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民间美术渗透策略 |
范文 | 付红梅 摘要: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民间文化资源的辅助作用,可以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通过民间文化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向,让小学生真切地体会美的存在。文章主要通过分析现阶段民间文化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教研中的利用现状,进而提出在美术课堂中对于民间文化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措施,最后探究其带来的好处和意义所在。本文立足于小学美术教学角度,分析了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民间美术渗透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美术;民间美术;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1)-06-240 引言 在小学阶段,开展美术教学的目的主要就是提高小学生对于美的意识和感觉,进而促进小学生学会去欣赏和辨别艺术美的现实存在意义。通过在美术课堂上的培养,让小学生从小在内心就树立起全新的审美观念。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民间美术渗透策略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1制定有效教学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科学有效的教学设计是必需的环节。针对目前小学美术教学中民间美术教育缺乏明确的教学计划的现象,我认为,在改进民间美术教育的实践中,要将教学设计作为重要的抓手。教师要在教学实施之前,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情况等,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组织教学活动,对课堂教学、课后作业、学生学习评价等进行合理的设置,确保民间美术资源在美术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能得到有效渗透,切实提高民间美术教学的效率。例如,教学人美版五年级上册教材,按照教学进度,第十四周的教学内容为《中国龙》,这一内容的教学就需要教师做好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作业的系统性计划。课前预习可以让学生自己收集有关中国龙的民间传说、图片等;课堂教学中则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收集到的内容进行讲解、分析;课后作业的设计则可以要求学生描摹一幅自己喜欢的中国龙的图片。 2形成丰富的美术教学资源 激发小学生对民间美术的表现欲望和冲动,吸引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兴趣。在实际小学美术教学中,要考查学生对民间美术的接受程度,根据学生不同的接受程度,设定不同层次的美术教学内容。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成为民间美术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增强学生对于民间美术的理解,设定个性鲜明的教学内容,利用独特的教学方法,使用学生喜欢的材料设定小学美术的授课方式,时刻关注小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审美变化,不断改变实际的美术教学方向。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灵活变换民间美术在小学教学中的运用形式,综合不同年龄段的小学美术教学方式,开发形式成熟的民间美术应用资源,增强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喜爱。 民间美术汇聚了民间艺术家的思想,体现了民间艺术家对于事态的看法以及社会的表达,学生可以通过民间美术了解到丰富的文化,感知到美术的魅力。民间美术的教学不只是技法上的教学,更是通过该种艺术形式来丰富学生的生活感受,丰富他们的艺术感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增强他们主动探索的能力。在不同阶段的美术课程教学中,学生能够了解到不同历史时刻的民间美术形式,逐步形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所以在形成教学资源时,首先要建立正确的美术欣赏方式,在民间美术丰富的表达形式下,增强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帮助学生感受民间美术的魅力,培养学生重视民间文化的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民间美术不同的表达形式,有着不同的难度,在教学中,教师应设定不同难度的实践教学,配合不同课时的色彩练习,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民间美术。由于不同时代审美会变化,教师应依据现代人的审美观点,选择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方式,不断融合民间美术,并形成丰富的教学资源,在丰富的教学资源下,完善美术教学策略,为民间美术的塑造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3培养小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兴趣 在培养小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兴趣时,应调查学生对民间美术的了解程度,根据调查结果,设定从易到难的审美鉴赏课程,体现更多的民族艺术形式,培养小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弘扬民族优秀传統文化。在民间美术的影响下,小学美术教师能够受到不同美术形式的启发,能够让学生学会大胆、夸张、学会更多色彩线条的搭配方式,增强艺术创造能力。要准备丰富的民间图片素材,区分民间美术造型,分析民间美术的构图样式和造型方法,使学生了解不同的美术创作风格,拓宽美术视野,从而全面发展学生的美术能力。 以不同民间美术的表达形式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民间美术形象,为小学生提供选择素材,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打破传统思维模式,突破常规思想。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配合不同的创作背景故事,调动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讨,增长学生的美术知识,净化学生的心灵。在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观念的黄金时期,要以不同题材的民间美术作品激发小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感受能力,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要配合不同的线条表现形式,发挥学生美术课程中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美术创新能力以及绘画表达能力。在民间美术丰富的线条的搭配下,激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学习热情,通过解读民间美术作品的不同色彩搭配,引导学生创作,提升学生色彩的实际应用能力,为学生创作出和谐色彩的作品奠定基础。 结论 “美术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可见,文化对于美术的重要性,而将民间文化资源开发和应用到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也是我国现代化教育改革的一大亮点。通过老师在课堂上对民间文化的深度讲解,让小学生更加喜欢美术课堂,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总之,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充分开发和利用民间文化资源,就可以真正达到小学美术教学的目标和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晓莺,陈昭华.我为仙都狂——小学美术地方课程资源开发教学案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5(12):180+182. [2]简小农.农村小学文化遗产美术校本课程探微——以南靖土楼文化遗产为例[J].艺术科技,2015,28(01):225. [3]陆艳.将民间美术资源引入小学美术教学的措施分析[J].才智,2014(36):200. [4]叶米娅,车伟艳.蚕桑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开发与实施研究[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36(12):107-11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