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
范文 | 杞春龙 摘要:教师教学模式传统单一,学生学习模式循规蹈矩。一对多的讲授式教学模式极容易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用的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教师对高效教学目标实现的追求。微课的出现为教师改进教学手段和提升教学效果提供了契机。本文以教师的实际教学经验出发,从微课用于课前,丰富学生独立预习资料;微课融入课堂,保证学生课堂学习质量;立足微课资料,有效拓展信息教学途径等多方面对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初中信心技术;微课应用;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52-207 将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应用,可行性高,促进教学的效果较好。微课形式的资料符合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并可应用在不同的教学环节。首先,微课是以建构主义为基础,以移动学习或在线学习、辅助学习为目的,在短时间内进行的实际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喜爱视频形式资料的特点。第二,45 分钟的一堂课,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段在前 10 分钟,10 分钟后会逐渐下降。而利用微课将“内容”讲授时间控制在 10 分钟以内,课程内容短小,知识碎片化,形式多样化,可以确保初中学生注意力精中,最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积极研究并实践将微课应用于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一、微课用于课前,丰富学生独立预习资料 类如“翻转课堂”、“游戏化教学”等新课标教学理念指导下出现的新的教学模式中,都有对于学生课前预习内容的要求,其目的在于减轻学生在课堂上对于信息新课知识的理解压力,同时提升学生的课堂实践兴趣及效率。而初中学生大都没有主动预习的习惯,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制作微课视频,让学生能够在课前几天就能在休闲时间了解到新课知识,从而达到微课促进学生预习、促进教师教学的目的。 例如,教师在教学“网站规划-设计美丽的大理网站”一课时,就为了让学生在初中阶段尽快养成勤于预习的好习惯,并打消对网站设计和制作知识学习的恐惧心理,在新课知识讲授的前一周就为学生制作并发放了微课视频。精美的视频畫面和简单的介绍,让学生在兴趣推动基础上通过观看微课资料,了解到了“美丽的大理”主页,以及“大理风光”、“大理名胜”、“风味小吃”、“特色工艺”等不同模块在网页中的布局和内容填充效果。学生对新课知识的学习借助微课视频的观看而产生了期待心理,这为学生在课堂上的高效学习和教师的高效教学实现奠定了基础。 二、微课融入课堂,保证学生课堂学习质量 课堂作为初中学生了解信息新课知识、锻炼信息技能的重要平台,是教师发挥自身引导教学角色功能的重要平台。但是无论教师应用怎样的教学手段,都不能通过“一对一辅助教学”方式来满足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指导需求。所以,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期间善用微课资料,让微课成为学生顺利实践操作练习的助手,从而保证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让微课起到促进教师教学的效果。 例如,教师在教学“设置网页链接”一课时,就运用了微课资料,实现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首先,教师通过为学生播放应用网页链接的网页链接点击效果,形成了与单一网页展示内容的鲜明对比。此部分视频用于将新课知识导入,这起到了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作用。而教师在学生进行网页链接添加操作练习期间,常遇到如“代码编写错误”、“网址编写错误”,“网址填写位置错误”等障碍,教师因此为学生展示了各个操作步骤的视频,视频中通过不同颜色字体的闪动效果提醒学生尤其要细心的地方,学生在不影响其他学生练习的情况下,通过参考微课视频,实现了高质量的课堂学习。 三、立足微课资料,有效拓展信息教学途径 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新课标教学理念出台后,教师逐渐发现有“三维目标”的实现到“核心素养”的培养,实际上是将三维目标进行统一,以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目的展开教学才是教师需要遵循的思想。因此,拓展学生学习途径,满足学生学习需求自然成为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问题。将微课资料应用在课堂外的其他自学平台中,可以实现助力学生兴趣发展的目的。 例如,教师在教学“使用导航栏-在网站中轻松跳转”内容期间,就将学生使用的课前预习微课视频、课中实践参考视频以及教师录制的课堂教学剪辑视频发布到了校园学习网络平台中。为了保证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学习需要顺利地找到视频,教师还在班级微信交流群中发布校园学习网站中信息技术学科模块中的网址链接。此外,教师还让学生观看了将微课视频上传到慕课网等学习平台。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末尾,认识到了更多的学习途径,同时满足了学生课外时间基于兴趣爱好的信息自主学习需求。 四、设计互动环节,鼓励学生完善微课使用形式 教师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探讨,有利于教学教研工作的更好开展。教师可以通过“互动环节”了解学生学习微课的情况,学生使用微课的情况形成反馈数据,具有一定价值。不同的学生的信息素养不同,不同学生由于生活环境、家庭学习环境的不同,对学习方式也有着各自的特殊要求。因此,参考学生的意见,可以研究学生的学生特点,并根据学生的学习个性对微课内容进行更改或对微课应用形式进行改进。 例如,教师在教学“使用书签-制作大理名胜网页”期间,对“互动环节”的设计是针对本节内容的教学,搭建了一个互动交流环节。学生不仅与学生之间也可以交流讨论,还可以通过填写微课资料使用体验评价表,让学生将自己的真实需求表达出来。教师根据学生提供的意见和建议发现,学生们在课前微课资料的使用,更喜欢内容精彩的部分,而在课堂实践过程中,发觉指导实践步骤的视频更加实用。因此,教师参考了学生的建议,制定了关于网页制作模块知识教学过程中微课的不同风格设计思路,满足了学生的实际需求。 综上所述,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当改变教学观念,顺应信息时代发展潮流,更新教学手段,将微课资料充分融入到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前和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有适当的微课资料可以参考;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微课拓展教学途径,满足学生学习兴趣和自学需求、复习需求;同时,教师还应参考学生的建议,不断改善微课质量和应用方式,让学生能够在课堂内外都能参考高价值的微课资料,让微课加入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能起到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饶文兴. 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应用研究[J]. 信息系统工程,2015(10):155. [2]黄勇毅. 巧用微课构建初中信息技术有效课堂的探究[J]. 才智,2015(31):34-35+3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