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范文

    刘丽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掌握数学应用能力和知识技能,还要让学生养成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阶段,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7-179

    在小学数学教学之中,尽最大可能去激发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之中,从而自发进行探究、分析数学知识,掌握和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主导者、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的教师,精心选择组织教学,搭建平台,不断让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都能发挥出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以学生的学来确定教师的教,更具针对性,也能给予学生真正的开放空间,让他们的学习个性得以张扬,从而有效培养他们探索、分析和创新能力,提升基础技能,培养数学素养。

    一、阻碍小学生自主学习的因素

    培养小学生肉主学习能力的障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差和对自主学习目标的理解不足。小学生由轻松的幼儿园生活进入严肃的学校课堂,对课堂中的一切都还很陌生,而且注意力很难保持长时间的集中状态,很容易被课堂外的事物吸引,注意力转移会比较频繁。再加上小学生的心智都还没有发展成熟,所以他们不知道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什么,甚至有学生会认为以后生活也用不到数学,所以会产生学习数学完全是无用的错误想法,进而导致他们对学习数学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只能在老师和家长的督促下进行被迫學习,很难做到自主学习。

    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1.创新教学导入,激发学生自主探索

    导入是教学中的第一个环节,也是教学开始的最重要环节,教学导入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因此,教师要在实际的教学中进行教学导入创新,给学生不一样的学习体验。教学导入可以采用多样的教学导入,问题导入法、疑问导入法、设置悬念导入法、故事导入法、直接导入法等等,这些都是比较常见的导入法,而故事导入法一般在数学课程中比较少见。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设计故事导入,故事导入法可以很大程度的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设置疑问导入法可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然后教师就顺着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也可利用多媒体设计课堂导入,给学生强烈的视觉体验。例如,在学习《认识图形》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创新课堂导入方式,用多媒体播放图形小视频或图片,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讨论,学生在观看图形后,会对图形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从而可以开始自主学习。

    2.创建有趣生动的教学情境

    情说教学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教学方法,即教师结合具体知识,为学生创设一个与实际情况相贴近的情景。教学情境的选择与设计是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出发点,是解决问题的基础。从生理特点来看,小学生年龄较小,心智都不成熟,而且大多活泼好动坐不住,对周围的事物都有很强的好奇心,也容易分心。因此,在开展数学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构建一个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的教学情境,这样不但能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又能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起来。同时,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的优势,丰富教学模式。例如,教师在教授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内容时,可以利用数学建模软件,将平行四边形进行变形,通过添加条件,将其变成长方形和正方形,从而说明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3.突出教师在学习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应鼓励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强烈的主动学习的动机是学生产生数学学习兴趣、进而学好数学的重要条件。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n己的引导地位,根据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因材施教,制定符合学生特点的学习计划方法和策略,并培养学生的元认知策略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强化自主学习意识,培养自主学习习惯

    在现代教学中,教师的身份由以往的课堂主体变成了现在课堂的引导者,数学课堂也不例外。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先给出一个贴合实际的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通过小组进行讨论,探讨不同思路和解决方法的优劣,从而拓宽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有助于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例如,在教授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时,学生可能会想到分割法、拼凑法、补充法等,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最优方法并总结规律,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习惯的养成是一切的基础。这主要包含三个方面: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良好听课习惯的培养和课后复习习惯的培养。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可以大致了解和认识即将要学的知识,这样在老师进行授课时,学生就可以重点关注那些在预习时自己没有理解的知识,有侧遺地对掌握不牢固的内容进行再次学习。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效率,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而课后复习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印象,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5.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教师应从学生所熟悉的知识经验、生活真实情景入手,选择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的生活案例,使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用他们熟悉的事物创建情境,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和兴趣。比如,在学习“时分秒”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先自己观察时钟的表盘,进而教师介绍时、分、秒的概念,并提出问题:秒针走一圈要多久;分针走一圈要多久;时针走一圈要多久……用这些问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和生活经验,从而教授时分秒的换算单位,让学寓于观察之中。

    总之,在小学数学之中,教师要精准定位角色,将自己置于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的地位,而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会自主学习,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搭建学生积极思维、合作交流的平台,使他们顺利构建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谷学英.浅谈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J].中国校外教育,2016(20).

    [2]阙海丰.小学数学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3:3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