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分析
范文

    胡锦文

    【摘要】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较多的教学策略。通过教学实际我们发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还有待提升。因此,本文从运用提问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以及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两个方面,讨论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实现有效提问。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提问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运用提问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有效提问,是指提问应该要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无论通过怎样的方式,提问的最终目的应该是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师在进行提问前应该明确该问题是否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以及围绕实现教学目标这一目的怎样组织提问。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甚至要将重心放到学生的学这一方面。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学,才能有效地建构知识体系,将知识内化成为学生真正掌握的一部分。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尽可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课堂提问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实践中,首先在导入环节可以运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导入环节的重要作用是让学生由课外活动状态尽快进入课堂教学状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在这一环节可充分利用提问。如在学习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找春天》,教师在导入环节要实现的目标是唤起学生对春天的相关经验以引起对课文内容的兴趣。教师可以向全班学生提问:结合你的生活经验,通过观察身边的事物,你是怎么知道春天来了呢?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如果课堂比较沉闷,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讨论;如果仍然有不少学生沉浸于课下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独自思考再回答问题。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充满了探索的欲望并且思维比较活跃,这个问题是针对全班所有学生进行提问的。学生接到问题之后会联想到自己在春天观察到的春天的迹象,并且这个问题难度较小,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回答,因此可以在课堂的导入环节调动全班学生的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另外,在课堂教学进行时也可以通过提问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受身心发展水平、已有知识水平和学习策略的限制,小学生的注意集中时间较短。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学生注意力集中才有可能进行高效的教学活动。学生注意力涣散时,可以通过提问集中其注意力。某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教学时,发现由于是下午并且学生的上一节课是体育课,进行了体育锻炼,课堂教学进行到一半很多学生都昏昏欲睡。如果仍然按照之前设想好的节奏进行教学,课堂就成了教师一人的独角戏。教学结束教师对课文内容是更加熟悉了,但是学生完全没有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该教师观察到课堂的突发情况,在教学过程中生成新的教学环节。通过前半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课文内容已经有一定了解,教师提问学生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哪些奇特的自然景观。该教师要求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要做到全面而有条理,允许学生讨论,讨论结束后教师随机抽取学号回答问题。因为该问题最终要由教师进行检查并且每名学生被抽中的概率是一样的,再加上教师要求要全面准确地作答,所以学生顿时没有了睡意,而是立即投入到热烈的讨论中去。教师在这里的提问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个问题的难度较小,但是学生仍然要集中注意力才能达到教师要求的全面而准确地作答,通过讨论不仅让学生提起精神,集中注意力,并且也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之处。以上的实例是教师通过提问调动全班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也会遇到很多注意力被分散的学生。有的学生容易在课堂上有一些小动作,有的学生容易被教室以外的事物吸引……针对这些情况,教师都可以通过提问的策略。一方面可以起到提醒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重新转移到课堂教学上。

    二、提问应该有针对性

    上文讨论的是在不同的情况下对所有学生进行同样的提问。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还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受先天遗传以及后天成长环境的影响,不同学生个体的性格、思维方式、习惯、知识水平等各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才有了因材施教的说法。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也属于教学的一部分,因此也应该根据学生的差别而有针对性。

    某教师在进行五年级课文《窃读记》时,针对课文最后一句“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提问:课文最后一句与前文哪些地方是呼应的?联系课文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在提问之前,教师已经引导学生熟悉了课文内容,对课文已經有所了解。通过思考,很多学生已经可以组织一部分的答案。教师让学生举手示意,注意到很活跃的学生甲这一次仍然举手了,但是学生甲虽然在课堂上很活跃,但往往不能全面而有条理地组织答案。教师还发现性格安静并且平时不敢发言的学生乙也小心翼翼地举起了手。通过对学生乙课堂表现以及作业和考试的观察,教师了解学生乙学习认真细致,唯一的不足就是在课堂上不爱发言,发言时容易紧张。该教师认为这个问题学生乙完全可以达到教师提出的回答要求,于是选择了乙作答。学生乙在作答时仍然存在紧张的问题,教师则给予肯定的目光并且在该生回答的间隙不断地加以肯定,最终学生的紧张情绪得到了缓解。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指出了该生回答的优点对其进行表扬,并且要求其他学生向她学习,给了该学生极大的鼓舞。并且该生在之后的语文课堂中表现更加积极。

    通过上文我们发现,教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要建立在对每个学生充分的了解基础之上。因此,教师在教学和生活中应该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

    (编辑:张驰)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0:3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