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如何运用小组合作提高初中生物实验课堂的实效性 |
范文 | 孙传兴 摘要:相对于语数外这种从小学习接触的科目,初中生物这门科目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比较陌生。但这也意味着学生面对生物学科会更有新鲜感,学习兴趣度较高。现今的生物学科多采用理论联系实验的教学理念,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探究能力。要想提高初中生物实验课堂的实效性,可以引入小组合作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让同学间和谐共处,营造有爱的班级氛围。本文将以此作为切入点,结合实例探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在生物教学课堂的适配性,以期为其他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经验借鉴。 关键词:初中生物;小组合作;实验课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6-110 生物实验趣味性强,考察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采用小组合作可以符合学科定位,帮助学生快速吸收知识。要想顺利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要点在于过程合理、秩序有序、探讨充分,总结到位。这些环节缺一不可。这样才能将动手实践、合作探究顺利结合起来,进而提高实验教学的实效性。 一、小组合作对于提高实验课堂实效性的意义 初中课堂是实践新课改教育教学理念的主阵地之一,是各种新方法新技巧培育的温床。身为初中生,孩子们正处于青春好动的年纪,不仅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与热情,还热衷于展示自我,比较愿意主动表达自己。小组合作可以让学生主动投身到课堂,自觉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课堂一开始,教师首先要布置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学生接到任务后,按照小组为单位展开合作探究实践。每个学生分工明确,在目标一致的前提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完成互助性的学习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处于引领者的角色中,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占据着主导位置。学生在完成自己提问,自己探究,最终得出正确结论的一整个学习过程中,逐渐完成了从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构成了良性循环。我们要多多开展小组合作,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并将课堂中学到的方法应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生活实践上。 二、具体的对策与方法 (一)精准把握实验主题,提前做好预习工作 要想保证实验课程教学质量,就要准确把握本次实验的主题,还要提前布置好预习任务,让学生对实验内容有一个大致了解,这样就可以有效提升课堂效率。例如在讲授“种子植物”这节知识点时,教师可首先要求学生在课下自行搜集一些种子,仔细观察他们的共同点和区别之处,待下次实验课时带到学校来。预习重质不重量,教师要做好检查,不能只流于形式。可以在实验课开始前先每组挑一到两名学生上台介绍一下自己搜集了那些种子,并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全班进行展示,并介绍一下自己的观察心得。随后教师可抛出“种子的结构有哪些部分组成?”,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讲,利用自己准备的种子开始实验观察。观察成功的小组予以表扬,并总结成功经验。对于实验失败的小组要指出操作问题,鼓励他们再次尝试。在观察完毕后,教师要指导学生画出几种种子的横截面,分析共同点与不同,总结成因,得出实验结论。针对不同的章节,教师也要看情况布置不同的预习任务,对于理论性强,晦涩难懂的知识点就不建议布置预习任务,只需要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解即可。教师自己也要准备好教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保证课堂教学效果,提高课堂实效性。 (二)切实抓好课堂纪律,保证实验有序 生物实验课堂要保证注重教学质量,良好的课堂纪律是关键。在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们普遍性格活泼,好奇心重。见到实验室里新奇的实验道具和陈列品难免会心痒难耐,想去仔细观察,顺便操练一番。有的学生一到实验课上便情绪高涨,只顾着摆弄着手边的实验器材,和同桌两个交头接耳,也不听老师的试验讲解。等到需要学生自己操作时,也顾不得小心谨慎,火急火燎就要上前操作,不仅没有抓住实验的重点,还容易因操作不当而损坏试验设备,严重的甚至还会伤了自己,这就显得有些得不偿失了。这就需要教师把好纪律关,让学生必须先认真聆听老师的理论讲解,再仔细观察教师的实验示范。如果大班人数过多,教师力不从心,每个组的实验小组长就要尽好责任,帮助教师做好协助工作,管好小组纪律,让教师能够把注意力集中在知识讲授上,从而保障教学质量。在开展实验时,小组之间最好先做一个简单的讨论,理清实验步骤和要点难点,随后再小心谨慎开始实验操作,可以增加实验成功率。比如在进行“观察细胞”实验时,学生就要提前讨论好操作步骤,务必要小心使用显微镜、玻璃片、细胞夹等实验道具,按照正确步骤逐一开展操作,避免器材损坏变形。在观察完毕后,立刻做好实验记录,填写实验小结。在实验完毕后,教师要提醒学生清理实验台,保持桌面整洁,并将实验器材放回原处,以方便其他班级的同学继续使用。出于安全考虑,教师要随时观察实验进程,及时纠正学生的不当操作,避免出现意外。 (三)分清课程重难点,做好小组统筹规划 实验课程虽然教学效果突出具有直观性强,吸引度高等优点,但也同样存在片面性。例如,一些实验过程复杂难度较高,很容易失败,但原理却很简单。这样的实验就没有实地操作的必要,教师完全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实验动画,直接演示实验过程即可。有些实验耗时较长,基于时间成本考虑,也没有必要让每个学生都亲自动手,完全可以借助小组的形式,分组开展实验。例如在讲解“发酵”这一知识点时,就没有必要让学生进行耗时较长的发酵实验,只需要搞懂实验原理即可。如有需要,教师可带领学有余力的一组学生自己开展实验,提前录制好实验过程,在课堂上为全体学生集中展示。这样既能节约时间,也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提升学习热情。一些学校实验室数量较少,学生数量多,没法充分满足学生需要。教师应做好统筹规划,可用抓阄的方式让每组学生做一项实验。例如四组学生分别进行一组实验,在做好后公布实验结果,填写实验小结,小组成员上台讲解。这样一来既满足学习需求,也能解决“僧多粥少”的问题。教师也要把握好教材重难点,分清内容主次,让学生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上学习更多的知识点,免得顾此失彼,降低课堂实效性。 结束语: 目前来看,在明確实验目标,精心准备实验过程的前提下,小组合作这样的方法效果明显。教师需要做好指导,进一步细化过程,全面提高实验课堂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赵进、陈士元.对待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教师要规范更要创新[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1(8) [2]汪铁辉.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应走出几大误区[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5). [3]周菊梅.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2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