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家庭环境对幼升小幼儿的影响 |
范文 | 黄天年 摘要:儿童时期是培养健康幼儿的黄金时段,当父母的一定要注意把握好这个黄金时段,为幼儿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打好基础。5-6岁是幼儿发展的关键时期,其身体和心理都是在此阶段得到快速发展和不断完善的。现如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对于新一代的接班人,不仅要有健全的体魄,更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关键词:幼升小;科学育儿;物质环境;精神环境;入学不适应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3-358 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 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傍。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子矣。”遂居。 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家庭环境教育能很大程度的决定孩子日后的成长道路。所以说家庭环境教育对即将幼升小的孩子影响重大,那么具体的影响有哪些,我们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才能更好的引导孩子呢! 大部分的中国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于是选择“抢跑”,早早的给孩子报各种幼小衔接班或补习班。而没有认识到,在小学初期阶段,孩子的成绩不是最关键的,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比什么都重要!作为家长不应该只看中分数,而应先培养孩子的学习方式和注重孩子的心理教育。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不仅是澘移默化的,而且是深远持久的。父母有暴力,打骂,吵架行为的,会让孩子缺少安全感。孩子的内心会慢慢的担心,多疑,胆怯,或者向相反的极端方向发展,性格和父母一样暴力。父母的讽刺打击,在孩子年龄还小的时候,在对这个世界还不了解与不理解的时候,父母如果一味的讽刺与打击会起到先入为主的作用,在以后孩子面对未知与挑战的时候,他会胆怯。我隔壁家的邻居开了一个棋牌室,周末孩子大部分时间都和父母一起泡在棋牌室里。孩子吵闹或是孩子肚子饿了,就拿钱给孩子自己去买点东西吃。这位邻居还很自豪的对我说:我家孩子很独立,才三岁就会用一百元钱去买泡面了,还知道找零钱回来。我只微笑没有提出异议。最近这位邻居又找我诉说起来了,近期受武汉疫情影响好久没有出门了,孩子也要准备升小学了。这位邻居开始急了,想在家教孩子认认字、练练笔,可孩子出口就问:妈妈,我看书你给我多少钱呀?让这位邻居现在很苦恼,认为孩子现在不听话了。孩子一开始并不会问父母要钱,从父母第一次用钱打发孩子的时候,孩子就记住了父母的这个行为,认为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存在应不应该,而是可以用金钱来进行讨价还价的。作为父母不应该一味的指责孩子,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孩子为什么会这样说话,该如何纠正。 我的另一位朋友是王者迷,平时有事没事都抱着手机打游戏,兴致高的时候还会给家里的孩子讲解一下游戏的情节。耳濡目染下,才5岁的儿子打起游戏来,也是一把好手。朋友的妻子很快发现了孩子的不对劲,晚上小家伙不睡觉,拿着手机躲在被窝里打游戏。好在这位朋友很快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尽量不在孩子面前玩电子产品,闲暇时带孩子逛公园,去游乐场,慢慢地孩子也不玩游戏了。生活就像一面照妖镜,父母好的、坏的、善的、恶的,统统都会展示在孩子面前,孩子从父母身上能学到什么,取决于父母对待生活的态度。 孩子的精神环境也很重要。孩子就像一张洁白,而父母就是那个手上拿着画笔的人,父母在纸上画什么就有什么。