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论中国传统文化与小学音乐课堂的融合
范文

    吴莉晓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落实以及传统文化教学观念的加强,传统文化教学融入音乐课堂已经成为当前教学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能够使课堂的形式与内容更加丰富多样,有助于调动起学生对于音乐知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同时还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实现音乐素养的提升和综合能力的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传统文化与小学音乐课堂相融合的必要性,然后探讨了传统文化与小学音乐课堂融合的措施,旨在提升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音乐素养。

    关键词:小学音乐传统文化;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1-282

    引言

    小学音乐教学中,利用学生爱动、好奇心强的特点,能很好地在音乐中融人传统文化。通过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人中华传统文化,不仅能够推动文化传承,还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增加音乐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一、小学音乐教学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意义

    1. 国内外多元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

    在当前的小学教育中,很多学校和老师对民族传统音乐教学不重视,反而把很多外国音乐当成“主流”音乐,占据了音乐课堂的主要时间,导致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知识缺乏足够的了解,而对外国的音乐文化兴趣浓厚。从现实来看,中华优秀民族音乐在世界音乐殿堂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音乐被更多的国家和人民所认识,也被更多的人所喜欢。小学阶段是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阶段,学习传统文化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

    2. 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有独特的魅力,应该让学生们感受到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和其他国家和民族音乐的不同之处,以及音乐中涉及的丰富灿烂的传统文化。我国传统民族音乐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与时俱进,具有强烈的时代特点。小学音乐教师要在课堂上科学合理地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如果学习到的音乐曲目或者音乐类型是有一些时代背景的或者带有相关文化传统的,老师们可以把这些资料进行汇总,将传统文化于润物细无声中让学生感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小学音乐教学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策略

    2.1借助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能够让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体会中华文化的魅力并受到其中优秀思想的熏陶与感染,得到爱国意识的激发与培养,从而实现良好价值观念的形成与发展。爱国精神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思想观念的核心,是将中华民族联系在一-起的重要精神纽带,同时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思想体现。加强爱国思想教育不仅能够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还能够促进学生良好价值观念的养成,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在小学音乐教材中,收录了许多体现爱国精神的歌曲,如《雨花石》和《歌唱二小放牛郎》等,都体现了抗战时期人民群众对于国家深切的热爱以及甘感为国奉献的伟大精神。所以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演唱歌曲,更要带领学生体会先辈赤诚的爱国精神,同时,教师可以在介绍完歌曲的背景之后让学生展开联想,从学过的知识中探寻与家国情怀有关的内容,比如王昌龄《出塞》中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等,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从而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音乐中传达出的爱国情怀,推动学生爱国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2.2利用中华传统文化,渗透民族音乐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丰富多样,囊括了文学、艺术和生活等多个方面.音乐作为其中的一個类别,能够通过曲调和歌词等展现其中所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及其思想内涵。小学音乐的教学素材中,包含了许多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如民歌民乐等。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内容,通过讲解民歌民乐的知识让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提升,同时增进他们对于中华文化的了解与认知。中国民族音乐品类繁多,形式丰富,分为民间歌曲、戏曲音乐和民族器乐等多个种类,这些音乐作品中所包含的知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能够为.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提供平台。比如在学习《 沂蒙山小调》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拓展更多的中国民歌音乐知识,如山歌和小调等不同的民歌种类在形式与内容上的区别等。或者在教学京歌《我是中国人》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京剧的发展过程并展示其艺术特点等内容,让学生能够更加切身地感受京剧的魅力,了解京剧中的板式分类、发音技巧和表现手法等有特色的传统文化展现形式,比如京剧脸谱中不同的色调所代表的角色属性也不尽相同,红色代表的是忠义,而黄色和白色则代表了奸诈凶恶等,增进学生对京剧的认知和了解。通过普及音乐知识,增进学生对于民族民间音乐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从而实现音乐课堂的教学目标。

    2.3依托中华传统文化,提升音乐核心素养

    中国民族音乐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是人们思想的重要载体。在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依托传统文化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可以通过中国民族音乐对学生的思想进行熏陶与感染,使他们得到心灵上的放松和思想上的陶冶,从而增强其审美体验,实现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提升与发展。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融人中华传统文化,能够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与熏陶,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层内涵,增进对于音乐作品的感知与理解,为实现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以及审美能力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将一些经典的中国传统音乐曲目作为欣赏内容,让学生在聆听与欣赏的过程中得到情感上的陶冶以及思想上的熏陶。如古琴曲《阳关三叠》是根据《送元二使安西》创作而成,其中传达了友人依依惜别的眷恋之情,教师在带领学生欣赏时可以配合原诗帮助学生理解与感知,体会琴曲中的情感,让学生从中得到情感上的熏陶,实现音乐鉴赏能力的提升。

    结语

    总之,在小学音乐课堂实践中,依托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文化,培养其爱国情怀;渗透民族民间音乐知识,拓展学生的音乐知识储备;实现学生审美意识的发展以及音乐素养的提升,为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陈宁《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多元文化的应用分析》,《北方音乐》2020年第9期。

    [2]管峰《在音乐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小学教学研究》2020 年第12期。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6 17: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