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析初中数学课堂开展生活化教学的应用策略 |
范文 | 西艳娟 摘要:在新课改形势下,初中数学教师应尽快更新自身教学理念,不断推动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化与创新,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从而促进初中生数学综合能力的不断提高,确保课堂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本文基于笔者实际教学经验,对这一问题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新课改形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综合能力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1-121 引言 初中的数学知识逻辑性强,难度也大,部分学生都存在害怕学习数学的现象。因此,老师在组织数学教学时,要将生活中的数学引入教学课堂上,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生活化意识,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养成以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核心素质发展。 一、将生活化理念融入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重要的课堂教学环节,通过课堂预习可以让学生大致了解即将学习的内容,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因此,老师要将生活化理念融入课前预习环节,让学生在预习中接触、认识、理解生活化数学知识。 比如,在学习《相似图形》这一节的内容时,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微课视频,利用合适的线上通信软件发送给学生,或者利用自习课,通过投影仪播放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在微课视频中,老师要增加生活化的内容,例如,除了基本的数学定义之外,老师可以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相似图形,并将其总结记录下来,激发学生的生活化学习意识。这样,学生在预习阶段,就可以掌握更多的生活化内容,从而使生活化教学得以顺利地开展。 二、营造生活化情境 生活化情境的创设有助于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确保教学目标的最终实现,而依靠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真正身临其境,利用各种语言、声像来为学生创设一个实际生活中非常熟悉的环境,有效提高他们的参与积极性,让其可以主动投身于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来,也真正实现了快乐课堂的构建。初中数学教师需要深入了解班内不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状况,根据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创设他们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基于这一角度出发来融入数学知识内容,让学生能够在充满趣味的课堂中掌握知识。 例如,在教学“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相关内容时,能够以班内座位来创设教学情境:将黑板和一面墙当成是X轴和Y轴建立坐标系,每一名学生的座位都存在对应的坐标,要求学生准确说出自己的坐标。这样他们可以感知到数学与自己的联系,在讨论交流过程中积极性也很高,最终理解和掌握了这部分知识内容。 三、将生活化理念融入课堂问答 课堂问答是集中学生注意力的重要教学方式,也是引导学生思考的重要途径。基于此,老师要将生活化的理念融入课堂问答中,促使学生针对生活化的学习内容展开思考,使生活化教学进行有效的渗透。 比如,在学习《概率及其意义》这一节的内容时,首先,老师为学生讲解概率的基本概念以及概率在生活中应用的意义,然后再为学生提出趣味性、生活化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进行抢答,问题:①抛一枚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是12吗?②天气预报说明天雷阵雨,明天真的会下雨吗?③抽奖转盘的概率如何计算?为什么人们普遍觉得获奖概率低呢?然后,在学生回答后,老师根据学生正确或错误的部分进行深入讲解,让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产生更多的理解。 四、巧用多媒体教学,创建生活化教学情境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教学模式运用范围最广的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所以,老师要在多媒体教学中,加入生活化的内容,创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比如,在学习《二次函数》这一节的内容时,老师可以开展多媒体教学。首先,老师为学生播放相关的教学视频或图片,例如现实生活中某商场搞促销活动,特价促销的视频,或者双十一、双十二等电商节日中各个网点搞活动,大优惠的视频,让学生准确地把握其中的数学知识点。然后,根据这些内容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进行丰富的想象,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最后,老师再将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或难点进行重点讲解,让学生可以熟练地发现生活中的二次函数知识,并正确地解决相关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五、巧用小组合作学习,发挥生活化教学的优势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阶段是一种极为有效的学习方式,它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并且让学生在热烈的讨论中形成集体意识和合作意识,以及良好的竞争观念,促使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新知识。基于此,老师要将生活化的内容运用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发挥生活化教学的优势。 比如,在学习《圆的基本元素》这一部分的内容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在组内进行讨论学习。首先,老提出趣味性问题,将学生引入教学:生活中都有哪些物品是圆形的?哪些物品只能是圆形的?然后让学生进行讨论,并将答案进行总结和记录,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和对生活的认知能力。最后,老师再结合教学内容,提出深层次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①圆的基本元素有哪些?②同心圆的定义是什么,同心圆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通过这些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热烈讨论,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生活化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六、布置生活化习题 实际生活中包含了非常多的数学教学资源。初中数学教师应当结合初中生实际生活经验和熟悉的事物来设置习题内容,在题目中创设一个更加真实的环境,通过生活化习题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以及知识应用能力,也能够让其真正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学习对自己实际生活的价值与作用。 例如,某市要修建体育场,其中需要设计一条跑道,要求学生开动脑筋想一想怎么设计才能最大程度地利用场地空间,学生的注意力很快被吸引,他们设计出的方案十分新奇,很多学生还应用了“圆”的知识点,无論学生最终得出什么方案,教师都应当予以鼓励和支持,因为在这一过程中他们能够真正学会应用数学来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能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结语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老师要将生活化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融入数学教学课堂上,让学生形成以数学的目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为学生构建生活化的学习环境,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范怀琳.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50):46-47. [2]谢晓斌.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研究[J].中国农村教学,2020(18):105—10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