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电教媒体之我见 |
范文 | 段炳瑛 【摘 要】 在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中,利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具有丰富的内容、方便的手段、个性化的方式、友好合作的态度、富有挑战目标的良好的教学环境,作为教师的我们只有在合理使用的基础上,科学系统地进行课堂教学总体设计,才能在这种环境下,有效地进行教学,达到课堂教学最优化的目标。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电教媒体 【中图分类号】 G62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6-0-01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电教媒体也正在走进我们的课堂,它以其特有的形象性、多功能性,大容量和高速度,显示出独特的魅力。它促进了教学形式的多样,教学内容的丰富,教学过程的优化,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教育教学不仅仅是靠先进的技术设备来完成的,它们只是承载教与学的一种手段,我认为,先进的教学媒体必须在正确的思想引导下,适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规律,同有效的教学方法相结合,才能发挥它固有的功能,才能使之更具生命力,才能更好、更快地提高教学质量。 但是,全面观察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电教媒体的使用存在着一些问题,违背了农村孩子对语文知识掌握的基本规律,一味追求形式的“活跃”、“新奇”,或多或少地影响了教学效果。例如:描述人物的形象和景物的特点,常常在未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或积极思维之前,就出示幻灯片或投影片,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再如,用出示画面代替了语言训练用录音代替了教师必要的范读等。因此,我认为: 一、运用电教媒体要与传统教学方法相协调 虽然电教媒体是利用了现代先进科学技术的丰硕成果,丰富了课堂教学,但并非意味着排斥传统教学媒体。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效果等因素,有效地选择和应用教学媒体,继承传统教学媒体的有效成分,要以科学的态度将各种媒体进行选择和有机结合,使其各扬其长、互为补充、相辅相成,以实现教学最优化。 实践证明,在农村小学教学中电教媒体同传统的教具、学具、实物相结合的教学效果更好。例如教学“喷泉”、“雕塑”、“音乐厅”等词语时,可提供挂图,最好带领学生实地观看,农村无“音乐厅”的,则可看录像或幻灯片。有的课文介绍了有关科学知识,如《飞向月球》,也可通过录像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有条件的也可指导学生上网查阅有关知识。 多媒体教学是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增加了多媒体这一特殊工具的教学,它不可能抛弃所有的传统教学手段。因此,在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时,要把握好多媒体的使用时机,正确处理好多媒体和粉笔、黑板、普通教具、语言表达等传统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特别要考虑时间因素,正确处理好多媒体教学时间与适时的课堂讲解、板书、交互、反思时间的关系。例如把几句话的结语板书在黑板上,不一定比用幻灯片效果差。在讲复习课的时候,可利用多媒体的大容量特点提高教学效率,但也要注意穿插传统教学手段,如中间的停顿,辅助解释,让学生把要点记下来,或者,事先把需要学生做笔记的先打印出来,课后发给每一位学生等等,这样做就更能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成功的教学往往是电教手段和传统手段的紧密结合,互为补充的结果,决不能孤立地强调电教媒体的作用,应把它放置在教学的大环境中去认识,通过多种媒体的结合,达到最佳效果。 二、运用电教媒体要因文而异 在教学过程中,不论采取何种媒体,教师都处于主导地位,起着主导作用。教师要成为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示范者和评价者,要将不同媒体在不同情况下进行比较,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实际需要,精心选择媒体,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展现自然景物的电教,可以发挥其创设情境的作用,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如观赏《东方之珠》、《九寨沟》、《庐山的云雾》等课文中的景物、录像,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形,获得真实的感受;精心录制《鼎湖山听泉》一课富有变化的奇妙泉声,让学生在时隐时现、不绝于耳的泉声中产生共鸣,驰骋思维,丰富想象。 值得一提的是,动用各种媒体虽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但教师的主导作用还应体现在引导儿童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化工作,恰当适时地使用电教媒体,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把握运用媒体的最佳时机,或应用于激趣导入之时,或应用于语言文字训练之时,或应用于激情入境之时,或应用于突破重点、难点之时。例如:在教学《飞驰在高速公路上》时,學生对沪宁高速公路“真是串着珍珠的黄金纽带啊!”较难理解。针对这句话,在课件中可设计这样一段动画:出示六颗珍珠,让学生指认这是哪六个城市,再以黄色的带子从第一颗珍珠依次连接下去,学生一看,立刻就明白了“纽带”的意义和作用。“纽带”的理解因此化难为易,学生记忆深刻。 启发式教育是课堂教学中的一大手段,它同样体现在电教媒体的使用时机上。学生想问题,会出现一时想不出的情况。这样,使用电教媒体会收到使学生思想豁然开朗的效果。如我在教学四年级下册的第十九课《生命生命》时,无论我能样用语言去启发学生,去引导学生,让学生们深入的去体会杏林子对生命的那种认真执著的态度,可学生都不能很好的去体会。当我快要放弃的时候,我想起自己在远程教育网上看到过有关这篇课文的教学,当时穿插了有关杏林子的介绍,我立刻打开远程教育网,把有关杏林子的介绍放了出来,当学生们亲眼、亲身感受到杏林子的真实的生活后。学生们理解了,明白了,释然了,我也轻松了。再谈时学生们都联系自己谈的很深入并且学生也能很好的端正自己的生命态度。 三、运用电教媒体,要对媒体资源进行再加工后再加以运用 结合本地实际,结合学生实际,我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利用电教媒体把学生难以见到的事物展现在他们眼前,增加感性认识,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有一首古诗《牧童》,如何让学生理解开头二句“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呢?教学之前,先让学生想象吃饱饭后躺在旷野中悠闲的情景,再出示投影片,让学生观看体会诗人在写这首诗时想要体现的意境。为学生体会全诗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在教学《威尼斯的小艇》时,在初读课文后,我问:“威尼斯的小艇是什么样的?作者抓住威尼斯的小艇的什么特点来写?结果学生回答的是零零碎碎,没有条理。后来让学生看投影图片,他们对小艇的形态有了初步的印象。接着放录音,要求学生边听边想,分别找出小艇形态的句子,旨在让学生从小艇的形态方面感知文的奇妙。再如《江上渔者》这首诗,它描写了捕鱼的小船在大风浪中惊险的场面。文中的插图是平静的画面,由于实践经验不足,学生又极难体会到小船处于风浪中的场景。为了优化教学效果,我采用电教手段,用抽拉式的投影片,向学生演示了小船在风平浪静和风浪扑击中的不同情景。通过直观比较,学生体会到了两种不同的情景,并能体会到捕鱼者的艰辛与危险,从而对诗歌表现的主题理解得很透彻。 四、运用电教媒体要符合农村学生的特点 运用电教媒体优化语文教学,必须遵循农村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农村儿童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逐步缓慢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电教手段以鲜明的形象为学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架设“桥梁”。从而放缓坡度,逐级攀登“陡坡”。由于使用电教媒体不受时空限制,随意性强,可控性好,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从学生实际出发,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因此,利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具有丰富的内容、方便的手段、个性化的方式、友好合作的态度、富有挑战目标的良好的教学环境,作为教师的我们只有在合理使用的基础上,科学系统地进行课堂教学总体设计,才能在这种环境下,有效地进行教学,达到课堂教学最优化的目标。 总之,在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结合本地实际、学生实际,本着技术为教学服务的思想,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规律和具体的教学内容,扬长避短,合理运用,才能让电教媒体更为有效地服务于语文教育,让我们的课堂更具语文味,从而开创语文教育崭新的局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