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幼儿教育中动手能力培养方略浅析 |
范文 | 吴春红 摘要:手是思想的镜子,是智力发展的刺激物。动手实践能力是人才必备的能力,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客观需要,手部的活动能够带动大脑的发育,当幼儿双手处于活动时,手指上的神经细胞会将信息传达到大脑,形成记忆和联想。除此之外,在动手过程中,儿童更容易获得乐趣和成就感,对智商、情商的发展都有着显著的作用。锻炼动手能力实际上就是在锻炼大脑的能力,手部的动作越灵活,孩子的创造力就更强,表现的更加聪明。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必须要重视对儿童动手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独立做事的能力,推动幼儿的社会化发展,满足精神和心理需求。 关键词:幼儿教育;动手能力;方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6-119 在幼儿教育中,动手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幼儿由于受到了年龄的限制,其的直观思维往往占据主导地位,在学习中只有通过眼看、手动才能更好的获取知识、提升技能,使其本身得到一定的进步与发展。基于这一特征,幼儿教师在幼教工作中应致力于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以促进其智力、思维的发展,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通过各种各样的手工活动来促进儿童的动手能力,提高想象力、培养开创性的思维模式。幼儿时期经常进行手部锻炼可以提高人的灵活性,促进脑部的发育,有利于协调肢体之间以及大脑和肢体间的配合。从小开始培养孩子们的动手做事能力,让幼儿获得表现自己创造力的机会,还可以使他对自己的聪明才智产生足够的信心,养成敢说敢做的精神和坚持到底的意志。 1.幼儿教育中动手能力培养的意义 对于幼儿园的小学生来说,接受启蒙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它是每个孩子学习生涯的起始点,在孩子的身心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幼儿教师不但要在学校保护好孩子的人身安全,更要教授孩子生活的基本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动手能力,学会做事情、学会使用工具,促进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在幼儿教育中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是时代也是学前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是适应幼儿性格特点和未来发展的选择。提升幼儿的动手能力,能够使他们更快的了解世界,了解生活,能够更好的开展学习。除此之外,还可以带动情商和智商的开发,让孩子自由地探索世界,获得学习的乐趣,展示自己。在动手过程中,幼儿通过自己的创作逐步建立起一种新的思维模式,不断开发脑部区域,形成自己的设计理念。激发孩子的潜在,指引他们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借此也能从小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态度,为孩子的将来打下一个良好扎实的基础。 2.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策略 2.1施教要有针对性 手工活动是在幼儿园中培养动手能力的主要形式之一,手工课也基本上都是按照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来安排的。但由于每个孩子个体发育状况、学习能力、接受能力都不一样,因此在课程安排上就不能千篇一律。老师应该重视不同孩子的天赋所在以及他们的思维发展现状,根据孩子的不同情况来合理的安排和开展教学工作,让手工课发挥其最大的效用。 在实际教学当中,老师可以针对不同性格、年龄的孩子来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比如,年纪比较小的幼儿不能够让他们进行过于复杂的手工活动,可以尝试绘画、折纸、橡皮泥塑造等形式的活动内容,同时教师还应当多给予指导和帮助,否则不仅孩子学不会,还会引发厌学的情绪。而年龄稍大的孩子则可以进行相对难一点的手工活动,比如剪纸、制作3D立体画、小物理实验等,制作中更加偏重于让孩子独立去完成和创作,老师作为辅助性的角色,在学生需要的时候再提出建议。 2.教学形式更丰富 在培养动手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合理地开发手工活动的资源,不断尝试新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在目前大多数幼儿园的教学中,动手能力的培养形式都比较单一、材料简单,限制了教师的教学范围和孩子的创作空间。因此,教师应当根据班级中孩子的特点,利用好身边现有的资源来有效地展开教学。教师开发丰富多彩的形式内容,能够提升孩子的兴趣,加深教学的影响力、增强趣味性。 设计教学内容时,可以使用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比如喝完了饮料瓶、纸盒、包装纸、报纸、塑料袋等等,利用这些来做课堂上的手工活动,“变废为宝”。不仅充分合理的利用了资源,还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演示用废报纸如何做一艘小船,怎么做一个小帽子,给报纸涂上颜料,换上新的色彩。之后发给孩子们一些报纸,让他们进行自我创作。在创作当中,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也让他们观察和了解生活中的常见物品,树立环保意识。 2.3活动以幼儿为主 在动手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启发和引导孩子,促进孩子自行创作,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传统的幼儿园手工课大多都是要求孩子按照教师的既定步骤按部就班地制作,并完成任务。但这样并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反而限制了孩子的思维。所以,为了实现动手能力教学的真实价值所在,提高教学的科学性,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手工活动课应该更具特色,教师应该更有创新意识。同时做到教师为辅,幼儿为主的教学模式,鼓励孩子进行创新活动,加强创新精神,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例如,老师可以给出一个大概的手工主题,比如:①制作一封给妈妈的贺。给出一个大的框架,让孩子在框架里进行自由的发挥,并不固定贺卡制作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写字、画画、贴纸等等,幼儿想如何创造都可以。②画一画你的好朋友。可以是班上的小伙伴也可以是生活中的认识的朋友,将他们画在纸上。通过自由创作,提升孩子的动手能力,最终还可以将活动成果展示在班级里、带回家里,给予每个孩子表扬,鼓励他们,增强自信心。 结束语: 动手能力教学对于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內容,对幼儿全面、和谐发展且有深远的意义。幼儿园教师在进行动手能力培养的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幼儿的自身发展,结合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手工活动和相关的小游戏。注重在教学中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对孩子的情商和智商发展做出启发,通过正确的引导和示范,让孩子对动手实践产生积极正面的认识。善于利用各种资源,充分发挥孩子的先天优势,通过锻炼动手能力来开拓思维,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郝琴.幼儿园教学中动手能力的培养分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0(14). [2] 冯亚林.浅析幼儿教育中儿童动手能力的培养[J].魅力中国,2018,000(025):254. [3] 汪晓燕.手脑并用促成长——幼儿园教学中动手能力的培养分析[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8, 000(006):P.79-7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