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范文

    张澜

    摘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开展生活化教学,让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有趣,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渗透德育教育,充分展现本学科的课程理念。本文立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角度,分析了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6-370

    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并要求学校在教学过程中落实道德和法治学科核心素养问题。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1整合生活资源

    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大多数都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正因如此,教师可以在充分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根据确定好的教学目标,在生活中收集相关的教育资源,对获取的素材进行整合,将其与教材中的理论内容联系起来,一起传授给学生。教师可借助对生活原型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本质内涵,使其更深入地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知识与实際生活的必要联系,在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同时,深化学生的道德、法治思维。

    以“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一课为例,教师可以立足“维护秩序”“遵守规则”两个目标,收集生活中常见的,或者是学生亲身经历过的“破坏秩序”“不遵守规则”的真实事件,如“在火车站买票时有人插队”“家长在校门口接送孩子时随意停车”等,引导他们对以上行为造成的影响:“其他人买票受到影响,引起队伍中大多数人的不满,严重时造成打架、斗殴等恶劣事件出现”“校门口秩序严重混乱,出现交通拥堵等问题,威胁到师生、家长的人身安全”等展开探讨。如此,通过联想自己的相关经历和体验,学生能够迅速意识到“破坏秩序”“不遵守规则”给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形成遵守秩序与规则的意识。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与学生紧密联系的生活化学习素材,往往更能激发他们在情感与道德方面的共鸣,可以加深其学习体验,提高其核心素养。

    2新课导入生活化

    良好的开端意味着成功了一半,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新课导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都是开门见山讲新课,或者用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新知识,这种导入模式并不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可以用生活素材案例抛砖引玉,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学习“青春的情绪”时,教师可以提前搜集每个学生近期的情绪变化,在课堂上提问学生是否感受到了自己进入青春期后情绪上的变化,让学生思考青春期为什么会出现这类情况,再想一想小学阶段为什么没有此类问题。通过深入思考让学生正视青春期,教师可以向学生讲一讲他们最近在生活中处理问题时出现的情绪,并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在今后遇到问题时学会控制、调整和管理青春期情绪。再如学习“合理利用网络”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搜集生活中遭遇到网络暴力的案例,这样可以直接让学生感受到网络不合理使用的危害,再展开教学时将会事半功倍。

    3鼓励课后实践

    在前文中,我们说道:“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大多数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原型,是与现实社会密不可分的。”显而易见,以此为前提,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是在为更好地融入社会做准备。因此,除借助生活化素材讲解理论知识外,教师还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学生带入社会现实中,让他们真正置身于生活情境之中,亲身感受“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鼓励他们参与实践,利用实践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化其情感体验,增强其在道德和法治方面的感悟,提高其政治核心素养。

    以“守望精神家园”一课为例,在利用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延续文化血脉、弘扬民族精神”的意识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历史博物馆参观,利用厚重的历史文化气息,使他们在真实的历史情境中,感受传承文化与精神的重要意义,加深其情感体验。紧接着,教师带领学生到养老院、福利院等社会公益性场所,向老人询问他们见证过的历史与知道的特殊文化,以帮助学生吸收更丰富的文化信息,建立更清晰的文化意识,形成更坚实的民族情怀。

    4创设生活化情境

    创设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生活场景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应该如何借助生活化场景的创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下面依然以上文提到的《社会生活与规则的联系》为例,我们可以进行情境创设,选取班级中的 5 ~ 6 名同学分别扮演该情境中相应的角色,如售票员、买票的群众、过路人。

    具体的教学情境应按照以下形式进行引导。一开始扮演群众的 4 ~ 5 名同学,还在耐心地在售票口排队买票。但是,随着时间不断的流逝,后面的一位买票人员变得非常烦躁和不耐烦,并试图往前面的人群中间进行插队,甚至还有恬不知耻地插在第 1 个人前面,直接对售票员大声斥责说: “你们工作效率太慢了! 赶紧给我两张票! 我着急要走! ”教学情境发展到这个环节时,教师可以先让表演的学生暂停一下。对观众进行发问: “同学们,刚刚插队的这个人做得对不对? 如果不对是违反了哪一项规章制度? 如果觉得对,也要阐述具体的理由。”最后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观点进行评析和总结: “综合来看,不论从哪个角度分析,该名插队的乘客,他的行为都是不被认可的,而且从道德与法治的角度来看,他违反了公共场所的规章秩序,并给他人的公共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这个时候可以再抛出一个问题,那就是: “如果学生们在公共场合遇到相类似的情况会采取怎样的措施去应对?”在学生们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之后,教师先不要着急评判对与错,而是要对回答问题的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之后再进行总结和引导,并告诫学生:自觉遵守公共场合的规章秩序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职责,从而达到回扣本节课的主题的效果。

    结论:总之,核心素养视野下的生活化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教师必须不断优化教学方式和手段,做个有心人,从生活中获取有价值的素材,多维备课,并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摸索实践,进而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这也是落实核心素养和新中考改革要求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韩逸悦.关注有效体验,提升核心素养——谈有效体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清风,2020(18):78.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3:1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