作为父母我们要从小就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在生活中多赞同孩子的想法,少说一些泄气话,要耐心听孩子倾诉,鼓励他经常把开心的、不开心的事跟父母说,孩子做了错事,父母不要急于批评,要让孩子把心里话说出来,让孩子习惯不把事情憋在心里。平时,父母碰到生活中有困惑、有烦恼,要积极面对,让孩子感受到,世界上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父母乐观开朗的性,将会给孩子良好的影响。在良好的心理环境下,孩子才会具有安全感,感受到被关爱,才能毫无顾虑的释放天性。 除此之外,良好的社交资源环境也很重要。你的孩子对于上小学是否充满期待?孩子跟小伙伴是否能够和谐相处?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怎么样?孩子是否能表达自己的需求?这些问题,都要对孩子进行培养和引导。 首先,我们要让孩子认识到自己身份的转变,让孩子认识到上小学和上幼儿园是不同的。幼儿园是以游戏为主,而小学是以学习为主。在幼儿园你可以随时跟老师提出要求要上厕所、喝水,而小学就要遵守各项课堂纪律。 其次,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可以是和班级小朋友一起互动也可以是周末约上邻居家的小朋友一起玩耍,或者是帮助父母招待客人。这样,就可以让孩子用平时学会的语言进行沟通。让孩子学会思考与人交往,与人和睦相处。 孩子上小学后,意味着孩子将要独立了。要自己看天气穿脱衣物,要收拾自己的书包与课桌,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所以在孩子上大班后就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整理自己的物品,坚持上学,能自己完成的事情尽量让孩子自己完成。让孩子除了学习习惯,也要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 在幼儿园老师会看时间提醒孩子们该喝水了,该上洗手间了。上小学后这方面就要靠孩子自觉了。一年级的孩子课间时间容易顾着玩,忘记上厕所,或是有的孩子较为内敛,没吃饱不敢去添饭,尿急了不敢告诉老师。家长要告诉孩子,有需求要提出来,老师会理解的。 幼儿园上学对孩子要求没那么严,经常会有孩子请假或者迟到早退。中午也有足够的时间睡午觉。可到了小学,为了不耽误学习,自然不能迟到早退,有的孩子比较活跃,中午看老师不注意,也不睡午觉了,晚上睡觉睡得晚。导致刚上小学的孩子们早上起不来,下午上课没精神。所以在大班阶段调整好孩子的生物钟也很重要! 要上小学了,孩子们在父母的陪同下开开心心到小学报道。可很快爸爸妈妈就开心不起来了,有的孩子哭闹着不肯进入校园;有的孩子坐不住,在位置上呆不了几分钟,有的孩子不肯完成作业……像幼儿园上小班一样,各种问题,各种焦虑。这就是典型的过渡期不适应症。为什么大部分的孩子会适应很好,而一小部分孩子会区别这么大呢? 我们来先听听一个小故事:小贝有一个才一岁多的妹妹,父母都是上班族,有时候还要上夜班,没什么精力管孩子。爷爷奶奶除了带妹妹还要接送小贝上幼儿园。每当小贝不乖的时候,爷爷就会板着脸对小贝说:你不听话我就把你送去上小学,不给你上幼儿园了。小学的老师很凶,不乖就会拿戒尺打手板,还要留堂,不准回家。上小学的第一天,不管爸爸妈妈怎么哄,小贝就是不肯进学校,内心充满了对小学的排斥和恐惧。 还有的家长觉得上幼儿园没所谓,反正就是玩的。孩子上一年级,各种紧张,担心孩子落后了,担心孩子的作业完成不好,担心孩子在学校有没有被同學欺负,担心孩子吃不吃得饱……于是,孩子放学一回家就各种问题轮番轰炸,导致孩子也跟着紧张。这部分是家长没有做好孩子上小学的心理准备。不管孩子在小学适应得如何,都不应该把紧张、焦虑带给孩子,以免这些情绪影响到孩子。如果家长确实很在意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可以私下向老师询问。孩子回到家要给予孩子微笑和鼓励! 总之,家庭的环境和教育对孩子是至关重要的。孩子将来能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孩子的家长是什么层次的人。孩子是否能很好的过度幼小衔接,取决于孩子的早期成长是在什么样的家庭教育环境下。培养孩子,是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共同进步的过程。 幼小衔接——在这个特殊时期,我们要有的放矢,给予孩子有力的情感支持,成为他们勇敢向前的后盾!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