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给传统课堂教学插上信息化技术的翅膀 |
范文 | 王建 摘要:2012年,国家出台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这十年,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波澜壮阔的十年。信息化带来教学思想和理念、教学内容和形式、教学方式和方法等方面的融合创新,以主题建构、模拟情境、工作场景等为核心的学习理论不断丰富,以“翻转课堂”“微课”“慕课”“实时交互”等为概念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过程融合创新模式日趋成熟。本文主要根据本校教师所具有的信息化技术水平,结合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学习能力的综合考量,探讨将中职数学教学和信息化技术手段有机结合起来的中职数学教学新模式。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充分应用信息化技术,使枯燥的内容生动化,抽象的公式可视化,深奥的理论浅显化,从而有效地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达到预设的教学目的。中职数学信息化教学技术有哪些具体形式,这些形式在实际教学中能够发挥什么作用,具体如何运用这些信息技术是本文研究的主题。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数学教学;中等职业学校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32-0194-02 2010年以来,随着教育教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家、省、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日益重视教育教学手段的信息化,多媒体课件、几何画板软件、微课等教学手段早已屡见不鲜,投影仪、视频展台等设备慢慢被淘汰,平板电脑、触控一体机等新型多媒体教学硬件在逐渐地走进课堂。信息技术给教育发展带来革命性影响,它改变了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改变了知识的传播方式、获取途径,改變了传统教育形态,引发了学习方式、教学方法、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度创新。从各地的信息化教学大赛举办的情况来看,以互联网、APP学习软件等为辅助的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有效教学资源的共享,优化了教学过程,为教学新模式的创新和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且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对教学效果的提升有明显的帮助,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被调动起来了,教学效果比较理想。信息化大赛推动了教学改革的创新,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彰显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促进了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情境学习的发展。 1信息化教学大赛的由来和意义 普教有高考,职教有大赛。第一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于2010年在沈阳举行,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闭幕式上发表讲话。她指出实现信息技术在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中的普及和应用,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是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信息化教学大赛历经十年的发展和改革,也由最初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比赛”、“信息化教学大赛”“信息化实训比赛”等项目发展为后来的“教学设计赛项”“课堂教学赛项”“实训教学赛项”,而现在则把所有赛项融合为一个“教学能力比赛”。这体现了信息化大赛的意义,即围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推动教学改革的创新。 2传统中职数学教学的困境 过去,中等职业学校的传统数学课堂教学靠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就可以完成。而我校数学老师普遍年龄偏大,大都已经参加工作二十年以上,教学经验很丰富,但教学理念相对滞后。尤其是在教育部提出信息化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新形势下,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完全不能满足现代数学教学的需求。同时,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仍旧是教师的独角戏,学生参与度不够,教学效果不理想。 3信息化技术融入数学教学 笔者作为技术人员跟随两位数学老师一起组队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比赛,从教材课题的选择,到教学内容的设计、素材的搜集、信息化学习平台的使用,再到微课和教学PPT的制作、课堂过程实录,一直到后期说课课件的设计、说课内容的编辑与制作、说课过程的录屏与格式的转换等,整个过程我们三人都是一起协商、共同研讨,经过向同学科老师请教、请专家指导,又经过多次磨课、多次修改,最终才制作完成。 1)课前准备工作 老师提前一天把预习微课和课件、导学案等上传到信息化学习平台“雨课堂”中,并在班级钉钉群发布通知,提醒学生及时查看,让学生通过微信观看微课和视频,登录雨课堂浏览课件进行自主预习。多样的信息化技术使得学生获得的信息来源丰富多彩,可以为学生提供各种形式的学习资源。这一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和主观能动性,扩大了知识信息的含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 2)教学情景导人 教师创设情境:播放太阳系各大行星的运行轨迹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了解到所有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迹都是椭圆,再利用生活中存在的椭圆如时钟、镜子等常见的事物引人本节课内容。信息化技术的出现为我们的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师指导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发现,培养学生自身获取知识的能力。 3)突出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观察“截面截圆锥生成圆锥曲线”视频,分析比较圆、椭圆、抛物线、双曲线的生成方法,进而引出椭圆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利用课前通过上网搜索资料而亲自动手制作的绘图工具绘制椭圆。通过手工绘图观察椭圆特点,加深对椭圆定义的理解。信息化技术既包含软件也包含硬件,有时可以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有时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突破教学难点 老师通过雨课堂学习平台下发课堂作业,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讨论老师的问题,并把答案上传到雨课堂,老师可以直接在触控一体机大屏幕上展示出每位同学的答案,这样便于小组间进行互评和老师的单独点评,对于选择题、判断题等客观题,雨课堂能够实时反馈出正确率等整体答题情况。 本章内容侧重点是将“形”的问题转化为“数”的问题并加以研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还包含构造”形“来直观体会问题的本质,拓展思路,进而解决“数”的问题。这样,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运用观察总结类比的方法,结合雨课堂等信息化学习平台,探究数形结合的本质问题,轻松突破教学难点。 5)课后总结反思 我们采用的“雨课堂”等信息化学习平台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教学反馈,课后会自动生成学习报告。它能即时显示出每名同学的答题情况,还能统计出每个题目的答题率、正确率等信息,便于老师和学生进行课堂总结。对于课后作业的提交、批发等操作也非常便捷。师生间通过微信、QQ等平台进行及时互动、沟通交流,不仅可以及时解决学习上的问题,还可以分享彼此的趣事,加深理解,增进信任,让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6)教学效果对比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以学生的专业领域为背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开拓探究式学习,将雨课堂等信息化学习平台巧妙地融人Powerpoint教学软件和微信中,在课外学习和课堂教学间建立沟通桥梁,让学生实时答题、实时显示答题情况,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得到全面提高。传统的数学教学只限于课堂上有限时间内的授课,而课后师生间的交流存在很大的困难。信息化的学习平台及时记录学习的效果,让课堂互动永不下线。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便于学生掌握知识,更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信息化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强、参与度高,课堂教学效果好。 4结束语 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辅助中职数学教学是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和主动探究的能力,拓宽学生视野,增强教学效果。笔者参加过好几届信息化教学大赛,亲身感受到信息化教学大赛对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技术要求、对多媒体硬件的使用方法、对信息化教学平台的运用能力、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方面要求的变化。可以说信息化技术引导了课程内容的整合和教学环境的融合,引导了学生在虚拟情境中的交互式学习,引导了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引导了多平台融合的教学模式的创新。 但是现在的整体教师队伍运用信息化技术的水平参差不齐,水平不足而在实际教学中强行运用信息化技术只会适得其反。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也不能过分依赖信息技术手段而全盘否定传统教学。信息化教学强调的是教育理念的转变和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过程的融合创新。理念先行、巧用技术、提升效果、融合创新,这才是信息化教学的本质与初衷。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