语文;阅读变化;阅读教学;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1)-04-348 引言 随着新课改对学生提出的更高的要求,高考语文阅读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无论是考试大纲表述的变化,还是阅读量的变化都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带领学生不断适应这样的变化。通过教师的不断探索,寻找到适当的阅读教学方式,并结合学生实际因材施教,致力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实现高效适应高考阅读的变化。 一、高考语文阅读的变化 (一)语文改革潮流的变化 从高中人教版教材中我们不难发现,语文阅读的占有量越来越大,语文教师的阅读任务相对也越来越繁重。这在高考语文阅读中有明显的体现,高考阅读的阅读量明显增加而且阅读内容的综合性越来越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更加立体[1]。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一方面是为了适应新课改对学生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以及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考察;另一方面则是依据语文“语言性”的特点,语文说到底是一门语言性学科,对阅读考察做出一定的调整也是为了加强学生对“语文”的实际应用,例如高考语文中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变化,就是最好的体现。 (二)语文考纲表述的变化 高考语文阅读的考纲也在不断做着调整,这对语文阅读的考察也有着明显的影响。例如在以往的文学类阅读中,阅读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探究能力和鉴赏能力,但是随着考纲的的变化,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加入到了考察项目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察也由原来的三种能力提升到了对学生四种能力的考察。同时对“文化素养”做出了新的解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科学”的加入更加能给体现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三)高考语文阅读量的变化 从直观上看来高考语文阅读题目的类型没有发生任何的变化,但是仔细观察我们就会发现,阅读题目的字数在不断增加。在五年前高考语文的整体卷面的字数约为七千字左右,时至今日语文卷面的字数增加到了一万左右。以文本类阅读为例,2017年的《天嚣》约为1300字,到了2018年的《赵一曼女士》字数增加到了约1500字,而2019年的《理水》字数大约增加到了1780字。由此可见高考语文加大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察,这需要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在高考阅读中才能快速、直接提炼自己需要的信息。 二、高考语文阅读应对策略 (一)树立新理念,日常教学中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学生们的不断坚持,这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所以语文教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要順应新课改的要求,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以此推动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边城》时,教师可以将高考全国卷1的《天嚣》和《边城》进行对比学习,从中寻找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文本鉴赏能力以及深入探究核心素养的切入点,帮助学生们分析文章中的相关知识并将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的考察方式与其有机融合,学生们就能够通过学习教材知识培养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同时学生们在学习教材知识的同时还能够拓展课外知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关联能力能够得到有效提升。这样的学习方式能给将培养核心素养与学生的自主探究有机结合,学生成为阅读教学的主体,最终实现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目标。 (二)研究新考纲,阅读教学中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研究考纲是每一位教师的任务,同时也是教师了解高考重点,帮助学生攻克高考难点的主要途径。首先,语文考纲的变化直接影响着高考的重点,考纲指引着语文教学的改革方向,所以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深入研究考纲内容,以此来促使学生在阅读复习中能够有计划、有效率的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其次,考纲的前后差异成为了教师教学中着重注意的地方。例如在《天嚣》中出现的第五题和第六题就是对学生阅读综合能力的考察,其中第五题考察学生对文章布局的理解能力,第六题考察学生分析能力与鉴赏能力。在日常的阅读复习中,教师只有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进行此方面的阅读锻炼,学生们才能更好的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技巧。因此教师要重视考纲内容,深入研究考纲的考察重点,从而使阅读教学更加有方向性。 (三)在课堂中重视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阅读习惯是在小学中教师们就重点培养的良好习惯,但是阅读习惯的培养不能停,而且每个阶段的培养方式和培养重点也是不同的,高中语文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更加重视新方法的使用。高考阅读已经由单一的阅读能力的考察向综合能力、多角度考察转变,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也要向更加丰富、更加立体的方向转变。所以在阅读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文学批评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情感。以《再别康桥》为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细读课文并通过多种鉴赏角度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例如文章开头直接运用三个“轻轻”营造出一种安详静谧的氛围,同时三个“轻轻”层层递进表现了作者对康桥难以难舍之情。“河畔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榆阴下的一潭”等等都成为了作者的心之所往,作者赋予他们生命,美得像一幅画。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体会到作者“再别”之情的依依不舍。另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从文章结构鉴赏文章:全是一共七节,每一节都是两句,结尾押韵,同时每一节间换韵自然,读起来朗朗上口。整首诗整齐中蕴含着错落美,从而整首诗既有节奏感又有美感。 结束语 对于高考语文阅读的变化,语文教师要做的就是及时发现其变化并通过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尽快适应这样的变化。在充分尊重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下,积极引导学生构建课内外阅读的桥梁,在拓展知识面的同时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能力目标设计学科化”步履维艰——2019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评述[J]. 张悦群. 语文建设. 2019(15) [2]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调整策略[J]. 侯协添.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9(0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