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公共图书馆面对特定群体读者服务的思考 |
范文 | 摘 要:本文通过对图书馆的职能和特定群体读者的服务范围、特点和文化知识需求的分析,进一步提出了图书馆为特定群体服务的新举措。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特定群体;读者服务 和谐社会的本质内涵之一就是体现社会公正、公平,使社会成员各得其所,共享社会成果。因此,关注特定群体的权利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社会公平、公正的要求。图书馆是公益性的文化教育机构,不具备政府职能部门的特权,但可以成为特定群体的精神家园,让他们和所有人一样享有社会赋予的同等权利。通过图书馆这一社会文化教育传播中心获取信息知识来充实自我、完善自我,特定群体才能有效地融入社会,从而保持社会的和谐与均衡发展。 1 图书馆为特定群体提供特定服务的重要意义 1.为特定群体提供特定服务是图书馆的基本职责 《公共图书馆宣言》中,明确指出:“每一个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力,而不受年龄、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国籍、语言或社会地位限制”。图书馆是公益性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它是在免费开放、人人平等、自由和人文理念基础上产生的,担负着传播先进文化、促进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大责任,其服务宗旨,就是为全体社会成员服务。目前在当今的网络时代,公共图书馆有责任、有义务,保证对所有用户提供平等的服务,保障特定服务群体有均等的机会共享社会先进物质文化成果的权力。 2. 为特定群体提供特定服务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 特定群体是公共图书馆的特定服务对象,图书馆要建立有关配套的馆藏、设施等资源,为特定群体提供多样化的有效服务,把更多的人吸引到图书馆。在图书馆的免费教育和继续教育功能的趋使下,要保证社会特定群体能够在图书馆得到知识和信息服务,从而获得创新发展的能量,这是对渴求知识需要扶助的特定群体最长远、最有效的关怀和救助。 2 图书馆为特定群体读者服务的新举措 1. 针对老年读者服务 老年人由于年事已高,生理卫生功能衰退,心理也极为敏感,常有失落感和孤独感,很多老年读者来图书馆体现为对图书馆服务人员的依赖,希望获取他人的帮助和指导;有的来图书馆的目的更多的是希望参与集体活动,与他人交流,体现出强烈的心里诉求。对此,我们应有针对性的为老年读者提供信息服务。 1.1体现特殊性和优先性 在人员服务方面,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充分考虑老年读者心理方面的特殊性,对老年读者应尊敬,态度要诚恳、热情,具体工作上要做到耐心、细致。公共图书馆可在总台咨询处增设老年读者特别服务内容,为老年读者提供代检查询服务,然而腿脚不便的老年读者我们还可以提供代找、代借、代还服务。在服务方式上,必须根据老年读者及阅读心理的不同区别对待。对于娱乐休闲型的老年读者,我们要尽量提供方便,以诚心诚意的态度欢迎他们的到来;而对学习研究型的老年读者要热情接待,对其所需资料要耐心查找;对实际应用型的老年读者态度要耐心、解答要详尽,使他们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1.2 开展内容丰富的老年读者活动 图书馆利用丰富的设备资源,发挥阵地服务优势,在馆内引导老年读者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组织一些适合老年人的专题讲座,如国内外形势、健康保健知识、法律知识、电脑操作知识培训等和各种形式的读书报告会、读书演讲会和各种专题展览。此外,根据当地实际,可与老龄委、老年大学、各级老年活动中心、各老年协会等地方老年工作机构合作,开展各项吸引老年人的活动,如举办书画摄影展览、书法绘画比赛、手工艺术品展览、老年健康知识竞赛、棋艺比赛等各种有益活动,使老年读者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人们通过诸如此类的交流会、座谈会增长见闻,交流心得,还可以激发他们参加社会活动的积极性,唤醒他们的生命力。所以,图书馆应和社会老年组织加强联系,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实现优势互补。这样既可以将图书馆建设成为多功能的老年人休闲娱乐场所,又能扩大图书馆与外界的交流、有利于提高图书馆的社会形象。 2. 