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地理教师也需要“游学”
范文

    朱赣鹰

    

    

    

    [摘? ?要]游学多指各地方学校组织学生外出参观学习。地理教师也需要“游学”。“游学”有利于教师重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现象探寻地理规律,培养地理素养;有利于教师培养学生对教材的亲切感,增强学生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有助于拓展地理课程资源,丰富地理教师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地理;游学;教师

    [中图分类号]? ? G633.55? ? ? ? [文献标识码]? ? A? ? ? ? [文章编号]? ? 1674-6058(2020)13-0085-02

    近些年,各地方学校组织学生外出参观游学,很好地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探究共享中学习。其实,地理教师也需要“游学”。

    一、“游学”有利于教师重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现象探寻地理规律,培养地理素养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地理课程要有助于学生感受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增进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力。笔者结合“游学”重组课堂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例如,八年级下册有一章内容是“珠江三角洲”,传统教学模式是了解珠江—认识珠江三角洲的区域范围—学习珠三角的自然和人文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土壤、水文、农业特点、改革开放先行区、经济结构变化及影响)。这样的教学模式能让学生学到区域地理学习的一般方法,但学生会由模式感产生疲倦感。怎样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背景,更加突出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呢?笔者来到珠江三角洲,到达课本图片中的“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开平碉楼”。在参观完博物馆,走访完立园、自力村、马降龙等地的碉楼后,笔者对如何开展这节课的教学有了新的思路。在课堂上,笔者展示了一张照片(见图1):天空中有厚重的白云,地面平坦,有池塘,有耕地,碉楼在农田中拔地而起,高但占地面积不大,显得“高瘦”,碉楼窗户多装饰,特别是楼的顶部是西洋设计风格。笔者对学生说:“开平碉楼有1800多座,大多在清朝末年到抗日战争之前建造,屹立百年而不倒。请大家观察这张老师实地拍摄的照片,有什么看法、想法都可以说说。”

    学生在思考讨论几分钟后,得出这些结论:1.珠江三角洲降水丰富,水热条件好,有利于发展农业。2.珠三角地势低平,降水丰富,应多河流,在降水多的季节容易出现积水甚至洪涝,所以碉楼建得高。3.碉楼多西洋装饰,在清末、民初的时候,人民大多穷困,能修建这样的建筑定是很富裕并与西洋有联系的人家,应该是在海外谋生的华人华侨寄钱回家建的碉楼。4.当时中国建筑多是木质,碉楼百年不倒,用水泥建成,很多材料来自西方国家。5.碉楼占地面积小,说明珠三角地区地少人多,而且临海,很多人由于生活贫困,漂洋过海谋生,他们及他们的后代应该是现在遍布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6.碉楼建得非常坚固,有的还留有枪眼,说明珠三角位置比较偏远,治安不够好,村民需要自保。7.国家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之后,珠三角有对外贸易的传统,很多地方又是侨乡,所以多华人华侨投资,发展很快……

    经过这样的踊跃的讨论、积极的发言,学生对珠江三角洲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有了很好的认识。接下来,笔者拿出一些精美的碉楼旅游区的图片,让学生传阅,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从美丽的图片中感受美丽的珠三角,笔者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该区域改革开放之后的经济发展及出现的变化。

    又如,笔者在参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时,发现外国元首送给习主席的礼物里面蕴藏着丰富的地理知识,于是,笔者将其拍摄下来,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找到里面的地理信息进行回答,答得好的学生获得加分奖励,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很感兴趣。照片中的礼物有葡萄牙送的精美水晶玻璃盘,巴基斯坦送的清真寺纹盒,斯里兰卡送的镶银嵌料木大象,吉尔吉斯斯坦送的丝绸之路地图,芬兰送的滑雪板、雪鞋,白俄罗斯送的木雕熊等。

