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试论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创新教学策略探究 |
范文 | 魏树辉 摘要:随着新一轮教育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化,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当下我国教育事业革新的主流趋势,而高中语文作为高中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部分的高中语文教师都相继开展了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创新教学工作,力求实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因此,如何才能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开展行之有效的创新教学活动,已经成为当下高中语文教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语文;创新教学;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52-336 前言 作为高中阶段的重要基础学科,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和思想品质,以及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有着关键的作用和价值。在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高中语文教师必须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而不是一味地追求高分而忽视学生的情感教育。从而能够转变传统落后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和创新课堂教学活动,实现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一、当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新时代,尽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高中语文教学迎来了一场创新改革热潮,但是当前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仍旧存在着诸多问题,进而阻碍着高中语文课程教学的有效革新。首先,大部分的高中语文教师都已经意识到了素质教育的积极意义,并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纷纷着手开展素质教育渗透教学。不过由于许多高中语文教师所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较深,所以导致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并不能领会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他们中的大多数还是会将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因而会忽视对于学生的情感教育和思想教导。另一方面,还有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素质教育活动时,往往会为了落实素质教育理念,而过于重视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积极良好的课堂氛围,以致于偏离了原本的教学初衷和课程标准。从而导致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效性较低,甚至还会出现适得其反的现象。 二、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创新教学策略 1、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推动学生进行一切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同时兴趣也被称作是最好的老师。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创新课堂教学活动时,应当想方设法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后续课堂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而情境教学作为一种灵活性和开放性较强的教学形式,一直以来都深受广大师生的欢迎,还可以起到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升学生课堂参与性的作用。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方法,转变以往单一僵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教师在执教《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就可以在正式授课之前,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电视剧《红楼梦》中的这一情节的片段,并让学生注意留意其中重要人物和情节的相关细节。从而利用视听结合和直观形象的影视剧进行情境导入,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积极性。 2、开展互动教学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大部分的教学时间往往都由教师独自占据,而学生只能在教师单方面的知识灌输中被动地进行学习,无论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还是学生之间都鲜少会有良好的课堂互动,这也严重违背了新课标所提出的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和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当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能够在实践教学中注重开展互动教学活动,以此来加强师生之间以及学生间的友好互动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例如,教师在执教《故都的秋》一课时,就可以在正式授课之前引导学生一起来谈论有关于秋天的印象和感受,让学生能够用一个词语或是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眼中的秋天。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在课下搜集和整理有关于秋天的诗句或是文字,并在课上进行分享与交流。从而能够有效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感受来体会作者笔下故都秋天独特的魅力。 3、采取分层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下,我国的教育事业也愈发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于是越来越多的高中语文教师开始转变和改善以往“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并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以此来遵循因材施教和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而分层教学法可以说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途徑,分层教学是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个人发展需求为基础,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层次,并由教师开展针对性的分层教学活动,从而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还可以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特征。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就可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有效采取分层教学方法,也就是根据学生的语文基础、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读写能力以及内在潜力,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层次,随后就可以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案、课堂提问、随堂检测和课后作业等方面入手开展分层教学活动,从而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4、拓展实践教学活动,强化学生的综合素养 当下的高中语文教师大多都过于重视基础知识和应试技巧教学,因而总是会忽视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重要性,以致于素质教育落实不到位,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针对这一现象,高中语文教师应当积极拓展实践教学活动,促使学生能够在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活动中,有效锻炼和提升自身的探究能力和应用能力,以此来推动学生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例如,教师在执教《拿来主义》一课时,就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并要求各小组成员能够利用课下时间,通过搜集和整理资料来总结出“外来文化对我国文化的影响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最后要由各小组成员依次派出代表来论述自己小组的观点,从而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明确新时代对于人才培养的最新需求,进而能够秉承着素质教育理念,面向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同时还要摒弃传统僵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探索和创新课堂教学设计。从而能够通过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开展互动教学活动,采取分层教学方法以及拓展实践教学活动的举措,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进一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此来全面强化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王瑞.新课改下创新高中语文教学方法[J].中国农村教育,2017(29):126-127. [2]石云芝.浅谈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策略[J].现代农村科技,2017(21):63. [3]王晶晶.刍议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J].现代交际,2017(02):15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