针对农民工读者服务 2.1以人为本,开展丰富多彩的读者活动 图书馆一向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向农民工开展有关生活常识、环境保护、伦理道德、医疗保健、公共礼仪等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读者活动,家政家教讲座,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邀请科技人员和种植养殖大户来馆开设培训班或专题讲座,开展农业科技读书活动,帮助农民工积极参与实施农业品种、技术、知识更新工程,向农民工传授农业化等技术,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使广大农民不断提高政治思想觉悟,逐步引导农民务实敬业、开拓进取,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目标,勤劳致富。 2.2举办法制教育讲座,加强农民工的法制观念 图书馆一向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向农民工开展相关生活常识、环境保护、医疗保健、公共礼仪、伦理道德等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读者活动,家政家教讲座,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邀请科技人员和种植养殖大户来馆开设培训班或专题讲座,开展农业科技读书活动,帮助农民工积极参与实施农业品种、技术、知识更新工程,向农民工传授农业化等技术,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使广大农民不断提高政治思想觉悟,逐步引导农民工务实敬业、开拓进取,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目标,勤劳致富。 3. 针对残疾读者服务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陈力说:“图书馆作为社会知识传播中心,承担着知识服务重要职责,有责任利用有效的方式使残疾人获得无差别的文化服务。”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残疾人来说,他们需要全社会的理解、关爱和帮助。因此,公共图书馆应该高度重视残疾人这一重要的服务对象,尽可能满足残疾人的精神文化需求。 3.1政府加大投入建设力度,提供人性化阅读环境 残障人员是我们这个社会的特殊群体,也是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建立适合其需求的高质量的文献资源和设施服务都是开展服务的基础。图书馆建立无障碍设施是残障人员进入图书馆的基本条件。残障人员群体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所需文献资源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例如盲人需要盲人图书,专供残障人员使用的停车场,在图书馆门口设计可供轮椅进出的坡道,铺设有凹凸纹的盲人引道等无障碍通道等等。而在馆内借阅台的设计、卫生间的设计等方面都应考虑到特殊人群使用的方便性,如另外开通升降电梯通往各楼层,这样对于使用轮椅或行动不便的残疾朋友来说也可以像其他读者一样进入到各个开放场所。图书馆除有盲文图书,有声读物提供借阅外,还应配备有读屏软件的电脑,引领盲人走进电脑世界。 3.2注重名人效应,有善意的关怀和指导为残疾人创造无障碍服务 图书馆应注重通过图片、伟人、名人故事、传记类读物来为读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导读服务,以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望,激励特殊群体读者,树立身残志坚的人生观念,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磨练积极顽强的意志,树立乐观生活的信心。要根据残疾人的特殊需要,提供无障碍的阅读环境、无障碍的信息资源、无障碍获取知识的服务,使他们能够和普通读者一样自如地利用图书馆的资源,感受到图书馆对残疾人的善良帮助和关怀。 3.3建立专为残疾人服务的馆外流通服务点 公共图书馆应在福利院、精神康复医院等特殊群体聚集地设立流通服务点,送去适合残疾人阅读的书籍报刊。各个流通服务点定期进行书籍的流动更新,这样既保证了书籍的时效性,同时也节约资源并最大化利用资源。 3.4加强特色馆藏文献资源建设 公共图书馆要不断补充适合残疾人员群体使用的文献资源,构建相应的文献资源体系,形成特色。由于残障人员自身的特殊原因,决定了他们对知识、信息需求的特殊性。图书馆要有计划地购买一些盲文读物、聋人读物、大字图书及能够反映残障人员生活的一般印刷型资料和音像资料等。另外公共图书馆还可以从馆藏资源及网络信息中采集适合残障人员阅读的信息,编制信息快讯或专题数据库为残障人员服务,这些文献信息资源既为残障人员全方位的信息咨询服务提供了保障,又使公共图书馆真正地成为残障人員获取知识的信息家园。 参考文献 [1]王军.公共图书馆构建和谐社会之实践.国家图书馆学刊,2007(1). [2]崔英玉.浅谈图书馆如何为特殊群体读者服务.才智,2012(11). [3]牛丽.浅谈公共图书馆面向老年读者的服务工作.图书馆学研究,2005(2). 作者简介 周燕,女,现年53岁,馆员,贵州省毕节市图书馆。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