    二、“游学”有利于教师培养学生对教材的亲切感,增强学生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

    例如,寒假之后的开学第一课,笔者带着寒假从天津带回的麻花来到课堂,先提问:1.麻花是天津著名的特产,请看制作麻花的原材料——大部分是面粉。为什么麻花是天津特产?江西赣州为什么没有?(天津位于我国北方地区,以种植小麦为主)2.北方地区粮食作物为什么以小麦为主?(回答气候方面的因素)3.北方地区还有油料作物、糖料作物,以及普遍种植的水果,你能说说吗?4.我们的家乡在秦岭—淮河以南,属于南方地区,你能对应刚才北方地区的内容,说一说南方地区的气候、农业类型、作物、水果等吗?5.谁还可以说说北方地区人民生活特点?(衣、食、住、行)南方地区呢?……

    解答了这些问题后,请一两个学生来分麻花,让每个学生都尝一尝,分享学习成功的快乐。

    这样的课堂,正是对应八年级下册“秦岭—淮河南北差异”这一内容设计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对教材的亲切感,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地理,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又如,笔者的家乡在江西赣州,这里多有色金属矿,其中钨矿和稀土矿产量丰富,在全国居重要地位,被誉为“世界钨都”“稀土王国”。笔者利用假日,来到大余钨都博物馆,既聆听了从民国时期大余就开始采钨矿的历史,又带回几块沉甸甸的钨矿;笔者来到虔东稀土公司,知道稀土对人体有害,不能带回来给学生看,但是稀土制品种类多样、用途广泛。图2上的就是钨矿和稀土磨具。筆者将这些矿石和磨具带回来,让学生在课堂上传阅,大大提升了学生对矿产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再如,八年级下册“陕西省”部分最后一块内容讲述了陕西榆林地区对黄土高原及沙地的治理,当地植树种草恢复植被获得很大成功。《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多次提出应培养学生应对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初步能力,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关注全球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活跃、有责任感的公民。在2003年,中央电视台报道了中国第一条穿越沙漠的高速公路通车,一路与长城相伴,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相随,这条公路两边都是沙漠,奇特,但荒凉。为了探寻治沙成就,2018年,笔者购买从榆林到靖边的车票,走了一回这条高速路,却已看不到一点沙漠,而是看到一条绿色长廊。笔者把这组对比的图片(如图3)在课堂上展示,学生惊讶于国家固沙治沙的成就,对辛勤智慧的劳动人民报以热烈的掌声。笔者进一步引导学生由东向西看中国还有哪些沙地(沙漠),激励学生以实际行动热爱祖国、热爱家乡,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 “游学”有助于拓展地理课程资源,丰富地理教师的文化内涵

    这几年的“游学”,使笔者增长了见识,带回了课程资源,丰富了课堂,例如:

    1.展示笔者拍的照片(见图4),再让学生看黄河水系图,分析为什么虽然黄河不经过徐州,但在徐州市的主干道却有“黄河西路”。(探寻黄河含沙量大,改道及危害)2.从香港、澳门带回港币、澳币,在课堂上让学生传阅,寻找钱币里的地理知识。3.播放笔者拍摄的港珠澳大桥及从桥下穿过的视频,让学生产生亲切感和自豪感。4.展示笔者在陕西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拍摄的许多照片,让学生感受科技对农业的影响。5.在农业博览园拍下很多农业谚语,在上课时加以利用。6.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对多年前的光辉岁月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感动,这些有利于笔者在课堂上讲红色旅游。7.在天津可看到很多具有百年历史的西方风格的建筑,随处可见港口(码头)文化,这些有助于探寻天津的过去和未来的发展……

    正是由于笔者在课堂中引入了大量的“游学”资源,笔者的学生从心底里热爱地理,主动学习地理,成绩优异,很多学生俨然就是一个小地理老师。作为一名地理教师,笔者也在“游学”中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

    综上,地理教师在课堂上要多用实例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多吸引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地理,理解相关事物形成的地理背景,培养地理素养。生活中还有许多丰富的地理素材,笔者立志多加挖掘,带给可爱的学生,做一名深受学生喜爱的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 周侯辰)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2: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