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血管性痴呆与脑白质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
范文 | 张淑霞 王静 李倩 【摘要】目的:分析血管性痴呆与脑白质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对比两组临床资料、神经心理学评分,对血管性痴呆与脑白质病变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实验组MMSE、CDT及脑白质病变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冠心病病史、MS、高血压、血糖异常、血脂异常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年龄、吸烟史均无差异(P>0.05)。经 pearson 相关性分析,MMSE、CDT与脑白质病变评分呈正相关关系,与冠心病病史、MS、高血压、血糖异常、血脂异常发生率、年龄、吸烟史无相关性。结论:脑白质病变能够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下降,脑白质病变是导致血管性痴呆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脑白质病变;相关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R74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5-0103-01 血管性痴呆是一种较为严重且较为常见的一种认知功能障碍,主要指出血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所引发的脑损伤导致的痴呆,最常见的病因为缺血性脑卒中,血管性痴呆发病率仅次于阿尔兹海默症,属于第二位的痴呆类型。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痴呆发病率较高,血管性痴呆可占其20%以上。脑白质病变是头颅CT的白质低密度或者MRI上出现的白质高信号改变,以往研究认为其属于良性病变,但根据近年来相关研究显示,脑白质病变中度及重度是导致血管性痴呆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积极有效的防治脑白质病变或许能够有效的降低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此次研究对血管性痴呆与脑白质病变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3月收治的51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与51例健康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3月收治的51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与51例健康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为血管性痴呆患者,对照组为健康老人。实验组患者51例,男35例,女16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8.37±3.14)岁,对照组51例,男36例,女15例,年龄61~77岁,平均年龄(68.32±3.11)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白质病变的评分:运用3.0T超导型MR对患者行头颅MRI扫描,根据患者的年龄进行年龄相关白质改变分级法,把患者的左、右大脑半球分别分为额区、顶枕区、颞区、幕下区、基底节等10个区域。脑白质病变根据3分的四级标准进行评分,评分标准:3弥漫累及整个区域,不伴或伴“u”纤维受累,2病灶开始融合,1局灶性病损,0无病损[2]。 1.3观察指标对比两组神经心理学评分,如:MMSE、CDT等。对比两组临床资料,如:年龄、吸烟史、冠心病病史、MS、高血压、血糖异常、血脂异常、BMI等。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准差()表示,多组均数之间比较行方差分析,均数之间两两相比较行LSD-t检验。 MMSE、CDT与脑白质病变评分、临床资料行 pearson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比两组神经心理学评分:实验组MMSE、CDT及脑白质病变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对比两组临床资料:实验组冠心病病史、MS、高血压、血糖异常、血脂异常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年龄、吸烟史均无差异(P>0.05)。见表2。 2.3 MMSE、CDT与脑白质病变评分、临床资料相关性分析 经 pearson 相关性分析,MMSE、CDT与脑白质病变評分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冠心病病史、MS、高血压、血糖异常、血脂异常发生率、年龄、吸烟史无相关性(P>0.05)。 3 讨论 血管性痴呆是一种较为严重且较为常见的一种认知功能障碍,最常见的病因为缺血性脑卒中,属于第二位的痴呆类型[3]。脑白质病变是头颅CT的白质低密度或者MRI上所出现白质高信号改变,积极有效的防治脑白质病变或许能够有效的降低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4]。MMSE评分运用简便、敏感性高、准确等优点在治疗中的应用也非常的广泛,CDT评分主要对患者的视觉空间、计划性功能进行评估,主要评估患者的执行能力及功能。此次研究对血管性痴呆与脑白质病变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MMSE、CDT与脑白质病变评分呈正相关关系,与冠心病病史、MS、高血压、血糖异常、血脂异常发生率、年龄、吸烟史无相关性。 综上所述,此次研究对血管性痴呆与脑白质病变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脑白质病变能够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下降,脑白质病变是导致血管性痴呆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 杨丹,徐运.弥散张量成像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在脑白质损伤相关性认知障碍早期诊断中的作用[J].华西医学,2019,34(10):1087-1090. [2] 陈粤瑛,宋晓楠,杨树龙.炎症相关因子在血管性痴呆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19,35(7):693-699. [3] 秦雅宏.MRI在鉴别血管性痴呆与阿尔茨海默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9,28(5):1033-1034. [4] 代志远,卢祖能.缺血性脑卒中继发血管性痴呆患者与头颅CT所示病变部位的相关性研究[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6(1):42-4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