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简谈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 |
范文 | 陈德星 摘要:核心素养是一项基本的品质,是国家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它作为一门必修课从学生进入学校开始就应该予以培养。它对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拓展学生的历史知识,使学生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具有促进作用。该文将从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提出核心素养视角下加强初中历史教学的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 初中历史; 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5-355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实施,初中历史教学有了一些改变,也让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的目标和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具体和完善。但是在教学水平不断提升的今天,初中历史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灵活掌握历史知识,开拓学生的历史思维,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他们家国情怀等素养的形成。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课标要求没有理解 在按照课标授课背景下,要求教师需要将学生当作主体,并将主体地位凸显出来。部分教师对这点要求的理解有偏差,认为“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就需要将课堂还给学生,从而让学生可以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在这样的理解下,他们在介绍知识背景之后就让学生自己学习历史知识,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帮助他们解答,这样的教学会让教师忘记自身的定位。其实教师在现阶段的教学中扮演的是引导者的身份,需要起到引导作用。并不是让教师在每一阶段学习中都让学生使用小组探究、自主学习等方法去学习,而是按照学生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根据不同的课程要求选择适合他们的方法,让教师自身的引导作用在教学中发挥出来,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和培养核心素养。 (二)对历史教学没有太高的重视 浙江省从2020年9月开始使用部编版历史教材,在安排课程上,将历史与人文地理统称为历史与社会课程,周课时为三节课,中考与道德与法治课合卷考试,目前实行开卷考试,分值为80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家长和学校不是很重视历史教学,也导致教师逐渐降低对历史这门学科的重视程度,最终影响到学生对历史的学习以及教学成绩。 二、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 (一)引入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对教材内容整体背景的渲染,可以让原本单调的课堂增添带有文化气息的氛围,能让学生体验到不一样的课堂气氛,从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可以利用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在充满时代气息的氛围中,感受知识的趣味性。 在教学《原始的农耕生活》时,教师可以利用幻灯片播放一下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存环境,进而让大家回忆一下上节课的元谋人、山顶洞人是以什么手段来谋生、获取食物呢。学生会说是靠采集野菜、野果,上山打猎、下河捕鱼等。教师再接着提问,那远古人类在狩猎打渔时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呢。学生会回答冬天河水结冰就不适合打渔,野兽出没也会给打猎的人带来危险。教师再进一步地引导学生,如何才能让他们获得稳定的食物呢。进而引出了本节课的主题,农耕生活。通过这种情景的带入,让学生对课程更加感兴趣,同时也明白只有发展才能进步,以及农业对于生存的重要性。 (二)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增强学生对历史的理解 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初中历史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对历史的理解,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把学生作为课堂活动的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突出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搜集和整理教材中的历史史料,培养学生严谨的探究态度,以及史料实证的素养。 在教学《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形势图”,让学生通过读图分析历史问题,全面了解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的过程。然后,教师让学生分组探究,搜集并整理殖民地人民反抗斗争的历史史实,自主归纳总结反抗殖民统治战争的主要事迹,并且从历史事件中学习爱国主义的优秀品质,培养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三)拓展教材中的历史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分析和挖掘历史教材的内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结合特定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对历史的认知。教师要对教材中的历史知识、历史事件进行拓展延伸,开阔学生的视野,从而让历史学习更加科学化和系统化。这样,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敏感性才能得到提升,从而提升历史核心素养。 在教学《鸦片战争》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影片片段,并对教材中鸦片战争的背景进行介绍,拓展鸦片对国家和人民造成的影响和危害。这样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情怀。 (四)观看历史题材纪录片 在以往的历史课堂上,教师一般都是带领学生有顺序地进行历史片段的阅读来获取历史知识的。这样虽然对掌握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对于知识的印象却不深刻。这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看历史题材的纪录片,让学生重温当年的历史情节,仿佛把自己也置身于那段历史岁月中,观看先辈们的故事,感受内在的精神。 在教学《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學生放映相关的纪录片,让学生通过视频影像感受炮火的激烈、硝烟的无情,以及人民战争的伟大。进而加深学生对历史情境的印象,激发出学生内心的爱国主义情怀。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师一定要通过历史课程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水平,加强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深挖教材内容,让学生可以在不断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将自身核心素养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健.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思考与分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1):176. [2]蔡奕群.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1):7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