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在“花样年华”里诵读“诗意的中国” |
范文 | 訾绘云 【摘要】经典诵读,是一条通往诗意生活的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它,是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和心灵家园。国学经典诵读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而诵读国学经典,品悟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涵养民族修为,承继民族智慧,造就具有中华气韵和民族气质的现代中国人,正是教育者不懈的追求与神圣使命。 【关键词】诵读 传统文化 语言文化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4-0198-01 启迪灵魂,经典照亮人生”,在传统文化教育日益引起有识之士重视的今天,我校继续把国学经典引入课堂,作为综合素质教育的自然延伸。通过“品读、思辩、实践”,立德树人,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家国情怀,具有理想抱负,具有君子人格的现代公民。 一、把握传统文化教学目标 诚然,文化是精神的载体,精神是民族的灵魂。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从中吸取丰厚的精神和道德养分,继往世之学,续生民之祉,不仅是新时代梓梓学子的使命和担当,更是维系华夏精神命脉,树立大国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 “雨润禾苗壮,风来满目春”,乘着新时代文化复兴的大势,我因势利导,乘势而为,结合学校科研课题的研究及本班学生实际,精选《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唐诗三百首》、《声律启蒙》等中华传统幼教经典,秉着师者传业授道的认真和诲人不倦的执着,带领同学们在传统文化的宝库中览盛拾遗,践言励行。 通过传统文化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创新,引导同学们体会中国诗辞格律的声韵之美、理解古人寄情寓意的含蓄之美,感悟历朝历代贤人高士“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之美,从而了解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和多样性,提升作为华夏传承人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二、优化传统文化教学策略 1.结合年级特点开展诗意的传统文化教育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甘做领头羊,家长们大力协助,家校同心,成效显著。每一阶段学习都有清晰的目标,每一学年付出都有坚实的步履,每一名同学身上潜移默化的改变都是一面成长的镜子。 一年级时,我在班上侧重以传统文化对接班级文化。在开卷有益中播下兴趣的种子,通过班级口号,每月墙报,涂鸦小作,清晨诵读制度……让同学们在萌懂中迈开认知的脚步,使融入经典成为求知的自觉和本能。二年级时,侧重以传统文化对接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诗词接力、介绍典故由来、组织课外参观、出游溯古寻迹……启发同学们用眼观察,动脑思考,穿越书香,叩问历史。三年级时,则侧重以传统文化对接养成教育。主要采取分享手抄报,网上经典阅读打卡,代表班校参赛演出……等形式,让学生们在不断学习,量化的基础上,在成长中积累,在积累中成长,为今后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基因,行稳致远,学有所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短短三年,传统文化教育就收到了明显的效果,虽未桃红李艳,却也是小荷满园,虽未浓墨重彩,却也是可圈可点,每位同学都有明显的变化和进步,性格更开朗,思维更活跃,优良成绩的比例更高。学生们个个如满腹经纶的小学者,名言锦句,信手拈来,谈吐有样,出口成章,令人耳目一新,刮目相看。不少同学还能托物言志,即兴赋诗,虽是模仿,却不失童真童趣。即使略显稚嫩,也佳句迭现。真是应验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读经诵典不仅培育了同学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更锻炼了“听、说、读、写、用”的综合能力,同时,成为班级参加学校文艺汇演和才艺展示的舞台。 2.结合表演大赛开展诗意的传统文化教育 2017年代表学校参加越秀区第九届中小学生诵读中华经典美文表演大赛,我班的节目《徜徉经典齐诵吟之“弟子规”》获小学组二等奖。2018年1月又再次被学校推荐,编排《节日里的诗情画意》情景诗朗诵,参加2017学年广州市“小学生经典阅读之旅”比赛。这其中,除了巧借传统文化之力,同学们积极配合,付出辛勤的汗水,还得益因为我始终坚持“笃信而不迷信,活学活用而不生搬硬套”的科学理念。正是因为“弃其糟粕而不用,择其善者而从之”,才使同学们在德育,智育,美育方面以所学补所需,个性和个人能力得到有效完善和全面发展。 今天的中国,以全球化的视野,在经济的快车道上飞驰,吾辈少年,将面临比前人更多的机遇。面对比前人更多的挑战,“少年智则国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遍览古今,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四大古国文明,历经五千年,唯有华夏文明,绵延生息,繁衍至今。阵痛中孕育新生,苦难中涅槃辉煌,历经千年的优胜劣汰,始终保持神采炯然和旺盛生命力的还是博大精深,包容并蓄的汉语言文化,蕴藏的是始终是一颗颗比山还高远,比海还辽阔,比太阳还炽烈的中国心。 以史为证,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靠无数先辈的上下求索,吐故纳新,靠每一位当世者的心意相通,接力传递。让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薪火相傳,继往开来,是每一名语文教师,每一名家长,每一名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3.结合课外活动开展诗意的传统文化教育 课外活动是我们开展诗意教学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主要阵地。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我们很难实现所有内容的有效消化和理解。在课下的课外活动当中,我们通过灵活多变的活动形式和趣味盎然的组织途径,让学生们能够把传统文化教育深入脑海。 例如在教学当中我们可以组织朗诵会、故事会、演说会等活动形式。传统文化本就是融合在方方面面,需要我们进行抽象理解的内容。在朗诵会当中,我们可以把静态的、书面的内容进行有声地表达。对于朗诵内容的选择,我们可以利用课本教材内容,也可以在课外资料中选取。举办朗诵会的具体可以是学生单独朗诵、小组集体朗诵还有两名同学对面朗诵等。故事会模式更具有趣味性,在故事的情节理解下,总结感悟、思想把握,都更加生动、形象。在演说会当中,主要考察学生对于传统文化自我理解水平。例如针对《弟子规》、《千字文》等内容,可以让学生在讲台上进行演说,探讨自己的学习感悟、学习体会,之后同大家进行分享,实现共同进步。 三、结语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新的时代,新的使命,正吹响新的号角,强国必强教育,态度决定高度!“风正一帆悬,大海正扬波”,伴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战略步伐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重读经典,品鉴传统,汲取营养,获取力量。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守护希望,见证成长,在孩子们朗朗的书声中一同穿越时空,与历代圣贤、鸿儒对话,喜看青葱儿女,花一样的年华,在幸福安宁的校园里,诵读“诗意的中国”,聆之如清风,闻之如新茗,甘之如枫饴,最是欢欣!最是有趣!也最有意义! 参考文献: [1]贾丽.诵读经典浸润人生[J].语文学刊,2012,(8):4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