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例谈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
范文 | 薛锐 摘要: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老师们虽然能意识到提问对于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性,但许多教师所设计的问题仍然习惯性地停留在检查学生记忆、理解、复述能力的层面上,较多关注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而对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问题设计还处于表层,问题设计存在明显不足。笔者认为,教师需要立足阅读文本特点以及学生具体学情特点,完善读前、读中和读后环节的提问设计,开展思维型阅读教学,促使学生思维品质得到全面发展与提升。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提问;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3-101 高质量的问题设计,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然而,传统的阅读教学课中教师提问浅显琐碎、习惯性地停留在检查学生记忆、理解、复述能力的层面上。这种提问形式,不但失去了提问应有的价值和作用而且让学生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直接影响课堂的有效性。立足阅读文本特点以及学生具体学情特点,完善读前、读中和读后环节的提问设计,对开展思维型阅读教学、提升小学生英语阅读思维品质具有非常现实而重要的意义。 一、读前巧设问,激活思维开启学习 (一)基于学情,围绕学习主题设问 在读前环节中,教师应该从学习主题入手,从学生学情出发设计问题,激活学生知识储备,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为进入阅读打好基础。 如: PEP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Unit3 Part C Story time 故事板块,内容与游泳有关,教师在提问时可以先从孩子们熟知的句型Can you swim?来提问带入游泳的话题,层层深入,再提问How did you learn to swim?给学生留有自由思考、发散思维的空间,借助“游泳”这个紧紧围绕主题提出的开放性问题,孩子们回答怎样学游泳的兴趣被激发了,思路被打开了,思维型的课堂学习已经开启。而不仅仅停留在“会游泳”和“不会游泳”这个表层的问题上。 (二)善于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提问 读前活动可以起提出启发性的有效问题,也可以用提示语言鼓励、帮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把提问权利交给学生,引导其主动思考,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 PEP《英语》五年级上册 Unit1 Part C Story time Whats he like? 故事板块中,教师可以先出示图片,启发学生:Zip? and? Zoom has a new PE teacher?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him? Can you ask any? questions?学生对这个新老师很好奇,有很多问题可以问,His age, his favorite subject,What's he like? His language,hobbies, nationality等充分提问,教师边听边帮助学生改正这些问句的表达,因为学会使用特殊疑问句whats he like?是本课学生应该掌握的语言学习内容让学生自主提问可以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有利于激活他们的思维,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二、读中精设问,发展思维促进学习 (一)运用问题链,发展学生思维灵活性 问题链是教师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针对学习过程中产生或可能产生的困惑,将知识转换为层次鲜明,具有系统性的一连串教学问题。有效的问題链无疑是提高英语阅读教学效率的重要方法,它能帮助学生建立思维路径,激发学生自主表达的欲望,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促进思维的灵活性。 以 PEP《英语》四年级上册 Unit 5 Part C Story time 故事教学为例,在故事导入阶段,教师先通过吉他弹唱自我介绍ABOUT ME,后根据歌词设计引导: 【问题链1】: T: Look at the first picture of the story, is Zip happy for dinner? Ss: Yes, she is happy. T:Maybe she is hungry. T:Look at the last picture of the story, is Zip still happy? Ss: No, shes shocked. T: Why not? Is the food not good? What happened? S1: Look at the bird. I think it wants to eat the food. S2: Maybe the food is too expensive. T: What will the story be, do you think? S1:It will be very funny. S2: It will be a terrific. 这个问题链的设计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由整体到部分,从浅表到深入,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在层层推进的问题解答中学习了语言,发展了思维的灵活性,同时也提升了自主学习能力。 (二)突破重难点,培养学生思维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集中表现为善于深入思考问题能抓住事物的规律和本质。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针对学生学习的重难点,教师可设计有深度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思维活动主动掌握学习的重难点,学会深入思维,提升思维的深刻性。 如: PEP《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3 Part C Story time 故事板块,通过对该故事的学习,鼓励学生对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认识,Learn by doing升华主题: T: Boys and girls, what does the story tell us? …… Ss:Learn by doing. T: Yes, We should always remember “Practice makes perfect!” Practice makes perfect.拓展了学生的发散思维,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教育。这个重难点的学习不再是由教师直接告知学生,而是学生通过有思维力度的问题主动发现与探究,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读后广设问,锤炼思维深化学习 (一)灵活开放式提问,培养学生思维创造性 语篇讲读结束之后,教师应对文章教学效果进行适当的检验评估。设计有效的读后活动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并通过相关知识点的串联提升学生对语义、语境的掌握程度,实现语篇教学效果的升华。针对教学中的整体与细节两个方面,教师可在语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拓展,设计创新型、评价型或探究型等开放性问题。开放性问题的设置能够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培养学生概括、独立思考的能力,达到提升阅读能力的目的。以五年级(上)Unit 3 Planning a trip Part A 为例,教师可展示多张不同地点及交通工具的照片,同时联系一般将来时 will 句型的知识点,要求学生用此结构语句进行回答。教师在学生阅读完之后,提出"Where will you go? Will you go by ship?”等问题,通过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文章主人公的计划,并能制订自己的出游计划。问题的设计旨在让学生掌握语篇知识,同时也要启发学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将文本知识进一步升华并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二)总结归纳式提问,提升学生思维逻辑性 思维逻辑性是指思维活动无论其过程还是形式、方法,总是有根有据,条理分明,层次清晰。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读后环节,教师可以设计总结归纳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梳理所学内容,建立清晰的知识体系结构,发展思维的逻辑性与条理性。如: PEP《英语》五年级上册 Unit1 Part C Story time,教师在读后总结环节可以这样提问: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the new PE teacher? Can you try to draw a mind map?学生在完成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总结、归纳语篇信息。然后教师设计运用性活动,对本单元重点内容进行归纳问:What questions can we ask about your new teacher?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清晰地梳理出本课重点问句。 阅读教学中发展思维品质的最便捷方式是通过教师的提问设计,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避免无效低效的问题,精心设计有思维力度的问题,开展思维型阅读教学,利用提问有效引导学生主动投人学习活动,进行自主学习,思考与研究,让学习真实发生,在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同时,提升其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史赟. 2020.例谈小学英语思维型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J] 英语教学設计,(10):64 [2]毛华.2015.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J] 校园英语,(10):15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