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析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
范文 | 王语 摘要:思维导图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有效学习工具,可以让学生利用放射性思维模式进行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可以引导学生梳理知识重难点,进而掌握关键地理技能和知识,发展学生的总结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所以,本文先分析了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并从“把握思维导图的重要性”“拓展思维导图的具体性”两个方面,对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地理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9-003 高中地理学科需要记忆与理解的知识点较多,且必修与选修教材之间的知识点还具有一定的联系性。地理学科的这些特性对学生的学习以及教师的教学造成了较大的阻碍,但也促进了地理学科的教研发展。在教学难度较高的情况下,教师应当引入思维导图,借助思维导图适应性强等特点,将思维导图与各类教学活动合理结合在一起。如此,教师能够借助思维导图优化各类教学活动,并逐步激发学生应用思维导图的意识,以及提升学生应用思维导图的能力。 二、思维导图中的思维培养作用价值分析 (一)培养学生综合性思维所谓综合性思维,简单来说是指将不同知识点要素关联在一起的一种综合性思维能力,而高中地理学学科本身有着较强的综合性特点,不同知识要素通常相互关联。比如气候和水温之间的关系、土壤与植被之间的关系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更复杂的知识要素关联,比如地貌、水文、气候、植被、土壤等不同要素之间的关系。在当下高中地理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夠应用好综合性思维,做好上述不同知识点要素的关联性思考,深刻认识理解不同知识要素之间的关系。为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上述知识点要素之间的关系具体形象地呈现出来,从而更加方便学生对地理各要素之间的联系进行全面分析,有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运用不同思维方式,成功将读、写、思、记糅合在一起,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深入理解,有效培养学生综合性思维;另一方面,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还能够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让教学知识内容呈现更加系统具体,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质量水平。 (二)培养学生系统性思维系统性思维强调是学生能够理解知识内部之间的联系。在高中地理学科中,不同地理要素虽有各自的地理属性,但这些要素彼此并不互相孤立而存在,而是能够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共同形成了一个复杂系统的地理知识要素综合体。因此在地理知识学习过程中,注重学生系统性思维培养非常重要,有助于帮助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构建一个完整的地理知识结构体系。而通过应用思维导图,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将所学的各种知识点系统整合在一起,在学生脑海中形成一幅系统化图像,有效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系统性的理解与认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仅如此,在高中地理复习课、习题课等做好思维导图的利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不同地理要素之间关系,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知识系统构建能力,成功将分散的地理知识转化为一个系统的知识网络,进一步巩固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学生实际在利用这些知识时,也能更加游刃有余,提高自身地理知识学习效果。 三、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中的实践分析 (一)应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顺利把握知识内容结构高中地理学科知识通常较为系统复杂,不同内容知识点通常有着密切的关联,最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知识结构。而很多学生在实际进行地理知识学习时,通常学习掌握的地理知识点较为分散,很难对整体地理知识结构有一个系统的认知与理解,不利于学生地理知识学习效果的提升。基于此,需要教师做好思维导图的应用,为学生呈现一个更加具体形象的知识脉络结构,引导学生将分散的地理知识点顺利整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效果。例如在开展“地球的圈层结构”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地球圈层结构”为中心主题,做好系统的思维分级,如可以将地球圈层结构向下分为两级,分别是内部圈层与外部圈层,其中内部圈层又进一步分为两个等级,分别是“划分依据”以及“具体组成”,在“划分依据”之下,又可以进一步分为“地震波”,后续围绕“地震波”,再做进一步分析解读,比如地震波又被分为“横波(S波)”与“纵波(P波)”,二者具体有哪些异同点等,而在“具体组成”内容方面,又可以分为“地壳(莫霍界面)”“地幔(古登堡界面)”“地核”,然后再以上述内容作为中心主题词,再做进一步的解释与划分,最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树状”地理知识脉络结构,将“地球的圈层结构”这一节教学内容知识点全面展现到学生的面前,从而更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整体知识点结构的把握与理解,有效提高学生地理学习效果。 (二)应用思维导图,应注重凸显常态化特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应最大化发挥出思维导图可视化和发散性优势特点,凸显思维导图应用常态化特征。在内容方面,应保证其完整性,同时又能尽量与生活实际相贴合,从而让学生能够意识到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与此同时,还应体现出一定的创新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内容的理解。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做好思维导图的利用,除了立足于教学内容本身外,还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展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从而让学生在上课前,能够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与学习方向有一个大致的认知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地理知识学习的目的性与针对性。 综上所述,将思维导图与课堂各类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教师能够增强学生的预习效果,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辅助学生构建精密的地理知识结构。而要使思维导图切实发挥上述应用效果,教师在制作教学资源或者开展教学活动时,就需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并基于教学活动开展的难点应用思维导图。在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的情况下,教师能过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价值,提升地理教学的综合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慧超.运用思维导图培养高中生地理综合思维素养的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20. [2]米维兵.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高考,2020(7):17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