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卢卡奇《小说理论》初探 |
范文 | 王一冰 摘要:乔治·卢卡奇是20世纪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思想家。他早期的理论积极借鉴了黑格尔、克尔凯郭尔、西美尔等理论,《小说理论》是他在综合分析康德主义、黑格尔主义、韦伯思想理论等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对文学艺术的理解创作的作品。本文首先分析了《小说理论》的背景知识,而后全面分析《小说理论》。最后,探讨卢卡奇对其他理论家的影响。 关键词:卢卡奇 小说理论 内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8- 一、卢卡奇《小说理论》背景初探 卢卡奇对历史总体性的渴望也深受黑格尔影响。在《小说理论》中,卢卡奇积极融入了黑格尔主客体统一的观点,用总体性作为《小说理论》对小说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卢卡奇曾对《小说理论》作出说明“《小说理论》是属于理智科学学派中把黑格尔哲学具体运用到美学问题的第一部著作”。主客体统一是黑格尔的重要哲学思想,也是卢卡奇在《小说理论》中所追求的完美境界,标志着卢卡奇从康德思想转向了黑格尔。在《历史小说》中,卢卡奇也遵循了统一的原则。他认为历史小说的本质是追求人类社会—历史的整体。从横向上来看,历史小说需要反映社会中重要阶级或力量的互动,从纵向上来看,则需要反映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不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只有能够横纵交错的历史小说,才能够体现人类社会——历史的整体。 卢卡奇留学德国期间,德国学界还流行克尔凯郭尔的存在主义学说。在《生活与形式的碰撞—索伦·克尔凯郭尔与里季娜·奥尔森》中,卢卡奇就曾着重讨论了“姿态”这一概念,认为“姿态是对一种并不含混的事物的运动的清晰表达。如果说形式是表达生活中之绝对者的惟一方式,那么,姿态就是那自身完美中的唯一事物”。在他看来,“姿态”是心灵的飞跃,是一种在尘世生活中努力追寻意义的生命哲学与人生态度。同时,总体性背后的乌托邦希望也深深刻下了克尔凯郭尔的印记。“在卢卡奇接下来的思想中,我们就会发现,犹太教弥塞亚主义等宗教方面的思想已经融入克尔恺廓尔化的反资本主义的浪漫主义立场之中。” 二、卢卡奇《小说理论》内涵 (一)卢卡奇小说本质论 卢卡奇在《小说理论》中,将小说与史诗进行比较,挖掘其本质内涵,认为小说是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物,是“我们时代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在卢卡奇看来,真正继承史诗的不是悲剧,而是小说,虽然小说与史诗所处的时代不同,二者的特性也不相同,但是小說本质上描绘的是社会生活的整体,但是这种整体性是被遮蔽的、被隐藏的,已经不像史诗那样与现实存在直接的关系,也无法直接地获得,而是需要读者通过自身的生活经历去发现,去寻找。这就注定了现代小说的目的是探索构建本质与生活统一的叙述形式。因此,卢卡奇认为“小说是被上帝遗弃的世界的史诗”。史诗是对英雄及其生活的世界的描绘,展现了人类行为与意义的统一性、整体性,而小说则是表现人与世界的矛盾对立,史诗的主角是个整体,而小说的主角是个体的人,是与外部世界疏离的个人,小说实质上是现代社会异化的产物,是孤独的人将自己经历或者道听途说的经验转化为读者的经验的艺术形式。 (二)卢卡奇小说类型论 在《小说理论》中,卢卡奇将小说分为三种主要类型,即抽象的理想主义、幻灭的浪漫主义、综合类型。卢卡奇对小说的分类是以心灵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作为评判标准的,即内在? 心灵与外部世界的整体性。如果内在心灵比外部世界小,那么则为抽象的理想主义,这一类型的代表是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如果内在心灵要大于外部世界,则为幻灭的浪漫主义,这一类型的代表是福楼拜的《情感教育》:如果内在心灵与外部世界达到了和谐,则为综合类型,这一类型的代表是歌德的《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卢卡奇认为这三种类型是平等共生的,三种类型并没有时间的先后,也没有相互发展补充的问题。 三、卢卡奇《小说理论》对西方文论家的影响 伯恩斯坦甚至认为,《讲故事的人》不过是本雅明对卢卡奇《小说理论》那种历史理论框架的“复制”。所谓复制,是指《讲故事的人》沿用《小说理论》关于现代人“无家可归”状态和现代人对时间感的理解,并得出与卢卡奇相同的结论。他们都认为史诗世界完满、封闭、自足的世界,神意对于人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人神之间开始发生断裂意味着悲剧得以产生,人在思考命运时与神的旨意发生冲突,最终导致诸神离去。在一个诸神离去的时代,小说出场了。但是本雅明并没有给予小说以拯救现代性世界的重任,而是认为小说只能加剧危机,因为现代机械复制艺术品中已经没有了灵韵。另外,艺术家已经无法总体性地去把握资本主义物化世界,他们只能用非连续性的破碎和意象片段进行寓言式诠释。这是本雅明与卢卡奇的不同之处。 对于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来说,卢卡奇的重要性可以不厌其烦地说起。其《政治无意识》已经被学界公认为卢卡奇《小说理论》的姊妹篇。二者都是有关主体性的寓言式写作,只不过《小说理论》根据精神世界与经验世界的关系来书写主体性历史,《政治无意识》则依据主体性发展与不同阶段社会生产方式和文化形式发展的联系。 四、结语 作为卢卡奇早期的重要理论著作,《小说理论》是对小说这一文学艺术作品进行了比较全面、深入的分析,我们也能够从中看到作者卢卡奇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独到见解。他将文学艺术创作与社会现实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提出了作家的责任与使命,通过将小说与史诗、戏剧等的比较分析,不仅指出了小说现实主义的意义,也促进了人们对于自身时代与社会现实的反思。 参考文献 [1](匈)卢卡奇.小说理论[M].燕宏远、李怀涛译.商务印书馆,2012. [2](匈)卢卡奇.卢卡奇早期文选[M].张亮、吴勇立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匈)卢卡奇.艺术与客观真实[J].世界文学,1981, (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