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初中生同伴冲突干预的策略探究 |
范文 | 郑晓红 摘要:同伴冲突是每个同学都可能要面临的问题,正确处理同伴冲突是成长过程中重要的内容。经研究,团体辅导干预、家校联合干预及针对性集体活动干预等,这些措施均能有效化解初中生同伴冲突,同时能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 关键词:初中生;同伴冲突;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3-263 一、初中生同伴冲突的现状 初中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所以同伴交往成了他们主要的人际交往方式。在与同伴交往中,因为意见不同,言语不合,目标不一致,利益与需要的不同会引起争执或冲突,这也是很普遍的。 初中生常见的同伴冲突有宿舍作息冲突,物品使用冲突,管理班级的班干部或组长与被管的同学之间的冲突,对某一同学的某一行为看不惯,嫉妒他人,挑拨离间,冲动,对方曾有过损伤的伤害态度或行为等。 二、初中生同伴冲突的原因分析 初中生步入青春期,生理发育日趋成熟,心理上,自我意识增强,不喜欢被管,喜欢自由,尤其部分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个性强;初中生处事能力欠缺,面对发生事件,不能冷静处理,甚至感情用事。 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青少年时期的同伴交往尤其重要。青少年正是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形成自我概念和构建自己的人格。Slaughter等人也发现受欢迎儿童比受拒绝儿童能够更好的理解他人的心理状态。 面对初中时期的同伴冲突,我们如何帮助他们缓解,度过初中美好时光,如何寻找有效的辅导方法,需要我们每位教育者思考。本文通过团体辅导干预、针对性集体活动干预、家校联合干预等,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学会表达,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促进良好的同伴交往,有效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 三、初中生同伴冲突干预的策略探究 (一)团体辅导干预 辅导员通过营造安全、信任、愉悦的团体心理辅导课《同伴冲突》,精心设计有针对性的活动任务,让学生探索,分享不同观点,最后有效达成活动要求,从中获得感悟,觉察自我,了解他人,并把课堂中学到的方法运用到同伴相处中,获得更好地人际交往。 《同伴冲突》课例:在心理辅导团体活动《同伴冲突》课中,提问在生活中,有过哪些冲突?能谈谈当时的感受吗?让同学们谈感受;我们可以怎样应对冲突,以小组形式进行分享,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当我们遇到冲突时,如何应对和化解冲突:第一是包容,就事论事。第二是学会表达。如:A用指责的语气说话:“你为什么拿我的文具盒?”B听了A指责的言语,故意和她抬杠。A如果微笑着说:“B,是你拿了我的文具盒吧,还给我吧,我要急用呢。”第三是找个地方真诚地交流。如:A和B在班里直接大吵了起来。结果是两败俱伤,没有解决问题。事后,双方冷静后,需要再找个地方交流沟通,或者找个中间人帮忙沟通,两个人就不会出现谁也不理谁的情况。 (二)针对性集体活动干预 学校里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全校师生积极有序参与其中,學生从活动中认识自我,相互理解,友好合作。 1.集体活动一——心理剧呈现 呈现班级冲突事件心理剧,辅导员引导学生通过多角度多层次了解事件的起因处理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感悟。如:案例自习课上班干部和同学冲突事件,涉及到很多人,通过两到三个场景呈现,借鉴了王磊、谭晨和寇彧(2005) 提出的“同伴冲突解决六步法”:了解他人的想法、了解他人的感受、了解他人产生想法和感受的原因、换位思考、提出尽可能多的解决冲突的办法和评出公认的最合理有效的冲突解决的方法六个步骤。 本次干预,采用提问的方式进行,引发大家(事件当事人、班主任、观摩的老师和同学)思考,建立新的认知:自习课上能不能交流;边上同学看到违反班规要怎么提醒;班干部看到违规怎么管;孩子在学校发生了事情,家长要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成长得更好;今后出现冲突事件班主任要如何处理,让事情解决的更好。思考后再进行现场分享,小结最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2.集体活动二——心理游戏活动 游戏一:两人三足是一个小小的游戏,两人一组,抽签决定组合,将两个人的腿捆在一起从起点出发谁先到终点谁就胜利。 活动目的:活动中可能会碰到曾经有过冲突的同学,通过任意组合形式,消除隔阂,促进同学之间友好交往。 三、家校联合干预 引起同伴冲突的因素,有学生自身的内部因素,有时也有家庭、学校的外部因素,在这类冲突辅导干预时,需要与家长和班主任同步进行。 例:一个孩子和他们班的另一个孩子几乎每天都有矛盾发生,这样不断地和小张发生事情,班主任和家长心里都极为不舒服,半学期多了,小林妈妈对班主任有看法,总觉得自己儿子没有那么多事。班主任也不舒服,觉得家长护犊心理。最近又一次打架事件,班主任希望辅导员干预一下,同时家长也通过家校线上联系了辅导老师,希望能帮忙解决这个局面。于是,辅导员把小林、小林妈妈、小张和班主任约到辅导室。 辅导干预过程: 第一步——先与小林妈妈单独交流:第二步——与小林和小张交流(小林妈妈和班主任旁听):第三步——(干预后)与班主任交流: 每一次冲突背后真正的原因是什么,我们要帮助他们寻找并化解,问问孩子的真实想法。这个辅导干预中,班主任和家长一直认真聆听,两个孩子都表达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孩子的的矛盾终于化解!之后,家长说要改变自己,不再有偏见,相信老师对待每一个孩子都是公正公平的,自己在教育孩子中不但要注意和孩子沟通方式方法,也要了解孩子。 辅导干预后一周,班主任对辅导员说这两个孩子没有冲突了,彼此和平相处,小林横冲直撞现象也没有了! 小结 初中生成长环境单一,涉世不深,当冲突来临时就可能应对不当,学校通过多种形式干预,让初中生学习了解一些应对方法,改变他们的认知和处理方法,对于化解矛盾,减少冲突,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金华.儿童发展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Slaughter V,Dennis M J, Pritchard M.Theory of mind and peer acceptance in preschool children.British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02,20(4):545-564. [3]王磊,谭晨,寇彧.(2005).同伴冲突解决的干预训练对小学儿童合作的影响.心理发展与教育,21(4),83-8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