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我的班级管理故事 |
范文 | 吴传红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6-388 教师是个神圣的职业,他肩负着历史的重任,他唤醒了人类的灵魂,他让一代代的人从懵懂走向了成熟。时光飞逝,转眼间我已从教二十余年,坚持担任班主任工作十多年了。可我仍在不断地反思,仍在不断地提升自己,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关注每个初出茅庐的青少年。那么,如何才能走进学生的思想世界,积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下面与大家一起来分享我的班级故事: 故事一:一场战争 有一次,我们班里的佘宇同学和刘东两同学为了“抢座位”发生了口角,因课间教室里无老师看管,他们居然打起来了,最后两人都挂了彩。我正好有事来到教室,他们便你一言我一语地向我指责对方,等他俩滔滔不绝地讲完了,满怀期待地看着我,希望我能给对方狠狠地处罚。基于我平时的观察,知道他们是一对很要好的朋友,也许是心智尚未成熟吧,这种事难免会发生。于是我递给他们两把扫把,让他们在同学都去做课间操时打扫教室卫生。刚开始他们都挺不服气的,认为这所谓的“处罚”太轻了。没想到课间操结束,同学们上来的时候,他们已经和好如初了。我认为这类事没有绝对的谁错谁对,通过冷处理,让他们反思在这件事上各自的问题在哪,主动向对方道歉,更加珍惜同学之间的友谊。从这件事可以看出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所以,对于一个爱惹事的学生,并不是因为你给他的宽恕太多,恰恰是因为你给他的处罚太多了!我相信通过如此的爱的教育,孩子们会渐渐步入成熟,理解他们的责任与担当。 故事二:一箱馒头 我的班里有位张宏同学,成绩排名年级尾,我在班里常常鼓励他:只要比自已上次成绩进步就行。受这种友好方式的鼓舞,他在班里经常给同学们做义务劳动,抬早餐。记得有一天气温骤降,呼呼的北风像刀片一样刮在脸上,他一个人搬着一箱馒头跑进教室,满脸通红,气喘不止,当时全班的同学都非常感动,有好几位同学主动上前帮忙。这件小事之所以印在我的心里,是因为这恰恰体现了同学们的良好的道德素养,奉献与感恩。这种行为使他获得了同学们的信任,也让他找回了前所未有的自信。面对着替他成绩着急的父母,我安慰到:“也许他在学习上收获不大,但他能乐于助人,肯吃苦的精神让他以后的人生道路一定會受益非浅的。”做一名合格的教师,我会让学生懂得,良好的品质是人一生宝贵的财富。 教学目标“低定位”。许多老师只注重班里的“最高分”,认为这无疑是自己教学质量的象征。但这恰恰错了,这样做难免会忽视许多想上进但缺乏点拨的孩子,同时也会无意间伤害到成绩较差的孩子的自尊心。这就跟打篮球一样,篮筐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上篮,自然就丧失了信心。老师的目光,应该以平等的方式洒向每个人。于是,在我的教学里,我更注重于“筑地基”,争取每个人听得懂,学得会,用得巧。当然有时我也会出一些技巧类的题目,让同学们练练手,让成绩较好的同学感受到攻克难题的成就感,让成绩较差的同学反思自己的不足。 故事三:照镜子 我有一个在上课前整理着装的习惯。有次班里的一位王刚同学路过办公室,正好看见我在照镜子,笑嘻嘻地说:“哈哈,老师也照镜子啊!”我答道:“人人都需要一面镜子,才能看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呀!”这位同学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想不到的是,从那以后,王刚同学一改过去的“邋遢大王”形象,十分注意起自己的衣冠整洁和言行文明了。潜移默化中,学生学会了模仿,上进,追求完美了。 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一些学生的生活经验尚少,公共卫生意识淡薄,常常见到乱丢乱扔的现象,于是我有计划地安排每个人都做起了值日生,提出了“教室是我家,人人爱护她”的口号,为了增强大家的集体意识,也是为了同学们以后能更好地立身做人。在日常我若是看见了教室里的垃圾,我会默默地弯腰捡起,学生看到这一幕都会不禁脸红,有的还会主动捡拾,有时我也会号召每位同学捡拾自己座位周围的垃圾。相反地,如果我在这时厉声批评了他们,他们也许会在当下乖乖地捡起来,但你能指望他们在以后不会再乱丢垃圾吗?一些叛逆心理强的学生,还会在私底下跟老师“对着干”。这说明了教师的以身作则有多么的重要啊! 对事业的衷心,对学生的爱心,对工作的耐心,这都是我作为一名教师必不可少的品质。怀着这三份诚挚的心,我将努力实践教育,努力探索教育,努力挖掘更多教育良方。教师的职业是在默默无闻的耕耘,班主任的工作虽然有些繁琐复杂,但回过头来想想“春播桃李三千圃,秋来硕果满神州”,我将无悔今生。作为班主任要适当地展示实力就是展示魅力,班主任拥有魅力,班级则容易形成凝聚力,管理变得轻松许多。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