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试析数学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有效达成 |
范文 | 徐 建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课程三维目标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该如何有效地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呢? 一、借助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新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夏俊生语)因此,在教学中,我把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中,在他们的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引发好奇心。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课始板书654231798这样的一个数,并提问:“这个数能被3整除吗?”学生中形成两种意见,有的说能,有的说不能,都急切地想知道答案。“这样吧,今天给个机会让你们考考老师,你们随意报出一个数,让我判断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学生每报一个数,我都能准确、快速地回答,学生顿时被吸引住了。在这种情况下,我提出问题:“怎样才能准确判断一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呢?”学生的求知欲望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 二、借助开放习题,让每个学生享受自主创新的乐趣 教师应遵循“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学理念。综观现在的考试题,均要求每个学生走相同的解题之路,追求相同的结果,得到相同的发展。这种愿望固然是好的,但在实际生活中,学生个体之间各不相同。知识水平有高低,思维能力有强弱,表达方式有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习题时要兼顾每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学习成功的乐趣。教学实践中,我采用“开放题”的形式来达到这一目标。例如,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体积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老师有一个长和宽都是5厘米、高10厘米的长方体木块,想把它锯成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来做教具。根据这个情节,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决吗?” 生: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多少厘米?列式为10×4+5×8=80(厘米)。 生: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列式为5×10×4+5×5×2=250(平方厘米)。 生: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列式为5×5×10=250(立方厘米)。 在解答这道习题的过程中,数学知识水平较低的学生解决的问题较少,数学水平较高的学生解决的问题较多,但从他们兴奋的发言中,可以看出每个学生都享受到了学习成功的快乐。 三、借助数学难题,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具备坚强的克服困难的意志,这对学生将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实践中,我经常挑选一些与书本知识、生活实践相关的有一定难度的习题让学生课后思考。学生能否完整解答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看学生有没有坚持思考下去的意志。当学生意志松懈,想打退堂鼓时,我就点拨鼓励,使学生又重燃起“战斗”的意志。同时,还可以借助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充满探索和创造的活动中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例如,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知识后,我让每个学生从家中带来2~3个250ml的长方体牛奶盒,组织学生研究长方体的展开图。先强调剪的要求,然后四人一组探索剪开的方法,最后交流,得出了15种不同的展开图。之所以能得出这么多不同的展开图,在于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剪法与众不同,从而每个学生都积极去探索。 四、借助数学实验,帮助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数学实验指通过观察、测量、动手操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途径与方法。它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经验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测量同一个鸡蛋的体积,不同的学生测得的结果是不同的,即使同一个鸡蛋,同一个学生进行多次测量,其结果也是不同的。通过这个实验,明确地告诉学生,在测量方法正确的基础上,应尊重事实。当前的数学教学改革非常重视数学结论的发现和探究过程,如果教师能合理地设计实验过程,不断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并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对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形成科学的研究方法与实事求是的态度是很有益的。 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既是一个隐性的过程,又具有显性的特征,每一位教师必须去积极探索、勤于实践、认真反思、不断总结,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