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四年制高职专业职业技术课程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范文

    李柱

    [摘 ? ? ? ? ? 要] ? 职业技术课程是设置于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技术应用课程,相对于普通本科院校的专业课程,它更突出体现技术实践与生产运用,就此类课程的定位、功能、教学架构等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并分享教学探索心得。

    [关 ? ?键 ? 词] ?专业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理论架构;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2 ? ? ? ? ? ? ? [文献标志码] ?A ? ? ? ? ?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3-0168-02

    开展四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试点,是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深化教育改革,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加快生产一线高素质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作为浙江省首批6个试点专业之一,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模具专业以“模具设计制造技术”名义与浙江科技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合作展开四年制本科层次专业教育。因属肇始,故而本专业所有职业技术课程均为全新开发及建设。经过四届高职本科职业技术课程教学实践,本文谨以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为例,提出对四年制高职本科专业职业技术课程教学相关问题的思考及探索,期待引玉之效。

    一、职业技术课程的定位与功能

    四年制高职本科兼具本科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其课程体系在落实本科教学基本理论架构和脉络的前提下,需着重部署关于职业能力培育的实践环节及内容。职业技术课程是设置于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技术应用课程,相对于普通本科院校的专业课程,它体现了更突出的技术实践与生产运用,具有更大的实践教学比重。在高职教学序列中,职业技术课程居于技术基础课和职业技能课之间,既在专业技术方面承上启下,又兼动脑与动手联结,位置十分关键。

    以笔者任教的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为例,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改革传统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突出机械加工领域的数控切削加工特点,兼及快速原型技术,以工艺过程设计为中心,平衡工艺基础知识体系的相对完整性和工厂制造工艺的实用性及变通性,以模具制造工艺方案分析为切入点,着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让学生在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创新思维,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并建立相关理论知识架构,培养和发展一线技术工作的职业能力。

    二、职业技术课程教学规划与学生职业发展

    职业技术课程的教学规划应体现其基本定位,实现其主要功能。高职院校的职业技术课程大体对应于普通本科所称的专业理论课程。但高职本科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不能照搬普通本科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课程体系,在重视相对宽厚基础知识、适应学生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同时,更应关注相关课程对学生职业适应性的影响。

    作为高职本科职业技术课程的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的课程教学规划就是要通过本课程内容的学习,应使学生达成这样一些基本要求:掌握机械制造必备的工艺规程设计能力、必要的工艺装备设计和选择能力、一定的现场工艺技术问题解決能力,了解机械加工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具有技术创新意识,并逐步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为了让学生适应新时代的快速技术进步,我们还必须提出具有前瞻性的教学要求,适度学习未来十几年可能占据主流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以及适度涉略与本专业相关的部分外专业的技术要点。比如,增材制造与3D打印技术作为有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需要引进机械制造工艺课程一并用于规划工艺方案。考虑到学生未来的岗位迁移和职业调整,还应补充一些类似注塑加工和粉末冶金的概述等。此外,还应争取将国际国内著名企业的认证课程引入高职本科的职业技术课程体系,以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课程理论架构搭建与教学内容设计

    受限于教学课时的不断压缩,课程理论架构的设计变得越来越困难。既要满足基本教学内容落实,又要考虑高新技术进课堂的增量,操作难度可想而知。

    首先,需要明确课程的基本目标和进阶目标。课程基本目标应是,通过本课程内容的学习,应使学生达到理解各种加工表面的机械加工方法,掌握编制中等复杂零件的加工工艺路线的要点,具有编制中等复杂零件工艺规程的能力,具有在机械加工中根据加工对象合理选择机床和工艺装备的能力,掌握机械加工工艺、机床典型夹具的特征及设计思路,具有编制常规装配工艺方案的初步能力。课程进阶目标则是了解增材制造与3D打印技术,了解CAPP系统选型与实施,了解注塑加工和粉末冶金的基本概念,初步把握在高新技术条件下编制机械制造工艺规程的要领和方法,了解与本课程相关的技术政策和标准,了解机械加工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其次,编制全新的具有本科教学基本深度的职业技术课程标准和校本教材,体现高职本科特色。具体做法是从机械制造工艺实施的生产实际出发,将切削加工基本理论、各种常用加工方法及高新技术、常规加工工艺和特种加工工艺、通用工艺装备和专用工夹量具等内容有机结合,通过典型零件的机械加工的实际案例分析,将机械制造基本理论和实践经验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最后,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在教学序列的安排上,谨记培养生产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课程定位,力争做到内容精选,详简得当,富有实用性,注意到本专业技术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同时与当前教学规律及实施规则相适应。

    四、少课时条件下职业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在普通本科教学体系中,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所包含的机械加工工艺、金属切削原理和刀具、机床夹具设计、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装配工艺等内容等是分布在三门到五门课程里,总计课时数不会低于240课时,而在高职本科专业计划中,因为需安排大量的职业技能训练环节,留给职业技术课程的课时数一般仅有60课时左右。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内实践缺失是不可想象的,而少课时课程条件下如何安排实践教学绝对是一项极大的挑战。以下为笔者在职业技术课程中有机结合实践内容所做的一些探索。

    (一)工艺理论与相关实践内容互相嵌入

    基础知识内容安排上实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案例导引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知识点讲授与实验演示相结合,并以工艺实施的整体理念统领各相关专业知识的应用场域,做到理论与实践有尽可能多的对应及关照。

    (二)立足校内实训现场教学,适度增删理论教学内容

    作为国家双高A类职业院校,本校拥有相对优越的实验实训设施,尤其是在一些諸如FMS、3D打印、柔性夹具系统、三坐标测量等智能制造装备的现场开展课程教学,既可以实地感知高新技术对工艺过程的深刻影响,又可以实现较高的教学效率。适度增加高新技术内容,缩减传统的(尤其是过时的)理论内容。

    (三)破除惯性隔离,课程教学向校外实习延伸

    四年制高职本科专业学生与三年制专科学生一样,都要进行专业顶岗下厂实习。我们在学生下厂前会针对一些工艺知识点,布置若干项企业生产工厂观察任务,写下工艺专项实习报告,并且要求下厂学生在实习后提出专业疑点或专业问题,然后由教师给予解答,有价值的问题将自然留存作为我们课程的教学案例。

    (四)使用多媒体新技术,打造工厂化作业镜像环境

    教学过程的传统电化教学主要是静态PPT和光学投影,这有较大的局限性,一般只能展示课程教学条目要点和简单图片影像。需要让PPT动起来,也就是在PPT上设计动图或链接精选的工厂加工视频和专业动画,在说明某些知识点时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广泛应用互联网,推行在线课程和在线答疑

    最近,本校全部理论课程实行网络教学,以企业微信和超星为平台,教师化身网络主播,学生全程参与互动,网课问题全员回答,课后网络答疑及网络题目练习及作业提交,实际教学效果比较课堂教学并不逊色,在教学效率上还略胜一筹。当然,这一切也有赖于网络共享空间的大量专业视频资料的上传与下载。不断充实网络实践理论与教学资源是非常有效的工作手段,而开发智能批阅全部客观题目及部分主观题目软件则是当前职业技术课程建设的紧迫任务。

    参考文献:

    [1]丁明军.四年制高职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究,2016(4).

    [2]宋传芬.新时期高职本科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探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6(1).

    [3]刘华.理实并重及理实融通高职本科专业课程的开发准则[J].教育发展研究,2015(7).

    [4]张宝臣.高职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

    [5]俞建伟.高职本科教育发展的国际比较及启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4).

    编辑 武生智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4:3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